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春小麦籽粒灌浆成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开花受精后28日左右,麦粒长、宽、厚已达最大值,干物重增加快,35日后直至成熟干物重变化不大。干物重增加主要是贮藏在胚乳内的淀粉粒逐渐形成和增加所引起的。粒重与灌浆期长短成正相关灌浆期长,灌浆强度大的品种粒重大;胚乳细胞发育快,淀粉粒积累早的品种干物质积累快。  相似文献   

2.
以金创8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粮饲兼用型玉米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干物质积累、群体相对生长率和群体绝对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生育进行而增加,到抽雄期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随着生育进行而下降.两品种群体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表现为拔节-大口期高于大口-抽雄期,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两品种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及群体绝对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春秋两季4个不同播期对圣女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月1日)、D(9月30日)播期圣女番茄的分枝数、开展度、叶面积、果数、折算产量均明显高于其它播期,C、D播期促进圣女番茄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积累;第一果节位明显降低,对早熟有一定促进作用;紫玫瑰品种在生长发育指标上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7至1991年大麦不同株高品种混播试验,混播比单播增产极显著,分析增产机理是:大麦生长中后期,混播比单播叶面积指数高、漏光和光反射减少、提高了光能吸收率,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减轻亦霉病,能增穗、增粒、提高干粒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8团高产棉田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叶面积载荷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量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为3.9-4.4,不宜超过4.5,干物质积累速度要快、积累量要大、后期积累速度下降较缓慢,这样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叶面积载荷量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亩铃数也提高了单铃重,可以用叶面积载荷量来反映棉花库容和叶源之间的关系;高产棉田在开花-盛铃期叶绿素含量要高,保持在2mg/g左右,然后平稳下降,初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使其叶片功能期较长,不易早衰,才能更多地利用光能合成干物质,形成更多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148团高产棉田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叶面积载荷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量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为3.9~4.4,不宜超过4.5,干物质积累速度要快、积累量要大、后期积累速度下降较缓慢,这样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叶面积载荷量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亩铃数也提高了单铃重,可以用叶面积载荷量来反映棉花库容和叶源之间的关系;高产棉田在开花-盛铃期叶绿素含量要高,保持在2mg/g左右,然后平稳下降,初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使其叶片功能期较长,不易早衰,才能更多地利用光能合成干物质,形成更多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品种在冀东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基因性糯玉米品种在冀东地区生长的适应性和品质表现,实验研究了5个不同基因型糯玉米品种的生长动态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糯301在冀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最强,主要表现在。叶面积较大,后期衰减幅度较小,次生根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较其它品种要好,千粒重高,群体叶面积指数较大,产量最高。在5个糯玉米品种中,中糯301、中糯1号、中糯2号可作为鲜食玉米在本地区推广种植;紫糯玉米适应性最差,但其特有的颜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糯玉米蛋白质变化幅度较大,增长速度最快,其双穗率最高。故适于鲜食用,仍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温对4个菜心品种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01号和1号菜心品种在茎粗、叶数、叶面积、苔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上显著高于31号和2号品种,在丙二醛含量上显著低于31号和2号品种。试验结果说明501号和1号菜心品种的耐热特性强于31号和2号品种,是夏季高温季节种植的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洛旱6号、洛旱2号、烟农1212、烟农19、连9916、石麦18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35%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为小麦抗旱育种的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EG胁迫下,6个品种中洛旱6号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最小;洛旱2号相对电导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最小,相对其他品种水势较对照组降幅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较对照呈极显著提高.6个品种幼苗叶片F_v/F_m值、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_p)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洛旱6号和洛旱2号相对其他4个品种降幅最小.对6个小麦品种的各项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提取了2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并采用质心聚类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将6个小麦品种按抗旱能力分为3类.结果表明,6个供试小麦品种抗旱能力有所差别.在PEG胁迫下,洛旱6号的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小,光能利用率最高,膜透性受到的影响相对其他品种也较小,表现出对干旱胁迫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和气象资料,对夏播玉米掖单12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作了分析,得出了其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模式:叶面积指数模式、干物重模式、籽粒灌浆模式、生长速率模式和净同化率模式。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对生物学时段的影响,找出了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达最大时的生物学时期及适宜的积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冬小麦不同蘖位和粒位籽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京冬8和京冬11为材料,选取有2个分蘖成穗的植株,测定各单茎基本生物学性状,强、弱势粒蛋白含量及其组成,淀粉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主茎穗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贡献明显高于分蘖穗。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籽粒粒重、蛋白质和淀粉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蘖位增大,单穗粒重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强势粒的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弱势粒,但弱势粒的淀粉含量高于强势粒。强势粒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高于弱势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少,粒位间差异不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低分蘖位(主茎)、强势粒对品质的影响明显高于高分蘖、弱势粒。  相似文献   

12.
1990~1991年,在石河子农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有利于冬前叶面积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对返青时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生产也有利。不同播期的叶面积系数动态和光合势动态只有量上的差异过程相似。播期对叶片的厚薄、器官之间干重比例无大的影响;播期对籽粒灌浆的量有影响,对其基本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数量长日植物,其不同品种对日长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利用在广东冬季补充长光照条件下比自然短光照条件下的提前抽穗促进率,可以间接表示不同杂交组合的感光性强弱。用感光性强弱不等的春小麦亲本配置出的杂交组合,其子代与亲代,下代与上代的感光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如果要选育广适性的感光性弱的品种,最好双亲都选用感光性弱的材料,至少亲本之一的感光性要弱。在短光照条件下,杂种后代感光性不同的类型明显分离,抽穗天数遗传力较高。在F_2代根据抽穗早晚对感光性进行选择就可以得到较可靠的效果。因此,利用在广东冬繁时的短光照条件,可以选择出感光性弱而适应性广的春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14.
施加木霉可湿性粉剂对冬小麦田间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剂具有生物肥料的促生增产作用,是评价其作用功效的重要指标,但木霉的促生增产作用较少在大田环境下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功能的木霉可湿性粉剂处理冬小麦,平板稀释法计数统计各生长期木霉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统计冬小麦出苗数和苗期生物量,在发病季节统计冬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并在收获期精细脱粒统计产量。发现三种木霉都能在田间土壤中定殖并在小麦生长季内保持活性,其中收获期前土壤中T11 W的含量保持相对较高,而收获期时土壤中Tr01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LTR 2菌剂使出苗数提高了120.97%,苗期生物量提高了54.59%,拔节期对纹枯病病情缓解了16.60%、对条锈病缓解了35.14%,收获期增产了4.83%。T11 W菌剂使出苗数提高了146.77%,苗期生物量提高了59.43%,拔节期对纹枯病和条锈病的防治有消极作用,但收获期增产了37.79%。Tr01菌剂使出苗数提高了150.00%,对苗期生物量无明显作用,拔节期对纹枯病缓解了36.49%、对条锈病病情的缓解无积极作用。三种菌剂对冬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该研究为木霉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光照促进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根ABA及CTK的累积。正常光周期则促进叶片CTK的累积,对叶片ABA累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黄瓜品种间嫁接苗和自根苗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黄瓜品种津春3号和津绿3号三叶-心期嫁接苗和自根苗的光合特性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嫁接苗和自根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空气相对湿度(RH)下降和气孔导度(Gs)部分关闭,嫁接苗的光合速率高于自根苗,差异达显著水平,并模拟计算出黄瓜幼苗的光饱和点、CO2饱和点及同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
骆驼蓬碱拌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蓬碱拌种能够明显地提高冬小麦的出苗率,冬前分蘖,千粒重和产量,50mg/L骆驼蓬碱拌种可使出苗率提高32.21%,使千粒重增加2.45g,提高7.23%,100mg/L骆驼蓬碱拦种能使冬前分蘖增加0.302个,使产量增加10.0%。  相似文献   

18.
在根际渗透胁迫和离体叶片水淹条件下处理抗旱性小麦品种(旱选4号)和不抗旱性小麦品种(陇春10号)幼苗,结果表明:叶片中Put累积远大于Spd和Cad的含量.渗透胁迫下,旱选4号Put累积量大于陇春10号;而水淹时,两者Put相差不大,表明两种不同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Put的生物合成和降解具有不问的作用.不同程度渗透胁迫的处理结果表明,在轻度胁迫下,多胺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提示多胺在胁迫防御反应中可能起第二信使或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学系作物育种教研组以青春5号为母本,赛洛期为父本,于1975年进行成对杂交,经过多代南繁北育,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品种“石春一号”,是本院育成的第一个作物新品种,该品种春性,中性;幼苗直立,茎杆粗壮,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及成穗率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稍低;综合抗凉能力较好,蚜虫危害较轻;有一定耐旱、耐瘠及抗干热风的能力;籽粒角质,容重高,蛋白质含量中上,赖氨酸含量较高,本品种属于产量高而稳定的类型,宜在气候较冷凉地区推广。育种实践表明,选择在当地表现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是育成新品种的基础;南繁加代是加速春麦育种进程的有效措施;边测产,边选择,边加代,边扩繁是促进品系稳定一致,并及时获得较多原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在半干时半湿润易旱生态环境条件下,选育抗上产新品种的途径是:在较高群体基础上,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