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2007年开始,全球经济走向了一个经济活动缩减,市场萎缩的混乱时期,为了理清经济危机与北美职业体育联盟收入的关系,文中通过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和北美职业体育联盟的特征,深入探讨了比赛上座率,经销权价格的回落,一些体育俱乐部经营问题,财务问题,以及体育产品生产企业,体育协会和体育产业在本质上的联系。研究表明,信贷方面的结构改变对新的体育设施建设会产生影响,并且,如果世界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衰落,赛事收入一直依靠商业比赛中的高价座位,豪华套装以及投资,那么将会引起更多经营问题。  相似文献   

2.
"竞争平衡"是职业体育联盟生存和发展恪守不渝的准则.关于竞争平衡的测量与评价问题,一直是团队职业体育研究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各种测量方法适用范围,针对职业足球联赛特征,咨询相关专家,选取"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法",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竞争平衡状况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同英超联赛比较发现:一方面,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竞争平衡曲线图波幅较大,表现为竞争平衡状况相对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我国职业足球联赛虽然没有像英超联赛那样竞争平衡状况渐趋恶化,但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宗大生意,90年代崛起的第一个全球性职业体育组织NBA,可以说是体育这宗大生意里的一个产业巨头。NBA的所有活动都或多或少牵扯到商业成分,无论是电视转播权、纪念品,还是衍生商品、附加价值,NBA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自身、球员和赞助商来获得最大利润。如果置身事外来看NBA,很难讲清楚它到底是体育联盟、全球经销商,还是一个“体育版”的迪尼斯、全球的娱乐公司,或者说是一个致力于建立一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目前高职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能力本位特点鲜明。这种发展特点容易形成缺失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的"工具人"、"经济人"。本文本着体育培养学生美好生活方式、健全人格的美好愿景,对人格本位的内涵作了解释,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必要性在于:人格是人发展的归向、价值的归位、其主要因素构成了现代人的灵魂、主体因素构成人生大厦的梁柱。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可行性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人格本位理念的契合性、体育是塑造生活方式的教育、体育课程显性与隐性特点易于人格本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强调在高职体育教育中人格本位为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2月28日,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紫光集团、新华三集团、京东集团等联合发起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教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该联盟得到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一百余所高职院校、科大讯飞和商汤科技等三十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响应和加盟。据了解,长三角人工智能产教联盟是从事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研究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旨在汇聚院校和企业力量,开展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进程,提升  相似文献   

6.
武林大会联盟WMT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体育组织.目标是把武林大会举办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赛事,本文在赛事的运作方面如联盟的组织结构、联盟的管理、赛事的经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4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年一度的白宫晚宴上大秀"段子手"特质,不但把包括自己在内、一干美国当红政治家挨个儿"黑"了一把,临了又模仿不久前刚结束自己漫长退役之旅的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秀了一把后者退役最后一幕时的"麦克风自由落体"动作——这个动作被一些美国传媒戏称为"向科比致敬"。最早意识到职业体育可以成为总统"秀场"的,也同样是在棒球领域——事实上,美国现任总统公开观看的第一场职业赛事,就是一场职业棒球比赛,其历史甚至比北美四大联盟的历史更早得多。  相似文献   

8.
许万飞  张红梅 《科技信息》2011,(36):210-210
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全面服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概述了定向运动、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及分析定向运动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生"准岗位"对能够适应职业需要的职业体能越来越高,体育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主要途径,在发展中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中职学生生理发育特点、中职所开设专业职业体能归类与职业体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职体育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课程框架、构建了基于职业提升的中职体育"菜单式"课程包。  相似文献   

10.
施小丽  刘琪  杨涛 《科技信息》2012,(14):286-286
高等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体育教学应与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把培养学生职业体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价值。本文就体育促进学生职业体能的发展,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拓展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健身的权利作为农民工一项基本权益,目前仍无法得到保障,存在身份条件、参与"能力"、外部物质条件、自身意识薄弱等多方面的缺失。为此,本文提出了政策保护、用人单位支持、社区负责、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及完善农民工的体育维权意识等策略来保障我国城市农民工体育权益。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对体育赛事进行转播所产生的体育赛事转播产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转播权是体育赛事转播产业的核心权利.但目前在实践中,围绕体育赛事转播权所产生的争议较多,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保护还不太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分散在著作权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法律中,存在保护力度不足、保护不够系统等问题.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加快相关立法,将体育赛事转播权纳入无形财产权予以保护,并将体育赛事广播权纳入广播组织权的规制范围,从而建立有力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南京青奥会的成功申办,给南京市乃至江苏省民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在对民生体育和青奥会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阐释了江苏省体育层面上凸显的民生问题,并提出了筹备青奥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宣传青奥会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节俭青奥,广泛应用临时设施,培养壮大一支青奥会志愿者队伍;实现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多元化,保障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共享学校体育资源;加强南京周边农村体育建设的工作力度,开展人们喜闻见乐的传统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为拓展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资源,培养电子竞技运动人才,普及和推广电子竞技运动,进而促进电子竞技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参考,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电子竞技运动课程要注重培养从事电子竞技运动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竞技产品,注意处理好课程开设等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竞技体育领域中针对国家象征的保护现状,存在相关体育规范的保护力度不足、规范不健全以及与司法衔接不畅等问题。需考量此类犯罪的特征与类型,并把握外部规制力介入之必要性的理论前提。通过明确规定组织体的地位与权责,设立与义务相对应的责任条款;区分针对不同主体的惩戒性机制以及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用以构建以《体育法》为核心的软硬法并存的法源体系等措施予以解决。同时,通过有利于维护国家象征情境的再塑造、培养国家认同的意识等预防措施,在竞技体育赛场内外营造维护国家象征与形象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6.
民生体育是民生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武陵山民族聚居区民生体育发展仍存在着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薄弱、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特色化体育场地建设与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对策建议,在逐步提高民众健身意识和保障弱势群体体育参与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武陵山民族聚居区民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晰、治理体系法制不健全、治理手段落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健全社区体育治理制度、激发治理内在驱动力、优化治理能力架构、采取多元共治、健全法制体系、引入信息智能技术,提升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法律原则是法理学给予明确解释的主题,基本原则作为体育法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体育法基本原则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法律原则”作为基础理论分析工具,对体育法基本原则进行评述,根据体育法基本原则的生成方式和价值取向,从法理学角度重构体育法基本原则,包括体育权利保障、体育竞赛公平、体育协调发展、体育组织自治、体育公益促进等五个方面,进而分析基本原则在《体育法》修订中的具体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公民体育权利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提出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公平正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平正义,其特征包括公民在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机会平等、权利和利益平等、规则平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让每一个公民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公平正义.基于如何保障公平正义的视角,指出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体育事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效率(金牌)与公平(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健全弱势群体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健全专门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法规,夯实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