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忻州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忻州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我省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其潜在的竞争力,并提出了加快我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苦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副产品深加工是我省最大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我省农村经济起飞的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我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目标与方向,并详细列举了一些加工叙述。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马铃薯加工业涵盖了马铃薯的繁殖、培育、种植、中间和终端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及其配套设备的生产。马铃薯种植业是马铃薯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的生产加工在中国处在起步且蓬勃发展阶段,它是随着中国经济、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肩而进、在跳跃式发展中形成的新兴行业。  相似文献   

5.
白晶 《科教兴省》2008,(2):78-79
陕西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那么。在有力的政策保障下。如何借助优势,排除发展障碍呢?针对这些问题,陕西开放与发展促进会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对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关政策的调研。本刊记者采访了本次调研组的组长李平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0,(1):85-85
<正>丰顺县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南端,全县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总人口680394人(2007年末)。2007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0.14亿元。电声、资源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是该县特色产业。2006年,该县被广东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有色金属矿产的民矿开发,大豆生产及其加工业以及开辟紫胶、桑蚕、木耳等土特产商品基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并阐述了各种农副产品加工对振兴石山地区经济的意义和石山地区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1999,(2):18-20
一、现状与问题 (一)农副产品加工领域 宿县地区是农业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不仅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占50%的比例,而且在为数不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也占60%以上。主要集中在粮办工业、商办工业、乡镇工业、轻化工业、纺织工业等几大行业。在地区确定的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支柱产业的战略中,“玉米、黄牛、水果为主的农副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深加工,是与8亿农业人口关联度最高的工业,是解决新时期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直接地、快速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难、增值难,一直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栋  马军 《山西科技》2012,(3):11-12
为了降低农副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在分析以河南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区域物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兴IT技术,研究了农副产品区域物流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农副产品区域物流信息服务集成平台的功能和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1.
李国震 《科技潮》2003,(11):56-5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产品加工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深度加工不够、市场流通不畅,造成了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效益较差,成为影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迫在眉睫。截至2002年底,作为京郊农业基地之一的顺义区,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4家,从业人员46777人。由于这64家企业获取原材料的方式合理,数量又有保证,因此基本没有出现价格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多数企业拥有一定的科技攻关能力,大部…  相似文献   

12.
市场趋势     
"星火"技术重点开发领域“八五”期间,我国“星火”计划将按照有利于增加农副产品和短线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为大工业配套服务和增加创汇的原则,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开发:1.种植业及其加工业:粮棉油作物优质、高产、加工综合技术开发;名特优干鲜果高产、保鲜、加工技术开发;名特优蔬菜高产、保鲜、加工  相似文献   

13.
特区之窗     
汕头市水产加工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汕头市各地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并取得明显成效。自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在抓好水产生产的同时.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和提高渔业经济价值,十分重视水产加工业建设,在资金、技术等给予支持.使水产加工业迅速崛起。据悉,近10年来.该市投入水产加工业建设资金约1.16亿元,先后建成水产品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的发展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与产业拉动机制是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原因.从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的速度与效率入手,对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1年—2010年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基本满足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建设用地投入处于报酬递增阶段;(2)建设用地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资本和技术投入,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3)建设用地面积-GDP弹性系数不断上升,建设用地的边际产量开始下降;(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所消耗的建设用地过多,城市边缘区出现城市蔓延现象.最后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抑制城市蔓延的长春市建设用地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江苏沛县财政总收入实现17.02亿元,比上年增收4.99亿元,增长41.5%,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稳居苏北五强和徐州市三强行列。其中重化工业和加工业,煤电、煤化工、铝、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税收实现13.89亿元,比重达81.6%,比上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五朵金花”扛起县财政收入大梁。  相似文献   

16.
六安地处皖西,辖5县3区,全市人口650万,农业人口占70%。199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88.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9.3%。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全部加工业生产的50%以上,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科技对六安的经济振兴、社会进步举足轻重。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给六安市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在农业科技上取得突破,使六安市农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是六安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六安市农业科技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快速提升,人均占有农产品数量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  相似文献   

17.
将系统动力学与双要素(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模型相结合建立城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以长春市为例,模拟了2014—2030年长春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不同方案下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资源量是决定长春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关键要素,在常规模式下长春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未来始终呈超载状态,且逐年加重;将开源与节流方案相结合的综合方案能弥补二者单独实施所存在的弊端,在短期内可有效提高长春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同时使未来水资源人口承载状态持续稳定,满足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机械加工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论述,机械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采用自动线生产,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生产的均衡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中,误差分析是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关键,也是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而采取的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针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偏低;水体污染严重;管理体制不畅,法规不健全.节水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和工业节水潜力的挖掘是整个长春市节水环节的关键.计算表明:长春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处于较低水平,节水空间和节水潜力较大.农业节水可通过转变灌溉方式等措施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及灌溉利用率;工业用水可通过工艺技术革新、节水技术改造等措施来实现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农牧交错带载畜量可分为自然草场载畜量和农副产品载畜量,文章利用沽源县草原站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别计算了沽源县自然草场载畜量和农副产品载畜量.依据各乡镇超载率,全县可分为西北严重超载区、中部一般超载区、东南部非超载区和闪电河超载区.通过计算分析草地生产潜力和农副产品载畜量潜力,表明沽源县目前实际采草量占可食草潜力的91.40%,近期内提高草地生产潜力难度较大,而应大力提高农副产品载畜量,挖掘作物秸秆的饲用价值,充分发挥农牧交错带农牧互补的优势,缓减草地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