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海洋开发进程,国际海洋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海洋科技的突破带来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国际海洋资源与空间的激烈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沿海各国的基本国策。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及时把握世界海洋大开发的时代机遇,明确国家海洋战略定位,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科技促进发展》2013,(5):44-44
<正>编者按: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发展的战略空间。近代以来,发端于陆地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海洋这一新的要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海洋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近40多年,世界海洋经济每10年约翻一番,2000年以来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蓝色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我国正处在海洋事业加  相似文献   

3.
李湘涛 《科技智囊》2013,(10):26-31
近日,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多次完成下潜任务,受到举世瞩目。"蛟龙"号曾创下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的我国载人深潜记录,实现了深潜的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从此,我国就可以不受技术因素限制,在广阔的海洋进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为我国的海洋开发和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建设国际研讨会于2013年5月13~15日在杭州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浙江大学,承办单位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和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大会主席由浙江大学社科学部主任史晋川教授担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余逊达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大会预备、筹备主席由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政策以及组合政策对海洋强国建设成效的影响,从生育、科技、经济、环境、教育等方面入手设计了3类16种政策情形,并构建了海洋强国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政策模拟。研究表明,在延续当前的政策模式下,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其中经济实力和生态治理板块的指标提升幅度最大。单个政策情形下,生育政策无法促进海洋强国建设水平的提高,经济政策与教育政策只能促进部分指标的提升,科技政策对各板块指标的前期促进效果明显,后期被教育政策超越。组合政策情形下,若考虑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宜选择科技与教育的政策组合;在考虑生态治理效果以及海域管理效果时,更宜选择环境与教育的政策组合;如果需要考虑快速实现对海域开发利用的需求,则选择经济与教育的政策组合;教育政策在实现不同海洋强国建设目标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推动该战略目标实现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努力,其中从国际政治视角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在于:推动海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构建建设海洋强国的法理基础;推动各全球性国际组织发挥沟通协调积极作用,寻求调节海洋矛盾冲突组织依托;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积极推行区域合作战略,构建建设海洋强国的外交基础;拓展军事外交领域和加强海洋安全合作,以恰当方式应用海上武装力量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跨海通道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沿海地区一体化水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本文立足当前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背景,在分析海洋强国的战略内涵以及海洋强国与跨海通道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跨海通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发展海军特色军事文化,就是要努力建设听党指挥、献身使命的铸魂文化;建设精武强能、英勇善战的战斗文化;建设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建设凝心聚气、内外团结的和谐文化;建设开放自信、放眼世界的外交文化。  相似文献   

9.
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国家战略的视野下其具有从属性、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需要立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特点来作出统筹实施。  相似文献   

10.
即将崛起的海洋开发王宪忠海洋开发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目前,人们把海洋开发、生物工程、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列为当今世界的尖端科学技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仅海底储藏着的石油就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可开采的大约有2450亿吨。我国沿海的渤海、黄海...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资源、政策、技术、经费支持、从业规模等方面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急需解决的激励政策和产业引导、稳定发电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轮机模拟器船舶柴油机改进的仿真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轮机模拟器船舶柴油机改进的仿真软件.首先,对6S60MC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学建模,包括气缸、涡轮增压器、空冷器、扫气过程和排气过程等;其次,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计算排气过程,在满足计算精度要求的同时,缩短工作过程仿真的计算时间;第三,计算柴油机各缸的主要工作参数,比如,示功图P-ψ,P-V和T-ψ,dQ/dψ-ψ,dx/dψ-ψ等曲线图,以及扫气空气系数、残余废气系数、燃烧室壁温等参数;第四,软件有许多故障设置,以训练学生或学员判断故障的能力;第五,软件还有报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洋能利用工程这一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的前沿研究热点领域,从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估、能源转换技术与示范工程等方面评述了海洋能利用工程的研究进展,指出新型结构形式、结构与基础的安全稳定、海域水沙环境影响、转换效率与并网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是大规模利用海洋能的研究重点与难点,急需开展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其开发利用需深度融合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以优势能源学科为纽带,赋能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分析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创建一流能源学科构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遵循,从统筹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学科内涵式建设、联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方面提出了能源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振兴海洋仪器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海洋监测系统建设、海洋仪器研制开发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海洋监测新技术,振兴海洋仪器行业的意义以及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生物质能的特点以及可开发性。特别生物质气化发电,灵活机动性较强,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从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出发,讨论了成键能力与键强度关系,得出了影响键能大小的因素 .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尤其是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结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点,介绍了高校中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探究开展科学研究对本科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将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功耗的最优控制,提高船舶运行的经济性,建立了基于正则化的电力负荷混沌局域预测模型.运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电力负荷进行单变量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计算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验证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电力负荷具有混沌特性,进而构建更为精准的由船舶电力负荷及其影响因素构成的多变量时间序列相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是有效的,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