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与商法具有密切联系,但商法终究应具有其独立性。从商法起源,商法的调整对象看,商法具有独立性。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法从民法中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对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律专业研究的热点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观点论述了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看法.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统一法律部门的不同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变化着的,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商法不能够完全脱离与民法而存在,随着商业的发展,商法与民法在内容上日益趋同.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并不建议将商法与民法合并.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法的法律地位对我国法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法是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近代以来,随着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国际性、协调性、安全生和便利性趋势,国际商法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久的将来,国际商法将更加"全球化",国际商事规范将更加统一化,国际商法的领域将更加广泛化.  相似文献   

4.
商法公法化是私法公法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在立法上的主要表现有:商法价值理念的转变;商事立法中强行性规范增多;商行为后果承担上的严格责任主义等.这一法律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然而这种公法化的趋向,并不意味着商法已经属于公法,商法固有的私法属性不变.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国商法“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国家在进行法律移植时必须妥善处理好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中国商法主要是外来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商法的建构过程中必须找寻中外商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加以分析,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在处理商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不能盲目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完善中国商事法律体系,加快我国商法向现代商法的演进步伐,是我国加入WTO的迫切需要。当务之急应是充分认识商法的重要性,尽快充实和完善我国的外经贸法律体系、商事合同即市场交易合同法律体系,同时加大其他商事法律立法的力度和步伐。  相似文献   

7.
商法的价值问题是商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把商法的价值定位为商法的自由价值、秩序价值和效益价值,三者以自由价值和秩序价值为工具价值、效益价值为终极价值形成了一个价值体系,本文主要就这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全球化的浪潮中,商法因其反映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和特征而成为法律全球化中的重要一域.但是,法律全球化在各部门法中发展并不平衡,表现出差序性,商法因其商人自治性特征而较少涉及国家主权,因而成为法律全球化水平最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涉外专业国际商法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秋 《科技信息》2009,(29):284-28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商法作为调整国际商事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商法的地位也倍加关注,逐渐抛弃了以前所认为的“国际商法不是一门独立法律学科”的理念,向“国际商法是一门独立法律部门或法律学科”的观点靠拢。但是.国际商法并未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向国内全部的法学专业学生开设,而是作为一门适用面广、实用性强的课程向高职涉外专业学生开设。国际商法作为高职院校涉外类等非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等方面都有与其他专业课不同的特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对今后的国际商法课的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公司法为视角,从法域、基本原则、法律关系制度、法律适用等层面分析了商法与民法的关系,肯定商法是民法特别法的同时,强调了商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加入WTO至今已有十年的实践历程,在将国内经济体制与商事活动通过WTO平台与国际经济社会正面对接的过程中,我国外贸实践者不断深化了对国际商事往来及其商事法律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而当经历各成员国及其所属商事组织依托国际商法在国际经济社会中自由往来和屡屡与我国民商事组织进行利益博弈时,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了充分运用国际商法基本原则和各项制度、商事惯例在未来WTO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商业活动日益兴盛,但是与之相对的却是淡漠的商法意识,由此带来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学者于商法典编撰的态度莫衷一是,对于商法的认识也大相径庭,本文立足于商法制定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简要分析商法法典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国际商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指出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含有国际因素,具有相同的法律渊源,同属于一个法律体系。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同,规范性质不同,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商法理论认为金融法是其固有之一部。本文通过对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的困境进行阐述,试图从商法的核心内容论证金融法独立于商法的性质,并提出金融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于商法价值的体系,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鉴于自己理论知识的薄弱,简单地借鉴部分学者的观点;在对他人观点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以商法“效率、公平、安全”等实质价值为着重点,刍议商法实质价值内部的和谐性,同时完成对商法价值位阶的整体构造,构画出商法价值的一统面貌。为达到更好的说明效果,以简单的数理模型作为说明工具,形象地展现商法价值位阶的多维性和空间性,从而更好地说明笔者的想法,阐述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国际商法和国际经济法合二为一,导致国际经济法这一学科结构庞杂。而国际商法在概念、法律性质、调整范围等各个方面有着自己不同于国际经济法的显著特性,因此本文认为应把国际商法设置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里,已经形成了所谓"无业不商"的局面。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媒介交易的行为,皆可称之为"商",一切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的行为,皆为商行为。商法是调整因商事行为而形成的商事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在不远的将来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代呼唤商法,时代呼唤更为完善、成熟和地位更高的现代商法,时代呼唤拥有高水准和高素质的商及商法研究团队、群体和学者。  相似文献   

18.
提升商事信用的商法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事信用是商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商事信用和质量一样是企业的生命。良好商事信用的形成需要制度环境特别是法律制度作为保证。商法是商事信用的基本保障,商事信用的提升离不开商法制度的创新即程序法意义上的商法制度创新如完善商事登记和实体法意义上的商法制度创新如公司人格之否认、自然人破产、信用保险等。  相似文献   

19.
民法和商法是私法中的两大领域,民法是私法中的一般法,商法是私法中的特别法。在商事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属于私法一般规则的,应由更加完善的民法解决。但在民法和已有的商事单行法之间,还需要一些不同于私法一般法的一般规则和共同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涉及一个具体的商事领域,而是涉及多个具体的商事领域。因而,制定这类规则的任务既不可能在完善的民法中解决,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完善已有的单行商事法律去解决,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商法通则》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姜世波副教授新著《国际商法理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6年3月出版)一书,首先站在现有的关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的学科争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学、法哲学、法史学、法社会学等法理学科的理论为手段深入阐述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诸如学科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国际商法的特点、主体、历史长成的法理解读及其原则体系,国际商法与全球治理和法律全球化的关系,国际商事仲裁的法理基础,国际商法统一的方法论,国际商法学科的体系构建等重大问题,使国际商法学科的建构得以从理论上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