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7年以来,安徽省科技厅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队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推进科技工作为主题,以改进作风为根本,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使机关服务理念有新增强,管理创新有新举措,科技工作有新突破,效能建设有新提高.  相似文献   

2.
特约主编:嵊泗县科技局局长阮伟海主编观点:2012年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全面推进之年,嵊泗县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美丽海岛"建设总要求,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推动海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拓展内外科技合作,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转化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索技术转移服务的新模式——天津创新驿站建设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探讨技术转移工作发展的机遇,指出天津市创新驿站网络建设将以服务天津科技创新、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宗旨,吸取欧盟创新驿站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国家创新驿站建设的统一指导下进行创建。  相似文献   

4.
金华市     
主编观点:今后一个时期,金华市科技创新工作将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针,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为抓手,更加注重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更加注重创新资源统筹,更加注重创新人才队伍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集成度、开放性和支撑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金华、实现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5,(1):17
<正>2015年衢州市将坚持改革统领、创新驱动,以"两大城市"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点,切实抓好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建设的深化落实以全局统筹理念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主体,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建设责任评价体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目标,为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不少高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工作。以经管类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为例,从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实验室教学体系设计、实验室文化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布局与实验室资源整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为经管类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韩博  赵功强 《创新科技》2016,(11):12-14
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体系建设是创新方法工作开展的基础,文章总结了创新方法工作的总体要求,分析了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以宁夏为例提出了从组织管理、工作推进、推广服务、培训、专家咨询、宣传传播、政策保障、对外交流合作等体系建设方面如何构建区域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各体系的构成与内容,为各省区创新方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滨海新区在科学发展中大力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了积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从以大赛为契机,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发展创业基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氛围;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建设3个方面阐述了滨海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中应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12,(6):24-24
特约主编:义乌市科技局局长刘金土主编观点:今年义乌市科技工作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凝聚创新智慧,努力为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两区六城"建设提供支撑。"义乌试点"获省科技厅大力支持近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洮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立足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争取和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富民强县建设为重点,以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为切入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新时期高校课余训练运动队思想工作起点与出路。普通高校群体型高水平运动队思想工作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讲求对人的需求、动机的关注;教练员对运动队思想工作应具有体系理念、整体观念,坚持人本化原则,关注各个构成元素在思想工作中的角色与作用。新媒体文化下,高校运动队思想工作要从运动队核心任务出发,坚持观念创新、方法内容创新、队伍建设创新,要与时俱进,讲究实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湖南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体育是中国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创新理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绩效最大化,以促进农村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改革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加大对社区体育投入力度,加强社区体育资源整合,重视社区体育宣传,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转变观念,坚持社区体育与社区建设相统一,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研究开发社区体育活动项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用人制度改革逐渐向科学化、市场化目标转变,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也趋向多元化,体育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通过剖析当前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只重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重运动技巧的操练,而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之现状,以"跳出就业看就业"的视角,分别从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社会服务等层面进行探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体育类院校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修正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之中。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办高校体育在起步时就基本照搬公办高校的老路子,截至目前多数民办院校的体育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其它学科,为适应快速发展和办学竞争的需要,民办高校体育应寻求特色发展之路。发展特色体育是实现广东民办高校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如何尽快抓住特色,民办高校应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从实际出发,排除束缚,大胆创新思维和...  相似文献   

16.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包括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等方面.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学校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原始创新等.目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动力正在积累之中,创新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在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方面进一步努力,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阳国诚  梁日尉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5):101-103,1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进行回顾,分析其发展走向。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由传统直线型向多元化创新型转变;管理机构由"直线型"向"协会制、社会化、自主化"方向发展;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缺失,亟待根据省情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教练员队伍从"一技之长"向"专业化、科学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学训模式从相互矛盾向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竞赛体制从"以训促练"转向"以赛代练";经费由单纯学校拨款向多渠道筹集训练经费转变;逐步实现竞技体育科技服务"从无到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创新能给体育教学带来新鲜的活力,体育教学离不开创新。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开展有创意的教学,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育才图强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9.
徐峰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208-208,210
体育全球化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的丧失和民族体育保护的现实困境,因此,我们要为民族体育找到新的出路,要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土化”和世界体育的“全球化”的互补。  相似文献   

20.
王凯  朱爱玲 《科技信息》2009,(27):372-373
体育用品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必将会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育用品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以及体育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体育用品民族企业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本文选择浙、闽体育用品民族企业为代表,在分析浙、闽体育用品民族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浙、闽体育用品民族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以期为提高浙、闽体育用品民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