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大洋19航次第一航段,“大洋一号”科学考查船于2007年2月7日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的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所的陈永顺教授作为该航段首席助理带领其研究小组参加并负责海底热液羽状流异常探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洋一号”深海考察船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保真采样与深海微生物高压培养。“大洋一号”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抓取到了珍贵的烟囱体样品、生物样品以及大量的块状硫化物,并在取得的样品上发现了附着的生物个体。目前,已在“大洋一号”上建立了深海环境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3.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海底热液系统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等张裂性环境中 ,不同的环境具有类似的成矿模式。海底大洋中脊热液作用的主要产物为黑烟囱、白烟囱。现代海底硫化物堆积过程是烟囱生长、倒塌和热液流体在其开放空间充填与交代的过程 ,硫化物的形成首先是通过硫化物烟囱来完成。提出了运用成矿系统理论来研究海底热液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3月10日返回海南省三亚市。"深海勇士"号在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热液区海底,多次完成原位监测设备的水下布放与回收,成功实现海底丢失潜标的追踪;完成一款国产深海成像声呐和两款万米机械手的海底试验,验证了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我国最先进的一艘综合海洋科考船,国家大科学装置"科学"号考察船的科考活动备受瞩目。它的首航承担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WPOS专项)和国家973项目的"西太平洋海底热液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5,(5)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该次科考的总体目标是对相关的大洋中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为人类探索和认识大洋,为人类和平利用大洋资源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洛阳科技人员克隆牡丹4月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国家牡…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讯     
1月8日,“大洋一号”科考船从青岛团岛码头启航,开始执行中国第19航次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此次科考计划220天,至今年8月15日结束。本航次科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  相似文献   

8.
海底热液活动与海洋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历史,以及目前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指出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中永远存在的自然现象。热液区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热点区。在这些区域由于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造成冷海水通过隙缝下渗,并在岩浆房作用下形成高温热水。热水在上升通道中与围岩作用,并发生复杂的岩-水反应,从而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成分。流出的热液可以形成多种矿物沉积,其中最有价值的是Zn,Cu,Fe,Pb的硫化物。岩-水反应可以产生可观的元素通量,因此,对海水元素恒定性的解释需要重新审视。利用^13H/e热比值可以计算海洋的热通量。热液活动为耐温生物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洋一号”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历时297天,航程43,230海里,于今年1月22日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归航了。我作为深海微生物资源调查队的一员,有幸参加了我国首次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的考察。100多天的考察,使我获益匪浅。我们取得了深海热液口附近的生物样品和大量的环境样品,为  相似文献   

10.
新测得TAG热液区中6件海底表层热液沉积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其变化不大,具有均一性的特征。在Pb-Pb图解上,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数据大多落在MARB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内,与大西洋沉积物和Fe-Mn结核相比明显具较少的放射成因铅,反映其上部洋壳岩石为该区热液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铅。对比研究表明,因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的海底热液区为热液沉积物形成提供物源的情况不同,是导致有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中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并不是热液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的唯一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雷龙”号舰载直升机失事 1 12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一架舰栽直升机完成科考任务从“雪龙”号返回驻地时失事坠海。4住机组人员中3人获救,1人失踪。截至15日,失事飞机的舱音记录器已找到,失踪人员尚在寻找。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7,(4)
正据新华社消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7年6月5日在雨中出海,完成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潜,从雅浦海沟5 100~4 900多米的深海带回11只大型生物样品。"蛟龙"号从海底带回了岩石样品53.8千克,近底海水16升,沉积物样品9管,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3.
德国“太阳号”科考船2004年7月16日离开上海返回德国。中德科学家联合宣布,此行发现中国南海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合作项目将进入实验室阶段。该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教授说,通过海底电视观测和海底电视监视抓斗取样等手段,中德科  相似文献   

14.
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群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现代热液喷口生物群的地理分布、种类划分、生态习性与食物来源及其对海底的依存性等 ;二是古海底热液喷口生物群化石的个体大小、化学成分、形态分布、矿化方式以及与现代海底生物群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从黄土Sr同位素探讨海水87Sr/86Sr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多数认为河流输入是引起海水^87Sr/^86Sr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对此推论并没有提供确实的定量分析和依据.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Sr同位素组成和沉积速率等的定量计算说明,在过去2.5Ma期间,海水^87Sr/^86Sr上升总量仅是河流输人海洋总量的大约1/10,而其9/10被海底玄武岩的热液蚀变输入所抵消.海底玄武岩的热液蚀变输入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总影响量应近似等于河水输入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总影响量.海水^87Sr/^86Sr变化的原因是河水输入与海底玄武岩的热液烛变输入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镜铁山铁矿中新近发现并正在进行铜矿的勘探。这个矿床的含矿层虽然作为震旦系同生沉积体的一部分与地层整合产出,但它的化学组成明显不同于围岩,典型元素组合为:Fe—Cu—Si—Ba,热液沉积指示元素富集,Fe、Mn、Al、Ti、P、Y等的相互关系可与现代洋底含金属热液沉积物较好类比;S、C、O、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成岩成矿物质与地热系统中的深部流体有关,而非陆源风化物所能提供;成矿流体为酸性(PH=4.87—5.37)、还原(Eh=—0.29V——0.58V)热(175C)水;地球化学研究证明了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主期)海底热液同生沉积和(次期)后生热液叠加(对铜硫化物再富集有一定作用)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深海热液生物群落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海热液口吸其生物群落自1977年发现以来.受到海洋学界和生物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热液生物生理、生态和生物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热液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种类组成和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     
脑出血治疗新途径——积极降压,汉族人群Ⅱ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获进展,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研究领域获得进展,揭开磁重联核心区域神秘“面纱”,鱼化石为古气候变迁提供新证据(图),首次在东太平洋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19.
继"雪龙号"之后的第二条极地科考破冰船和"大洋二号"远洋科考船建造项目有望在2009年启动,我国海洋科考两大领域"一船独舞"的局面即将结束。这是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广东科技》2011,20(17):9-9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北京时间7月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