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铁七局办公楼,主楼六层,改造为主楼七层,裙楼三层,建筑面积26667m2.由于使用功能的变化及要求,主楼七层(增加层)结构与原结构连接方式通过植筋使七层框架柱与原框架柱连接形成一整体;主楼一层通过加大柱截面或柱粘钢进行加固,裙楼三层大会议室通过粘钢和加大梁高的加固方式,以达到拆除框架柱目的.整个工程粘钢面积为1400m2,植筋根数为4500根.  相似文献   

2.
<正>一、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设计使用功能为综合性公共建筑。主楼占地面积9000m2,总建筑面积19000m2,主楼高65.4m,地面以上15层、地下1层,主楼建筑面积为11000m2;裙房高2层,建筑面积为4706m21.结构承重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3.
有侧移钢框架考虑剪切变形的计算长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有侧移半刚接钢框架计算模型,推导出了有侧移半刚接钢框架柱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稳定方程和计算长度系数μ值的计算公式.通过与刚性连接钢框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考虑剪切变形对柱计算长度系数有显著影响,二者最大相差29.22%.2层柱计算长度系数增大幅度较之其他2层要大,说明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最显著的是第2层.  相似文献   

4.
李莉 《河南科技》2010,(7):87-87
一、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设计使用功能为综合性公共建筑。主楼占地面积9000m2,总建筑面积19000m2,主楼高65.4m,地面以上15层、地下1层,主楼建筑面积为11000m2;裙房高2层,建筑面积为4706m2。  相似文献   

5.
端板连接的半刚性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两跨6层的钢框架模型分别进行静力、特征值屈曲和模态分析,研究端板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性能,通过与相应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比较,得出端板连接的半刚性对结构内力、位移、稳定性和周期产生的影响,并为使结构设计更合理和结构真实状态更相符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剪切变形半刚接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修正的基础上,改变端板连接钢框架的截面厚度,得出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大柱计算长度系数不断减小的结论.通过算例可知端板厚度12mm与50mm的变化幅度内计算长度系数差值高达37.02%;与刚性连接钢框架计算结果对比,得出考虑剪切变形对柱计算长度系数有显著影响,二者最大相差66.78%.根据剪切变形的计算长度系数变化规律,拟合出相应的曲线,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某偏心钢框架和在原框架基础上设置防屈曲支撑的3种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周期比、位移比及层间位移等.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防屈曲支撑可以有效的控制偏心结构的扭转效应,并减小结构的侧向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在大震下,能够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耗散大部分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分析带钢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机理.以一幢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原型,根据支撑在平面上沿结构横向和纵向布置方式不同以及在结构立面上布置于第二层或中间层柱间建立了5种有限元模型,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并考虑构件失效持时的影响,根据底层柱失效位置的不同分为4种工况,对每种工况下的5种模型进行了动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柱失效后,沿结构平面横向和纵向布置钢支撑均可有效提高整体拉结力,从而显著减小破坏部位竖向位移,避免造成破坏范围的扩散;钢支撑改变了框架梁的抗连续倒塌机制,使框架以桁架机制提供抗连续倒塌能力;由于水平分布钢支撑形成了加强层,为兼顾抗连续倒塌性能和抗震概念可将加强层设于结构中间楼层.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省上杭县金山商业城三期北区201栋工程是集商住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该工程主楼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面积30098m2,为钢筋砼框剪结构;地下室平面尺寸为66.9m×59.5m,包括主楼基础和车库基础(中间由1条后浇带分开)。基础底板设计为钢筋砼筏形基础,承台板厚2.0m,砼用量7943m3,承台砼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钢框架稳定设计中柱计算长度的概念,采用螺旋弹簧模拟梁柱连接半刚性,通过引入半刚性连接刚度修正系数,导出了有侧移半刚接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修正公式.在ANSYS模拟中考虑了半刚性节点非线性转动,对半刚接钢框架屈曲载荷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回归出半刚接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简化公式,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秋利 《河南科技》2012,(13):87-88
<正>随着底层商业住宅楼建设的发展,原有的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在框架-剪力墙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结构形式,如短肢剪力墙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等。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结构,对结构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一、短肢剪力墙-异形柱-筒体结构体系以剪力墙为基础,吸取框架的优点,形成的短肢剪力墙-异形柱-筒体(或一般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小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同传统的结构体系相比,该体系具有如下优点。1.相对于普通的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门窗洞口更大,异  相似文献   

12.
<正>PK.PM系列软件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软件,是一个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的综合CAD系统。其中,TAT为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是一个三维空间分析程序,采用空间杆系计算梁柱等构件,采用薄壁柱原理计算剪力墙,能用来计算高层或多层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本文着重介绍用TAT来计算多高层框架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空间非对称结构框架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方式分析了非对称结构采用摩擦摆隔震系统对结构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非对称框架结构设置三组不同阻尼值的摩擦摆隔震层,进行多方面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摆隔震可显著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经过合理设置隔震层阻尼值,可以对隔震层和上部结构位移进行调整,有效控制隔震层的水平位移和扭转振动,控制平-扭耦联作用,同时使底层柱受力单一.  相似文献   

14.
探讨水平与竖向耦合近场强震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相对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双向加速度峰值比、构件剪跨比、结构竖向自振周期及框架柱初始轴压比与框架梁、柱的抗剪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峰值比及竖向自振周期的增加对梁、柱抗剪性能有明显的削弱作用;梁、柱抗剪性能系数随着剪跨比及初始轴压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水平与竖向近场地震作用下,对常规的抗震设计工况,出现了混凝土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的剪切失效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建筑面积9800m2,结构形式为十一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用途为震灾指挥中心及其办公、科研等.在功能上有较多的要求,大楼二层以上采用大跨度空心楼板,设计板跨10m,板厚350mm,空心管直径250mm,管与管之间60-100mm为实心混凝土,GBF管离梁边净距为50mm,暗梁与柱交接处周边500mm范围内为实心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的框—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设置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的结构进行了整体分析,软件在分析钢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墙具有精度更高的优点.说明剪力墙采用钢管混凝土排柱的框架-筒体结构,抗侧移刚度和延性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减小了结构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17.
运用权值、阈值同步学习BP算法(简称为改进BP算法)对钢框架连接损伤进行识别,并且选用由结构正则化的频率变化率和少数点的振型模态分量构成的组合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参数.通过对一个4层钢框架数值模拟,比较了改进算法和传统算法测试结果,从而证明改进算法更加精确、优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L”型平面不规则钢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以及此种不规则建筑的薄弱位置,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某“L”形平面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建立三维杆系模型。对不同地震波下钢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结构的顶层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以及基底剪力,分析钢结构的薄弱部位。结果表明:在3种地震波作用下,位于结构内部的各轴地震响应差别不大,而位于轴8的角柱上二层的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角均相对较大,为该结构的薄弱部位;“L”形平面不规则结构边柱的地震响应要高于中柱的地震响应;结构柱应力变化自下而上不断变化,呈现不连续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震后框架结构多为“强梁弱柱”破坏,即框架柱破坏严重,框架梁震害较轻.针对该问题,运用SAP2000软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破坏机制进行研究,采用增大框架柱钢筋强度等级及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两种方法改善结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增大柱的抗弯强度,增大结构延性,实现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单波与双波对多层钢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唐山市某钢框架结构的学生公寓为原型,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其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单向地震波下的柱底最大剪力是双波下的1.1倍;单向地震波下的底层柱最大轴力是双波下的1.1倍;双向地震波下柱底的最大弯矩值是单向地震波下的1.4倍;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是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1.8倍;多层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单向波和双向波的地震响应相差很大。与现有规范相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双波对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更为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