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汝为 《科学通报》1988,33(3):203-203
为了更进一步探索NGC4051中心核的B波段及V波段的短时标光变,以便研究其各波段的光变之关系及辐射机制,继1985年5月的X射线波段和U波段的同时性联测之后,我们又于1985年12月7日和9日,在云南天文台利用102cm RCC望远镜及CCD系统进行了B波段及V波段的测光,第一次在B波段成功地得到了NGC4051中心亮核的一个时标约为  相似文献   

2.
夏瑞崧  刘昊  薛永泉 《科学通报》2024,(14):1803-1805
<正>黑洞的吸积过程在黑洞X射线双星(black hole X-ray binaries, BHB)和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可以发射出强烈的多波段电磁波辐射.由于X射线辐射起源自吸积盘的内区,其成为了探索黑洞吸积过程的重要窗口.在BHB和AGN中, X射线亮度变化的特征已经被广泛地分析,其中X射线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 QPO)是在两种系统中都观测到的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5,20(10):465-465
致密星吸积盘(或环)的光学表现问题,是与解释某些高能天体物理现象(例如,致密X射线星、活动的星系核)直接有关的。上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在球对称的Schwarzschild场中吸积盘的光学表现,由于强引力场的作用,光子的运动要受到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积物质的发射频谱和交食时的光变曲线都会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实际的致密天体常常是转动的。天体的  相似文献   

4.
王挺贵 《科学通报》1993,38(9):807-807
活动星系核的紫外大包曾一直被认为是标准吸积盘的特征热辐射,但最近几年,该解释遇到一些困难。于是Barvainis等提出了自由-自由辐射机制,并在拟合谱形等方面取得了成功。本文将从光变和统计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星系,特别是活动星系的研究,是当代天体物理的前沿。星系核活动,这一宇宙中最大的能量事件,其能源、机制是天体物理的一大疑谜。研究星系之间在引力影响下吞没、扰动及潮汐作用等过程对星系核活动及星系演化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课题。这方面现有的研究集中在:(1)从理论上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引力扰动如何引起物质向星系中心下落;(2)从观测上分析特殊星系的形态特征,并与潮汐扰动下这类特征的理论预言进行对比;(3)寻求星系核反常活动与伴星系存在之间可能的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程富华 《科学通报》1985,30(11):826-826
爱因斯坦天文台关于类星体资料公布以来,人们的注意点之一是研究类星体的X射线、光学及射电辐射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研究不仅是计算X射线背景辐射一个主要方法的关键,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三种波段辐射机制的重要依据。这三种辐射对比研究中,比较注目的是Tananbaum等发现的在一个完整的射电入选的3CR样品中,X射线光度弥散最  相似文献   

7.
周又元 《科学通报》1984,29(6):337-337
在活动星系核的研究中,星系核光学光度的确定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星系核各可观测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是首要考虑的量,而且在分析星系核的内部过程与发射机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实测决定这个重要参量有很大困难。因此,从理论上通过其它的可观测量来估算星系核的光学光度就更显重要。1971年Sandage提出,N星系是由核和一外围星系所  相似文献   

8.
谢懿 《世界科学》2001,(4):13-13
在发射一年之后,欧洲的XMM—Newton X射线卫星正证明着它的勇气。2000年12月上旬,在巴黎,科学家举行了一次出乎意料的发布会,展示了一些挑战现有理论的发现——在活动星系核的周围什么样的物质在围绕超大质量黑洞大群地移动,以及致密星系团如何冷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军锋 《科学通报》1992,37(9):785-785
一、引言 康普顿软化过程在紫外天文学、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都有潜在重要性,研究这一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其对出射谱特性的影响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致密星(中子星、白矮星或黑洞)附近的X射线辐射穿过包围该星的较“冷”的吸积气体包层时引起的辐射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正我国"慧眼"获黑洞等大量数据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目前已在轨运行45个月,获得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大量观测数据。"慧眼"卫星于2017年发射升空,它搭载高能、中能、低能三台X射线望远镜主要在轨探测器,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的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同时也是大视场和大面积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视器。  相似文献   

11.
王挺贵 《科学通报》1992,37(1):46-46
IRAS发现Seyfert星系的红外辐射起源很复杂,除星系核中的非热和热辐射外,还包括几种非核辐射:(1)星系盘中的冷物质的贡献;(2)活动星系核周围的恒星形成区的贡献。然而,上述各种成分对Seyfert星系红外辐射的贡献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收集到Seyfert星系的全部IRAS资料,发现它们的中、远红外谱大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探测到许多不同的银河系内外甚高能γ射线源--超新星遗迹、脉冲星风星云、巨分子云、恒星形成区、致密双星系统和活动星系核,甚高能γ射线天文学已经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门观测科学.  相似文献   

13.
袁为民 《科学通报》1994,39(4):337-337
星暴星系是指存在大规模恒星形成的星系,而这种恒星形成速率在星系的整个演化过程中是不能稳定地保持的.观测到的辐射在整个电磁波段都较强烈,主要来自恒星的爆发性产生:紫外和光学连续辐射来自热的大质量恒星,发射线产生于被这些恒星电离的HII区,强的红外连续谱来自尘埃的吸收再辐射,射电辐射来自热气体和超新星遗迹,X射线来自超新星遗迹和与大质量恒星有关的吸积天体.星暴星系的颜色比正常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显著偏蓝,在蓝端和紫外连续谱变得较平.星暴星系具有很强的红外辐射(L_(IR)>10~(37)J/s),在60—100μm之间的辐射较强.大多数星暴星系都是被IRAS探测到的.  相似文献   

14.
尹其丰 《科学通报》1985,30(9):684-684
近来恒星形成爆发模型被广泛地用来解释若干活动星系的射电辐射。所谓恒星爆发是指星系中恒星形成速率比正常速率高得多的天体物理事件。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恒星形成爆发以及怎样引起这种爆发的。一种可能的起因是一个星系与另一个星系的引力相互作用。这种猜想已有某些观测证据支持,例如,某些有伴星系的旋臂星系,在射电波段比其  相似文献   

15.
刘继英 《科学通报》1984,29(4):223-223
具有发射线光谱的星系对于研究河外星系的结构和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本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多年来,寻找新的发射线星系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北京天文台从1981年起,也开展了河外发射线星系的无缝光谱巡天工作。我们所使用的仪器  相似文献   

16.
张立勇  胡钧  何建军 《科学通报》2020,65(7):577-593
X射线暴(X-ray burst)是指天体的X射线亮度突然增强10~50倍的天文现象.它是发生在由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和一颗伴随的"捐赠者"伴星(通常为红巨星)所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里的剧烈核过程.作为宇宙中发生最频繁的热核爆炸事件, X射线暴已广泛为国际上众多基于卫星的X射线观测站所观测和研究,其中包括2017年中国发射的"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核物理学家需要提供精确的核物理输入量,例如原子核质量、衰变寿命、核反应率等,结合天体物理模型,进而深入理解X射线暴中天文观测到的光变曲线、双星系统相应的天体物理环境参数,以及爆炸灰烬中的核素丰度分布等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针对天体Ⅰ型X射线暴中关键核反应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细介绍了X射线暴中的一些主要核合成过程,以及所需的关键核物理输入量,总结了相关研究方向的具体目标,为研究者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谢光中 《科学通报》1985,30(24):1882-1882
一、引言 BL Lac天体以它快而振幅大的光变、强而迅速变化的偏振、没有发射线及非热辐射等奇特性质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自从被确定为新的一类天体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观测事实的增多,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迅速的光变是EL Lac天体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短时标光变不仅与中心动力源的范围有关而且还将限制所能提出的辐射机制。因此,近年来各国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8.
前沿     
正黑洞吸积流风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被发现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黑洞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直接观测证据。宇宙中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黑洞周围的气体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朝黑洞下落,形成黑洞吸积盘。吸积盘会发出强烈的辐射和物质外流,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中拍到的辐射就是源于吸积盘。黑洞吸积是研究活动星系核、伽马射线暴等重要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一个原子系统被强激光脉冲照射时,它将非线性地偶极辐射出注入激光频率的奇次谐波,这就是所谓的强场高次光学谐波发射。近十年来在实验和理论上,高次谐波辐射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原因之一是它可以成为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的高亮度短脉冲的相干辐射源。它的发展在材料科学以及许多超快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1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高能天文台”2号卫星又叫爱因斯坦天文台,它装备有分辨率为几个角秒的大反射X射线望远镜等观测仪器.由于仪器的灵敏度比以往的高,所以在对已发现X射线源的天区进行搜索中有许多新的发现.它证认了43个新的射电源,其中10个是在银河系外,大部分可能是类星体.若这些射电源的确是类星体或活动星系的话,那末就能够说明X射线背景辐射.若将来的观测能确定这一点的话,这将是爱因斯坦天文台所作出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确定了30多个X射线源是X射线类星体,而在此之前,仅仅知道三个X射线类星体. 通过观测还认证了,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射电星系——半人马座A,它的中心红外源与一个X射线源重合.在这个源的东北方向发现一个X射线的喷射流,同早先发现的光学、射电喷射流在一条线上,长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