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表征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相对指标;给出了以工件材料相对切削加工性能指标为依据、应用模糊聚类原理来评定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讨论加入一些易切性元素和改善工件材料的组织对切屑处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集合论的方法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的评定,并对二十余种牌号的金属材料的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其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4.
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糊集合论的方法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的评定,并对二十余种牌号的金属材料的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其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5.
改善不锈钢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比中碳钢差得多,属难加工材料,主要表现在切削效率低,刀具耐用度低,加工表面质量差等方面,根据不锈钢的切削特点,探讨改善不锈钢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烧结石墨的切削加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烧结石墨材料切削时刀具的磨损,切属的危害性、适合切削的刀具材料及石墨材料的可加工性等进行了研究.切削烧结石墨材料时刀具的磨损方式主要为磨料磨损和粘结磨损,选用AG2陶瓷刀片进行粗加工,刀具耐用度比原来提高一倍以上,用YG6X刀片精加工可以得到良好的加工表面,显著改善了其切削加工性.  相似文献   

7.
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陶瓷的磨削加工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进行评价.选择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输出参数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建立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Snnty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分别通过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每种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作为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分别被划分为易加工、较易加工、较难加工和难加工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考虑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多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客观确定各种因素对磨削加工性的影响权重,评价结果能够细致划分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比中碳钢差得多,属难加工材料,主要表现在切削效率低,刀具耐用度低,加工表面质量差等方面,根据不锈钢的切削特点,探讨改善不锈钢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中碳钢所进行的高速车削实验的观察,对高速车削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和表层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和材料硬度是决定切削过程中材料变形的主要因素,切削热使被切削材料产生高温软化,形成特有的工件表面犁垄和熔融金属涂抹现象,工件表层材料因切削高温出现二次淬火及回火现象,显微硬度发生改变,并出现了硬脆的白层组织.切削过程中的刀一工相对运动和切削热现象对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切削用量增大,切削热和摩擦热增大,形成了高速车削工件表面特有的微观形貌和表层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切削特征量及传统最小二乘加地基础上,运用模糊理论建立了切削特征量模糊预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模型 效地预报切削等切削特征量。  相似文献   

11.
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是集值算子方程,而在不确定环境下,这类算子方程中将可能出现不确定变量,例如,可能出现模糊变量。该文将讨论一类模糊算子方程解的存在性,并给出一个算法逼近方程的解。这里研究的算子方程是定义在模糊集上,其隶属度由模糊变量所确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机理模型的加热炉在线炉温模糊决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加热炉动态过程全炉钢坯温度跟踪计算机理模型获得控制输入信息,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炉温的动态控制,构造了带有前馈修正的模糊控制器.该模糊控制器不仅把本段控制点的输出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决策的依据,并且将前段控制点的偏差也作为控制器的前馈输入,使炉温决策具有超前功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了炉子产量波动和非计划待轧时模糊决策系统的执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适应炉内动态特性,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3.
模糊预测控制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模糊预测控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指出预测控制和模糊控制是复杂系统的两种控制策略,预测和模糊集合理论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文末对模糊预测控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模糊检索能极大提高系统处理非精确信息的能力,因而基于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至关重要.在一些系统中,"模糊"的内容又与性别息息相关.本文提出伴性模糊检索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践证明,此模型能极好帮助用户在系统信息模糊的情况下检索出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5.
魏哲  潘郁 《科技信息》2007,(13):138-140
运用智能化算法解决具有模糊加工工期的单机器加工问题,需要一个计算效果的对比基准。本文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应的穷举法程序,并从穷举程序设计、枚举算法和界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算例给出与遗传算法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水文学中引入模糊集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1987年提出的 模糊水文学关于成因、概率统计与模糊集分析相结合的新观点与研究方法 论,进而提出模糊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与应用。本文提出的模糊划分、识 别、判决相统一的理论模型.更能够适应新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模糊集的平均相容度为基础,给出了模糊逻辑回归模型未知参数的最大模糊积分估计。这种估计能够近似地构造模糊函数,是求模糊线性方程组近似解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卫华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2):31-33,37
推导出了Mamdani模糊控制系统输出的插值形式,并推广到T-S型模糊控制系统.这些插值表达式可以揭示典型模糊控制器的本质特征,为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准确的解析模型,为模糊控制器的实际应用提供精确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9.
模糊逻辑方法在纠错码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实世界中模糊信息的背景,利用模糊逻辑方法讨论如何对模糊信息进行编码与传输的问题。提出能对模糊信息进行编码的模糊纠错码,讨论了重量、距离、译码准则等基本概念。分析了模糊纠钷码的优点及其与普通划码的关系,并给出了利用模糊纠错码的通信系统模型。建立了线性模糊纠错码的概念,研究了生成阵、校验阵、对偶码等性质。最后批出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线性纠错码的编码方案和译码技术,译码模拟结果显示了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20.
模糊聚类、识别、优选统一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是系统优化模糊集分析理论的数学基础.通过以全体样本对全体类别加权广义欧氏权距离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决策统一的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其中模糊聚类是核心,模糊识别与优选决策模型均由模糊聚类导出.该模型发展了模糊数学关于模糊聚类、模糊模式识别、模糊决策理论.循环迭代模型及其多种组合模型,不仅可用于水资源系统,对其他学科领域模糊集分析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