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认定经济合同无效是一种司法行为。判定经济合同是否有效,其基本条件和法理依据主要是看经济合同主体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经济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合同订立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和程序。无效经济合同从本质上有别于经济合同不成立,必须依法正确认定无效经济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效力未定合同、部分无效经济合同效力的实质区别。对无效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必须视具体不同的情况,给予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或收归国库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合同法的传统理论上,根据经济合同是否交付标的(财、物、劳务、智力成果等)才成立,将经济合同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按照这种划分,凡双方当事人意见一致,就合同内容达成协议,不需交付标的就告成立的合同是诺成合同;除此之外,还需交付标的才能成立的合同就是实践合同。显然,实践合同的当事人只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协议,合同尚不能成立,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的承诺只能算作预约。这种理论还认为,经济合同中的仓储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借款合同都是实践合同。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它不仅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在经济生活中是极其有害的,它可能导致损害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严重后果,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繁荣的逐步深化,高效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逐步凸现,交易双方为了抓住商机、节约成本,而倾向于选择更为简便的方式来达成合意,口头合同在市场的选择中应运而生。口头合同主要是指双方当事人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对约定内容达成合意的协议,无任何书面的或其他有形载体来表现合同内容。口头合同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基于合同最本质的即是双方契约,所以口头合同并没有因其存在交易安全隐患而被禁止或归于自始无效。在现实的经济交往中,以及在不同性质的合同订立过程中,口头合同发  相似文献   

4.
认定经济合同无效是一种司法行为,判定经济合同是否有效,其基本条件和法理依据主要经济合同主要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经济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合同订立是否符合定形式和程序,无效经济合同从本质上有别于经济合同不成立,必须依法正确认定无效经济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效力未定合同,部分无效经济合同效力的实质区别,对无效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必须视具体不同的情况,给予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或收归国库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护经济安全,国家规定了一些合同必须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或登记才能成立或者生效。当合同的申请义务人没有履行申请批准或登记手续时,因为合同的未成立或未生效而难以追究申请义务人的违约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合同的签订方式的方法来规避因此带来的合同风险,对此类合同纠纷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6.
所谓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或违反法律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确认合同无效的机构只能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其依据也只能是《经济合同法》。《经济合同法》第7条规定:"下列经济合同为无效:一、违反法律的合同;二、采取欺作、胁迫的手段所签订的合同;三、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或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或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四、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无效的经济合同,从签订合同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无效合同的当事人并不是就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了。对于无效合同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分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1、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  相似文献   

7.
朱蕊莹 《科技信息》2013,(23):338-338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它体现了双方的经济合同关系。客观而论,虽然合同双方利益有别,但实际中合同管理对于双方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意义十分重大且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保证是通过合同方式作为担保的,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就履行经济合同义务,达成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人担保。被保证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按照担保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  相似文献   

9.
合同形式自由为近现代法的通例 ,我国合同法一改过去过分强调书面形式的做法 ,与各国的通例相一致 ,属一项重大改进。合同形式的目的主要包括 :证据目的、警告目的、境界线目的、信息提供目的以及其他目的。合同形式的类型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合同形式存有缺陷 ,以合同不成立作为其一般效果 ,惟于特别场合 ,可发生合同无效或其他特别效果。合同形式的缺陷可因履行而治愈 ,这体现了合同法鼓励交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无效经济合同是指合同的内容或者形式具有《经济合同法》第七条中规定的违法情形。无效经济合同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合同当事人违犯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而订立的合同;二是合同当事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三是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的合同,或者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自己所代理的其它人签订的合同;四是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经济合同必须要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确认。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经济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合同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取得的财  相似文献   

11.
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后,就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我国《合同法》也规定,合同履行期间如果出现不可抗力,当事人一方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违约责任。为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及受其直接或间接时违约责任的承担等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争议解决的方法技术合同签订后,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而发生争议时,有以下几种解决方式:(一)双方当事人协商。技术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进行协商,以保持友好关系,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达成和解协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合同是法人以及其他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的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在执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打经济合同“官司”呢?现简要介绍如下: 1、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或仲裁.  相似文献   

14.
白明华 《科技信息》2010,(34):I0063-I0063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有利于鼓励交易双方遵守合同,维护交易秩序的稳定。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没有进行对待给付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本文对此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排除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缔约过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完善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必要按照合同法原则,一方因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应负违约责任。由于违约责任存在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违约责任制度保护的是当事人因合同所产生的利益。但是,在合同尚未成立或合同无效时因一方当事人的过...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民法买卖合同风险承担前提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将买卖合同风险承担的前提归结为合同的成立。但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生效前,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确立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谈不上风险承担问题。买卖合同风险承担的前提应为合同的生效,只有在合同生效后,才产生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风险承担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伍军 《甘肃科技》2002,18(4):63-63
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就目前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作以简要分析。1 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施工合同的管理贯穿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的全过程。实际工作中 ,从合同的订立、履行的合同的监督、检查等仍存在以下问题。1.1 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签定不规范。《建筑法》明确规定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依法订立书面合同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少承发包双方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不是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以及工程项目和自身的具体情况 ,逐条分析 ,认真订立。如 :有的业主和…  相似文献   

18.
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的成立要件、生效原因、终止时间与其他合同比较有明显的特殊性。财产保险合同应属于不要式合同,其成立的时间应是保险当事人就保险合同的条款达成一致时;保险费的缴交是合同履行问题,不应将保险费缴交的时阃作为财产保险合同法定的生效时间;财产保险合同的终止一般向后产生约束力,但在法定或有约定条件存在时,也向后产生溯及力。  相似文献   

19.
索赔是在经济合同的实施过程中,合同一方就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叉务而受到损失,向对方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中的索赔事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招投标制度是工程合同作为经济合同对要约和承诺的细化,招标文件中的标底具有预先承诺的性质,是对发包方的自我约束,能保障工程合同的履行,并避免滋生不必要的合同纠纷。标底必须反映对建筑市场的把握,因此,传统的概预算制度不宜作为制定标底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