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影响着设备的可靠性运行。为了智能开展设备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MI-PCA)结合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降噪算法剔除原始振动信号中的异常数据点和噪声,并基于降噪数据提取其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然后结合特征与剩余寿命的互信息值进行特征筛选,再通过PCA降维算法获得可表征轴承退化状态的敏感特征,用于SVR的输入;最后构建并训练SVR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滚动轴承全寿命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MI和基于PCA的SVR回归预测模型(MI-SVR模型、PCA-SVR模型)相比,基于MI-PCA的SV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精度可达97%),能够实现滚动轴承剩余寿命的精准预测,为开展及时有效的设备维护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效提取特征有利于提高后续人体动作识别的准确率。针对人体动作识别时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维数过高和相似动作不好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选和图像相似度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实验对比三种降维方法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PCA+Pearson、PCA+Spearman处理后的动作识别率,证明PCA+Pearson相关系数的降维效果最佳。同时将全局特征八星模型与降维后的局部特征HOG特征组合在一起全面表征人体动作,并计算相邻两帧图像相似度,自适应分配一个判别周期内单帧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的统计权值,最后二次分类人体姿态识别结果。在标准数据集KTH上进行实验,该算法识别准确率为94. 5%,较其他方法有所提高,在视频人体动作识别领域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堆积降噪自动编码机是一种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它能够刻画数据丰富的内在信息,具有较强的特征学习能力。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技术和堆积降噪自动编码机(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SDAE)模型,提出一种新的表情识别算法PCA+SDAE。该算法对人脸图片进行裁剪及归一化等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对人脸特征进行线性降维,再利用堆积降噪自动编码机逐层进行特征学习并同时实现对人脸表情数据的非线性降维,可以得到更好的、维度更低的表情特征,并据此进行表情分类。对PCA+SDAE算法的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能比其他的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表情识别方法更好,同时与传统的非深度学习表情识别方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表情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脑力负荷识别对提高作业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人因事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脑电(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信号的采集是由多通道脑电帽采集的,并且分布在各个频带上,因此经过特征提取得到的特征维度过高,造成后续识别模型复杂度过高。对此,通常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高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但是降维维度的取值很难确定。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自适应维度寻优方法,该方法利用实验数据集中高维特征通过分析主成分分析降维后在各个维度的分类精度表现,自适应地找到该实验数据集的最优降维维度,并将该维度应用到同实验的其他实验数据上进行脑力负荷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出在同实验数据集中通用的最优降维维度,有效提高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铸坯质量预测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IC)和主成分分析(PCA)的两阶段特征降维方法。采集某钢厂铸坯生产过程数据,根据冶金原理得到铸坯夹杂类质量缺陷的影响因素,构造原始特征集。第一阶段进行特征选择,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分类准确率来评价ReliefF、IG和MIC三种算法的特征选择效果,结果显示,基于MIC度量指标选出的特征维度更低、分类准确率更高。第二阶段使用PCA方法对特征选择后的特征集进行降维,并将其与原始特征集、MIC、PCA算法的分类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MIC和PCA的两阶段降维方法优于其他算法,能有效降低原始特征集的维度并提高对铸坯夹杂类质量缺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一维方法特征提取时运算量大,图像较大时很不方便.二维的方法特征提取直接,速度快,但提取出的特征是矩阵,特征数量大,影响分类速度.结合2者的优点,提出二维与一维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来识别人脸.先用二维PCA(2DPCA)处理原始图像,降维后进行DLDA处理.在ORL人脸库中验证了这种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识别率和分类速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LBP和PCA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解决局部二元模式(LBP)在人脸识别特征提取时维数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LBP特征和主成分分析(PCA)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提取其LBP直方图特征,然后使用PCA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最后将降维后的特征向量用于识别.在F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LBP表达方法,结合LBP和PCA的人脸表达能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也较好地保持了原有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8.
结合K近邻、核学习方法、特征线重心法和LDA算法,提出了用于情感识别的LDA+kernel-KNNFLC方法.首先针对先验样本特征造成的计算量庞大问题,采用重心准则学习样本距离,改进了核学习的K近邻方法;然后加入LDA对情感特征向量进行优化,在避免维度冗余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了情感信息识别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特征空间再学习,结合LDA的kernel-KNNFLC方法优化了情感特征向量的类间区分度,适合于语音情感识别.对包含120维全局统计特征的语音情感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对降维方案、情感分类器和维度参数进行了多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DA+kernel-KNNFLC方法在同等条件下性能提升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人脸识别算法在带噪声环境下识别效率低下的问题,文中以FERET、CMU_PIE_FAC及ORL数据库的人脸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快速PCA和简化PSO的人脸识别改进方法。通过对不同噪声环境下的人脸图像进行滤波消噪处理,并引入快速PCA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特征降维,然后利用简化PSO算法进行SVM的参数优化,构建最终的SVM分类模型,以实现人脸识别。结果表明:人脸图像受高斯或椒盐噪声污染会对识别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滤波消噪处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噪声干扰,与此同时,在数据降维过程中,采用快速PCA算法以计算低维度矩阵的本征值去替代高维度协方差矩阵的本征向量求解,在保证较高的图像解释程度的同时,运算速度明显加快,与传统的PCA、PSO算法结合SVM模型进行人脸识别效果相比,提出的改进算法在保证较高的人脸识别精度情况下,识别过程的计算量大大减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过完备字典与PCA的小样本语音情感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稀疏表示识别方法需要大量样本训练过完备字典且特征冗余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结合过完备字典学习与PCA降维的小样本语音情感识别算法.该方法首先用PCA降维方法将特征降维,再将处理后的特征用于过完备字典训练与稀疏表示识别方法,从而给出了语音情感特征的稀疏表示方法,并确定了新算法的具体步骤.为验证其有效性,在同等特征维数下,将方法与BP、SVM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语音情感特征稀疏化前后对语音情感识别率、时间效率以及空间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识别率比SVM与BP高;与采用稀疏化前的特征相比,稀疏化后的特征向量更便于处理,平均识别率提高约15%,时间效率提高近原来的1/2,空间效率提升近原来的1/3.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装备关键部件数量众多,其性能决定了武器系统的健康寿命。为解决单一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ELM-SVR模型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使用ELM模型的隐层神经元激活函数将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提高特征辨识度,对高维特征采用核函数SVR模型拟合,以软间隔函数代替均方误差函数为优化函数,有效提升了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依据多个装备关键部件的综合性能指标对其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ELM、SVR、KELM模型相比,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57.14%,44.44%,11.76%,可见ELM-SVR模型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可显著提高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泥沙含量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水中泥沙含量进行高精度预测,为泥沙治理以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GWO-ELM算法模型的水体含沙量预测方法.首先,将影响泥沙含量的8种原始影响因子赋予权重,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提取出4...  相似文献   

13.
图像情感分布学习可以对多种情绪同时进行建模,但现有的模型缺乏有效的方法直接考虑情绪之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感轮和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EW-MTCNN)的图像情感分布学习模型,通过先验知识模块将心理学情感知识直接引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基于Mikel's情感轮定义成对情绪之间的相关性,EW-MTCNN模型采用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情绪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同时优化情感分布预测和情绪分类任务.EW-MTCNN模型由3个模块组成,3个模块分别是图像特征提取层、情感轮先验知识层和多任务损失层.在情感分布数据集(Emotion6)和单标签数据集(Artphoto)上进行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EW-MTCNN模型在情感分布预测与情绪分类任务上比其他情感分布学习方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常的表情识别方法是对基本情绪进行表情分类,然而基本情绪对情感的表达能力有限。为了丰富情感的表达,研究采用Arousal-Valence情感模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Arousal-Valence模型中Arousal维度和Valence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用统计学方法对AVEC2013,NVIE和Recola 3个数据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为了利用Arousal-Valence 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ultiple dimensional output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MSVR)算法作为表情的训练和预测算法,并结合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MSVR的两层融合表情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表情识别方法比传统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视觉情感分析旨在分析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情感反映,近年来受到了共享平台和网络社交等多媒体视觉数据相关领域的关注.传统的图片情感分析侧重于单标签的情感分类,忽略了图片表达的情感的复杂性和图像潜在的情绪分布信息,不能体现出图片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之间的相关性.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采用ViT和ResNet网络进行全局和局部融合的多尺度情感特征提取,通过主导情绪分类和标签分布学习进行图片情感识别,充分表征图片的复杂情感.在公开的Flickr_LDL数据集和Twitter_LDL数据集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方法.首先,针对时间序列的非平稳特征,通过经验模式分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式分量,使其中每个分量均成为平稳序列;其次,对每个本征模式分量,基于支持向量回归建立相应的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最后,再一次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对这些预测模型进行非线性组合,得到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仿真实验和工程应用均表明,所提的预测建模方法与传统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建模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说明该方法对于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配电网线路应对台风的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一种台风影响下配电线路的灾损预测方法.充分考虑台风登陆位置对目标地区影响程度的复杂性,利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估台风登陆距离的影响模糊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台风风级、风速和风圈半径等属性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构建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灾损预测模型,对台风影响下的目标地区配电线路跳闸、断线、倒杆以及断杆进行预测.通过对近几年台风历史数据的实验验证表明,本算法针对四类灾损能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相比现有算法,对登陆距离的影响程度进行模糊评价极大提升了预测模型的精度,实现20倍以上的性能提升.算法预测结果可为台风过境时配电线路的灾害应急处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热连轧粗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换钢种、换规格及换辊后的首块带钢宽度设定模型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协同随机森林(PCA-RF)算法的宽度预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样本合理分析,通过计算特征值、主成分贡献度及累计贡献度进行特征选择.在PCA筛选的变量数据集上训练最佳随机森林宽度预测模型.同时,使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K-最近邻(KNN)模型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实际应用表明,PCA-RF各道次宽度模型R-squared值控制在99.9%~1,且96%以上样本点预测误差在-5~5mm,从而证明该模型实现了换钢种、换规格及换辊后的首块钢宽度的高精度预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波变换与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方法对短时空余停车泊位进行预测.首先通过小波函数对有效停车泊位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然后用ELM对分解后所得的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对各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缩短了训练时间,提高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