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春燕 《武夷科学》2007,23(1):20-24
通过各药剂对竹镂舟蛾幼虫进行林间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混合化学药剂林间试验的最优组合为A382C1,即20%杀灭菊酯10000倍液+0.6%溴氰菊酯3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混合生物药剂最优组合为a1b1c2,即苏云金杆菌2000倍液+25%灭幼脲3000倍液+1%阿维菌素10000倍液的组合,这两组药剂可选用于林间对幼虫的防治。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生物药剂a1b1c2的防治效果达94.86%,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胜  刘宏生 《科技信息》2013,(5):456-456,488
大叶黄杨炭疽病是咸丰县大叶黄杨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炭疽病的有效药剂,通过6种药剂的室内药效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叶黄杨炭疽病可选用50%多菌灵WP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2000倍液、25%炭疽福美WP 1200倍液、75%百菌清WP600倍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效生物杀虫剂BtA和4种常用化学农药对豇豆蚜虫(Cowpea aphid)进行田间防治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BtA 800倍液对豇豆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5d、12d的虫口减退率平均可达85.96%、92.98%、91.22%,明显高于其它4种化学农药。而且具有低毒、持效期长等特点,经BtA 600倍液处理的豇豆产品,在药后3d的残留量仅为0.00127ppm,因此BtA是防治豇豆蚜虫的高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4.
40%嘧霉胺SC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40%嘧霉胺SC 800倍液防治番茄灰霉病,对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0.06%和85.2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速克灵WO 1000倍液的防效.在稀释800~1200倍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可达85%~90%,并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黄刺蛾( Cnidocampaflavescens Walker)的为害,用10%杀虫蒇、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25%灭幼脲和1.8%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黄刺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圃间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药剂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林问防治以10%杀虫葳的40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供试药剂0.3%绿晶乳油750、1500倍液,0.3%绿宝清水剂400、800倍液,1%蓝锐乳油2000倍液,在庆阳农场进行了无公害药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绿宝清水剂4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硬毛刷涂药处理、3次重复的田间药效试验,观察5种杀菌剂防治花椒膏药病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3%甲霜恶霉灵水剂500倍液对膏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1%、82.16%75.25%、24.91%和25.68%,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倍液和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对膏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3%甲霜恶霉灵水剂500倍液对膏药病的防治效果;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与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倍液差异不显著;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倍液和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对膏药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倍液可在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8.
毛竹黑叶蜂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越冬。林间防治试验表明,选用50%甲胺磷原液或1:10倍液、40%氧化乐果原液或80%敌敌畏原液进行竹腔注射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也可以在晴天午后应用20%氰戊菊酯4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喷杀下竹的幼虫,或在竹秆基部撒6%666粉,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Bt9601 200倍、300倍液对棉叶螨防治试验表明,Bt 9601 200倍液对棉叶螨防治效果 好,防效为95.95%。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三种药剂室内药效试验分析,选择其中比较适宜的浓度对樟叶蜂进行了试验性防治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Bt9601200倍,300倍液对棉叶螨防治试验表明,Bt9601200倍液对棉叶螨防治效果好,防效为95.95%。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主要研究20亿PIB/mL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致死速度与其剂量有关,在500倍液剂量处理区,在1周内的死亡率达到67.6%,各试剂量区均有明显的持效性.第15天的防效效果为83.5% ~90.4%;第30天的防效为85.6% ~95%;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000倍液剂量与500倍液剂量区与Bt区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北疆棉区棉叶螨暴发成灾 ,棉花遭受严重损失。玛纳斯县包家店芳群农场引进美国FMC公司生产的10 %盖杀乳油 ,是一种广谱杀螨杀虫剂 ,其药效略优于克螨特、哒螨灵 ,氯氰菊脂等 ,显著的优于常规农药三氯杀螨醇、氧乐果、抗蚜威等多种药剂。10 %盖杀2000-3000倍液浓度下对叶螨类、蚜虫类、棉铃虫、地老虎幼虫等害虫防效喷药2天后均在81.5 -95.0 %以上。喷药10天后 ,防治棉叶螨的药效为98.46 -100% ,防治棉铃虫药效为86 -100 % ,防治棉蚜药效为100 % ,药效期可长达15 -20天。  相似文献   

14.
通过铜大师不同比例拌种、灌根和喷施,对棉花苗期的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均有防治效果,使三种病发病晚、发病轻、增强无病区的免疫能力,同时对棉花生育也有促进作用。其中拌种、灌根、叶面喷施以800倍液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83.84%-69.6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的为害,用10%杀虫葳、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25%灭幼脲和1.8%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黄刺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圃间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药剂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林间防治以10%杀虫葳的40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调查陕西省延安地区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的种群动态,进行新型双酰胺类药剂的药效试验,并对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新型双酰胺类药剂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案。利用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昆虫诱集试验以获得该地区的种群动态;将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3种新型双酰胺类药剂分别以500、1000、1500倍浓度进行稀释,每2周喷药1次,以清水喷洒为空白对照,通过虫果率来确定该害虫防治的最佳药剂和最适浓度,估算每种药品的成本和净收益。延安地区的李小食心虫在5月上旬和7月下旬为高峰期。同一稀释浓度施药条件下,3种新型双酰胺类药剂的药效无显著差异;同类药剂中,稀释1500倍的药剂可以获得最佳的净收益。经过计算净收益及药剂成本,使用稀释1500倍氯虫苯甲酰胺的单位面积净收益最高,为15786.0元·hm~2。李小食心虫的防治选用稀释1500倍的氯虫苯甲酰胺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7.
栗大蚜Lachus tropical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大蚜在福建一年发生12代,以卵在枝干背面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若蚜孵化,聚集嫩梢危害。4月中旬干母生有翅及无翅若蚜,4月下旬有翅孤雌蚜迁飞至栎类植物危害。8—9月间又群集栗苞果便处危害,造成早期落果,林间试验表明:栗大蚜防治以喷雾法最好,涂杆法次之。药剂混合使用能提高防治效果,其最适组合是,40%氧化乐果500倍液、50%甲胺磷15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适期主要在5月上旬,其次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20%氧乐果-腐殖酸钠水剂对茄子红蜘蛛的防效试验表明,稀释500,750,1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0d其防治效果为83.7% ̄97.3%,而用40%氧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10d后其防治效果仅为67.5%,生产上使用20%氧乐果-腐殖酸钠水剂时,可稀释750 ̄1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新型生物农药30%松脂酸钠和"海正喜洋洋"生物复方杀虫剂试验,表明使用浓度1 000倍时,防治效果达到59.6%左右,并具有防治蚜虫,保护天敌的作用,且药效持续期长,成本低,有利于综合防治蚜虫,保护天敌,保护棉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作者开展了10%阿维菌素·哒螨灵微乳剂防治柑桔锈壁虱田间药效试验,药后30天2000倍液和3000倍液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0.38%和77.13%,与其它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柑桔锈壁虱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生产中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