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伴随着人口增长衍生而出的是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湿地生态景观板块在城市的扩张与卫星城市的挤压下渐渐从航拍图中消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舒适的景观生态已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蒸发。湿地景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材料。同时还能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控制洪水等。有上述功能的湿地景观是现代人们越来...  相似文献   

2.
张远旺 《科技资讯》2010,(30):129-129
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已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进而许多地区开始在规划时借鉴湿地景观的概念,以达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较好融合。如何将生态设计原则应用在湿地景观设计中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表水闭流区城市内的湖泊湿地,处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人们对它的期望与原生的生态环境形成较大的反差,应对此类湖泊湿地进行景观生态设计。要依据湖泊湿地的特征和规划功能要求,强调对湖泊湿地保护,最大限度的借助自然力,节约自然资本和显露自然,采用适当的技术,让湖泊湿地景观融入城市景观之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位于典型喀斯特地区的黔西北高原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近20年来的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黔西北高原地区湿地景观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湿地景观类型总面积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中河流、水库坑塘和滩地等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减少较为严重,而水田、湖泊等湿地景观类型在受到人类活动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面积有所增加;(3)除滩地景观类型外,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NP和PD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水田景观类型的LPI基本保持不变,其他湿地景观类型的LPI则是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来看,河流景观类型变化最为严重.(4)研究区在近20年内湿地景观异质性有所增加,不同景观斑块在空间上趋于离散,1995-201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蔓延度指数(CONTAG)总体呈下降趋势,SHDI和SHEI均呈现出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探讨对于己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后期建设及养护管理和将要规划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温地公园植物材料的选择.并从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及美学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武汉市城市发展较快的时间段(1996~2001年)的遥感图片作为信息源提取湿地景观信息,采用部分景观格局指标评价5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利用马尔科夫矩阵计算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的转化概率,再据此分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协调,使得湿地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现湿地景观与城市景观部分与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2)在不同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其分维数最小、分离度最大;(3)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态、景观优势度指数呈现下降态.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长沙市1999—2019年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综合分析长沙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自然、人为因素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机制,为长沙市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地表水数据(GSWD),结合气象、水文等数据,采用湿地分布信息提取、湿地类型划分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针对湿地季节性和波动变化特征,对长沙市1999—2019年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进行长期且连续的监测,分析其长时间尺度的演变趋势以及短期的波动变化特征。【结果】(1)1999年以来,长沙市湿地面积持续增加,其中,永久性河流是长沙市的主要湿地类型。2007—2009年,长沙市湿地景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2008年前永久性河流、湖泊分别向季节性河流、湖泊转化,2008年后出现逆转。2017年以前,长沙市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2017年之后开始逐渐恢复。(2)在自然因素中,长沙市湿地面积受降水和湘江径流量影响较大;在人为因素中,人口的增加和粗犷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会间接导致景观格局破碎化加剧,但政府政策和措施对湿地修复具有强制性作用。【结论】基于全球地表水数据提取...  相似文献   

10.
凌河口湿地是省级保护区,作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河口湿地的典型区域,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利用凌河口湿地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卫星遥感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对卫片进行了解译,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破碎化指数,定量的分析了凌河口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多样性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2005年出现高峰,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急剧增加,各类型所占的比例差异减小,造成湿地景观的急剧变化。但到了2009年,各个指数开始回落,由此分析得出,这个时期的景观多样性在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趋于缓和,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好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维数,对青海湖流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湖流域的主体湿地景观是高寒沼泽.(2)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的面积波动明显,景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3)1987~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逐渐迅速减少,景观破碎度以及景观分维度明显增加.(4)2000~2010年湿地景观面积增加迅速,景观的破碎度显著减少,景观聚合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2.
夏思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10-3513,3518
针对目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的现状,通过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像解译,得到湿地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VIEW 3.3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的统计面积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成因及景观类型转换关系,最后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宋建湖湿地景观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入手,分析和研究宋建湖湿地景观资源现状,求得赋予景观资源以有效的价值的方法,促进该地区湿地保护的切实可行。并提高公众对湿地景观资源价值的认识程度,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研究1986-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为活动强度的逐渐增强,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随时间而增加,而斑块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地景观向人工景观、非湿地景观转变的趋势明显;各类景观的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泥沙运动、城市建设、防洪堤建造和采砂活动等是闽江河口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湿地因其具有多种功能,近年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社会功能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是湿地社会功能功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湿地保护与利用、文化与科教、景观与休闲为综合评价层,结合指标层13个指标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社会功能评价体系.通过权重计算,发现在综合评价层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权重最大,文化与科教次之,景观与休闲权重最小.以黑龙江省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进一步计算可得到该省国家湿地公园的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最好,CEI=0.806;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和新青国家湿地公园次之;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在社会功能方面发挥不佳;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泰湖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发挥体现较差,CEI分别为0.522、0.499.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事物本质,但传统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获取和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大尺度范围的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更加困难.以Google数据中心数万计CPU为运算基础的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提供了契机.鉴于此,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作者生产了白洋淀地区1987—2017年的NDVI、NDWI数据集,并以此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类型进行分类,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近30 a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演变特征,同时表明了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在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景观设计中的湿地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南校区斛兵塘的生态景观实际,提出在校园景观中引用湿地设计理念,以期创造一个生态、可持续的校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等),定量分析并研究了1997~2004年大沽夹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至2004年期间,大沽夹河湿地面积呈减小趋势,斑块数量增加,并且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优势度指数降低.多样性指数上升,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对大沽夹河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特征、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7-2005年,武汉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37.50 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81.87 km2,相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44.37 km2。②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减小,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大,说明武汉城市湿地景观趋于同化。③ 水库坑塘湿地的破碎度最大,说明水库坑塘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④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质心向西南迁移,水库坑塘湿地的质心向东南迁移。⑤ 武汉气候的变暖与趋干、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导致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为例,从植物的选择、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1)以群落演替学为基础,遵循乡土植物为主和物种多样性原则,构建4种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型配置模式并进行植物配置;(2)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根据植物景观作用和营造目的不同,对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和植物景观分区进行规划,塑造不同的湿地植物景观;(3)以"师法自然"理念为依据,从空间和时态上进行艺术构图与意境营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