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虑感染时滞因素对零日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平台动态防御背景下零日病毒时滞传播模型及其稳定性。首先,分析了时滞因素对零日病毒传播的影响,引入平台动态防御模式,建立了零日病毒时滞传播SIZRO模型;其次,根据Lyapunov稳定性判据,给出了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证明,分析了基本再生数R0及其对零日病毒传播的影响。最后,将SIZDR模型与SIZRO模型中感染节点数量进行比对,证明利用平台动态防御解决零日病毒传播问题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客观反映零日病毒时滞传播及免疫规律,平台动态防御可有效提升系统对零日病毒的防御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际网络的复杂性、重复感染和动态人为因素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了BA无标度网络拓扑结构中SIRH模型,用仿真软件Netlogo动态地描绘了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考虑重复感染和动态人为因素,有效地减弱了网络病毒的传播强度,大大缩减了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减低了病毒对整个网络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平台动态防御系统对病毒的适应性和防御效能,对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平台动态防御演化博弈模型和状态迁移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病毒传播感染机理入手,阐述了平台状态迁移动态防御和有限理性假设下的演化博弈原理,分析了平台动态防御中节点状态转移关系和影响因素;其次,定义了平台动态防御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关键参数,考虑迁移平台与病毒类型之间的免疫特性,提出免疫因子和防御节点收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单个状态演化稳定分析流程和方法,设计了节点状态迁移演化均衡策略生成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平台动态防御节点状态迁移演化均衡策略具有更好的防御效能,可有效解决平台动态防御系统在面对随机攻击病毒的平台迁移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复杂网络理论的蓬勃发展为人们研究病毒传播行为和网络结构对病毒传播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络结构动态演化对病毒传播控制有着重要作用.考虑到有限资源约束,为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毒传播,提出了一种与初始感染源无关的病毒传播控制策略:有限临时删边(Limited-Temporary-Links-Removed,LTLR)策略.该策略在保证网络系统基本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临时删除或管制网络中病毒传播最短路径上重要的边资源,使得病毒绕道或被阻断,从而有效地延缓病毒的传播速度和控制病毒的传播范围.仿真实验表明,在具有小世界特性的网络中,LTLR策略能显著增加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提高病毒传播控制效率,并且该策略消耗少、易于部署,可作为一类通用的优化控制策略推广到舆情网络传播控制、交通网络拥塞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方法,在考虑蠕虫病毒的传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SIRS蠕虫病毒传播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蠕虫病毒的传播规律,得到了蠕虫病毒消除的阈值,并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影响,建立了一个具有无症状感染的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法求得基本再生数R0.其次,当R0<1时,应用Hurwitz判据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的方法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当R0>1时,系统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且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并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持续性.然后,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得了最优控制解的表达形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并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说明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程度不容忽视,应采取居家隔离措施来降低疾病的传播率.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及其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的关系,尤其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的感染、复制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HTLV-1属于逆转录病毒,它的感染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HTLV-1病毒主要通过细胞与细胞间接触进行传播,并通过促进其感染细胞的增殖增加病毒拷贝数.病毒基因的调控及宿主免疫系统共同决定了体内HTLV-1病毒的载量.病毒编码的HBZ和Tax蛋白在ATL发生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调节病毒的复制,诱导感染细胞增殖及病毒传播.对于HTLV-1病毒与ATL关系的深入研究,将对认识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该文选择了一例发生在湖南省空调大巴中的新冠肺炎传染案例,建立数值模型开展计算,分析了含新冠肺炎病毒的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输运过程,研究了空调排风模式、颗粒粒径、传染源位置等因素对于新冠肺炎病毒在空调大巴中传播规律的影响,并针对所有乘客的感染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将结果与实际感染情况进行了对比。新冠肺炎感染者呼出的病毒颗粒有较高的比例沉积在大巴内部壁面与座椅表面。粒径和排风口位置会影响气溶胶扩散规律。小粒径含病毒气溶胶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长、扩散距离远,带给远处乘客的风险较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空调大巴中新冠肺炎传播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自组网(MANETs)领域,节点的移动特性导致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安全补丁无法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从而没有对移动自组网脉冲免疫下的病毒传播进行研究.对此考虑到MANETs脉冲免疫的现实可行性,建立MANETs病毒传播脉冲免疫模型.基于脉冲微分方程(Impulsive Differential Equations,IDE)稳定性理论分析脉冲免疫下的MANETs的病毒传播行为和病毒是否消亡的感染临界特性,并对该系统的无病(Disease-free,DF)周期解的存在性、稳定性以及地方病(Endemic,ED)的持续存在性加以分析.并选取相应的参数,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通过电子邮件途径传播的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探讨了邮件病毒传播模型.在不同的感染率和恢复率条件下,通过变更感染源,分别采用不同的阻断策略.在中国教育网中对病毒的传播和控制进行了演化模拟,提出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复杂网络控制病毒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早高峰单起点多讫点公交系统的均衡乘车行为。考虑乘客对公交内部拥挤敏感程度不同,分析乘客出行成本构成,乘客在拥挤成本、延误时间成本和乘车时间成本之间权衡,做出乘车班次选择,以此建立均衡乘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异质用户下单起点多讫点公交均衡具有如下性质:目的地相同的乘客分布在连续班次,且越靠近最优到达班次,累计乘客人数越多;连续两站都有出行者乘坐特定班次时,在之后站点登上该特定班次的总人数为常数;目的地相同的不同类型乘客最多在一个班次上混乘;对拥挤敏感的乘客会乘坐对应的远离期望到达时间的班次;对拥挤不敏感的乘客会乘坐对应的靠近期望到达时间的班次。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公交乘车行为的理解,为公交调度管理提供辅助支持,进一步完善公交均衡模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计算机网络中节点感染和防御病毒的实际过程出发,提出了一种带有修复状态的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将感染后经过处理的节点划分为修复状态和免疫状态,通过微分方程组求解模型的稳态解,然后通过MATLAB仿真模拟分析理论值与仿真值的差别,校正所提出的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感染率存在一个阈值,感染率小于阈值时,所有网络节点最终将被治愈,病毒消亡;反之病毒爆发.因此,控制感染率小于临界值将有利于抑制病毒的爆发.论文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制定更加有利于抵制病毒传播的策略,维护网络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因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在明确诺如病毒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诺如病毒的传播动力学行为,考虑感染诺如病毒的潜伏者也传染疾病的特性,建立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诺如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在计算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0的基础上,利用Lyapunov函数和几何方法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稳...  相似文献   

14.
从计算机网络中节点感染和防御病毒的实际过程出发,提出了一种带有修复状态的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将感染后经过处理的节点划分为修复状态和免疫状态,通过微分方程组求解模型的稳态解,然后通过MATLAB仿真模拟分析理论值与仿真值的差别,校正所提出的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感染率存在一个阈值,感染率小于阈值时,所有网络节点最终将被治愈,病毒消亡;反之病毒爆发.因此,控制感染率小于临界值将有利于抑制病毒的爆发.论文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制定更加有利于抵制病毒传播的策略,维护网络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甘肃省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探讨感染HIV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四色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说明书进行,HIV-1病毒载量按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NucliSens easyQ HIV-1 v1.1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在目前中国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标准(350个/μL)以上,而HIV-1病毒载量治疗前平均在10~5IU/mL左右。其中两名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个月后,HIV-1病毒载量降至10~2IU/mL左右。未开展治疗的儿童其HIV-1病毒载量仍维持在10~5IU/mL。结论儿童一旦感染HIV,应尽早诊断和及时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规律。方法:用EDTA试管采集血液,分离血浆,通过RT-PCR检测血浆病毒载量。结果:0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检测的病毒载量,杨某分别为1.698×106c/ml、1.123×106c/ml、1.037×106c/ml和1.239×106c/ml,丁某相应时间的病毒载量分别是1.013×106c/ml、7.312×105c/ml、6.676×105c/ml和6.063×105c/ml,李某相应时间的病毒载量分别是1.778×105c/ml1、.023×105c/ml、1.333×105c/ml和1.256×105c/ml。结论:不同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不同,其变化规律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常规公交的出行服务质量,建立了考虑车内拥挤状态的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通过量化车内拥挤状态,给出各拥挤状态下的乘车成本;建立了线路各区间的拥挤状态转移函数.考虑乘客的车内拥挤状态感知,建立站点乘客随时间的上下车数量的度量模型;构建乘客出行成本度量模型,以乘客出行成本与车辆运营亏损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模型对等待成本有着“补短板”效果,对乘车成本有着“削峰”效果,即通过增加乘客到站量小站点的等待成本,降低乘客到站量大站点的等待成本,削弱乘车成本峰值的手段,达到总成本最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高铁金华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乘客的进站效率,通过采用对实际客流量及设备进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了乘客进站过程中必须通过的设备优化配置问题,分析了高铁站进站流线与客流流线的评价指标.利用GPSS语言建立了高铁金华站乘客进站流线及其仿真模型,对金华站进站流线上的设备数量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乘客进站乘车的服务时间,提高车站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葛柯娜  马涛  王晶  陈聪  孙艺萍 《科技资讯》2014,12(18):23-24
利用基于Android平台的公交跟踪系统公交路线跟踪系统,乘客可以提前得知附近所有公交的线路,以及最好情况下要达到本站的时间及乘车人数;公交车上可以通过键盘手动设置乘客人数的上限值,通过乘客上车刷卡和下车刷卡的记录或者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得重量得到乘客人数,在LED显示器实时显示车内的乘客人数并且同步到手机客户端。当客车发生超载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利用传感器与互联网的结合获得每辆公交现客载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计算机病毒的性质,针对常驻病毒所经历2个重要阶段的特点:在潜伏阶段病毒因未加载入内存而不具有感染力;在活跃阶段,病毒驻留于内存并伺机感染目标文件,划分了2个新的具有不同感染率的计算机仓室,建立了一种新的具有分级感染率的常驻病毒传播模型,并应用稳定性理论和仿真实验研究了该模型的动力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动力行为完全由基本再生率决定,如果基本再生率小于等于一则无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如果基本再生率大于一则有毒平衡点局部稳定,并根据仿真实验猜测其全局稳定,通过对基本再生率进行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有效阻止病毒网络传播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