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HUA)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一类尿酸盐浓度过高的疾病.长期以来,HUA被认为与痛风、慢性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回顾了近几年与HUA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人体尿酸水平的角度入手,对HUA的机制、相关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的是总结现今的研究成果、热点及新方向,为HUA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药痛风康颗粒对实验性痛风的治疗作用,为其在临床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次黄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尿酸钠(MSU)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分别观察痛风康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对MSU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痛风康颗粒的镇痛作用;观察灌胃给药的LD50,评价其药物安全性。【结果】痛风康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具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P0.01);对MSU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程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灌胃给予痛风康颗粒60min后,痛风康颗粒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经灌胃给药的LD50为116.30g药材/kg。【结论】痛风康颗粒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抑制大鼠足跖肿胀,且具有镇痛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痛风作用,口服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建立理想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是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控制和治疗该病药物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在建立 高尿酸血症模型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这些模型中,应用啮齿类动物造模最多,其方法主要是依据增加尿 酸来源、抑制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酶作用的原理,利用相关药物进行造模。本文将对高尿酸血症啮齿类动物模型 其动物选择,诱导药物及诱导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至今无法根治.尽管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疗效确切,但副作用大,使其应用受到明显限制,故寻找新的安全、高效的降尿酸活性物质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是介导尿酸生成的重要酶;旨在对天然产物提取物、活性部位和单体成分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或/和尿酸排泄减少,致血中尿酸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聚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并比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超声表现差异,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超声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痛风患者126例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56例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双肘及双膝、双踝及双足第1跖趾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表现下双轨征、痛风石、骨侵蚀等发生率的差异及各组病变关节分布特点。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痛风组各项超声特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症状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中,最易受累关节均为MTP1,最少受累关节均为肘关节。高频超声不仅对痛风患者关节病情评估及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关节病变的早期筛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将第一跖趾关节作为重点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7.
张传芳 《甘肃科技》1999,15(2):24-24
清热泄浊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8例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张传芳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小管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近年来发病有增多...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风(简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发现误诊的3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背三七萃取物对高尿酸小鼠的降尿酸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氧嗪酸钾(PO)的方法建立高尿酸小鼠动物模型,研究白背三七萃取物对高尿酸小鼠的尿酸,黄嘌呤氧化酶(XOD)以及黄嘌呤脱氢酶(XDH)的影响.结果:白背三七萃取物显著降低因PO注射所造成的高尿酸现象,尿酸抑制率可达47.7%,XOD活性的抑制率可达10.1%,XDH活性的抑制率可达26.8%.结论:研究证实白背三七具有降尿酸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XOD和XDH酶活性达到降尿酸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居民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3(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尿酸血症患者614例,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相当的尿酸正常健康体检者600例为对照组.使用Haploview软件筛选SLC30A3基因tagSNP,共得到2个SNP位点(rs13267319,rs24628779),分析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 银川地区居民中男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BMI值、腰围、收缩压、GL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女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腰围、GLU、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值、收缩压、舒张压、TG、LDL-C、Cre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SLC30A3基因rs1326731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AG型和AA型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型相比,AG型和AA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降低;等位基因A相对于G对高尿酸血症有保护作用.SLC30A3基因rs2462877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CT型和TT型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型相比,CT型和TT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等位基因C相对于T对高尿酸血症有促进作用.结论 SLC30A3基因rs13267319,rs24628779位点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痛风曾经是西方上层中老年人多见,而我国报道不多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组织中尿酸-钠-水化物结晶沉积和屡发性急性关节炎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多因子的作用,使肾脏对尿酸的排出减低,临床急性痛风发病率明显上升,但因急性痛风关节炎期常被误诊为急性风湿热,滑膜炎,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痛或淋菌性骨关节炎等等,而延续了治疗。  相似文献   

12.
探讨含辣木叶等配方的袋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给正常实验用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20 g/kg酵母膏诱导高尿酸血症,同时按人体推荐量10 g/d的10倍、20倍、30倍,给予低(1.67 g/kg)、中(3.34 g/kg)、高(5.00 g/kg)三种剂量的袋茶水提溶液,采用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尿酸(uric acid, U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肌酐(creatinine,Cre)、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以及肝脏XOD酶活性。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的袋茶提取物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XOD、Cre、BUN、IL-6、TNF-α的含量(P0.01或P0.05),抑制肝脏中XOD水平(P0.05)。所用袋茶提取物在三种剂量下均可极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和XOD(P0.01)的水平,同时可抑制肝脏XOD活性、降低血清中Cre的含量(P0.05或P0.01),降低BUN含量(P0.05)。结果表明,含辣木叶等成分的袋茶具有降尿酸作用,抑制XOD活性及炎性因子释放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了解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及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16年在民族高校体检的20-90岁1029例(男442例,女587例)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360umol/L为高尿酸血症(HUA),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相关性以及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糖、血压等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该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5.45%,男22.85%,女9.88%,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2)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3)高尿酸血症组比正常尿酸组BMI、血脂、血糖及血压紊乱均高.BMI及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结论:高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年龄性别差异影响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人群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文中主要研究牛蒡根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预防作用,通过检测血清尿酸(UA)、肌酐(CREA)及尿素(UR)水平以及肾脏组织功能的观察。使用酵母浸膏和氧嗪酸钾盐法联合建立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将昆明种,6周龄,72只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染色用毛笔将苦味酸(染成黄色)涂在小鼠的的不同部位分别标记为6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总黄酮高剂量组(560 mg/kg)、总黄酮中剂量组(280 mg/kg)、总黄酮低剂量组(140 mg/kg)、别嘌醇片剂阳性对照组(50mg/kg)。测定并分析小鼠的血清肌酐(CREA)、尿素(UR)、尿酸(UA)含量,并对小鼠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与模型组比,别嘌醇阳性组和总黄酮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CREA,UR,UA水平(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别嘌醇和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均增加,而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果显示,总黄酮高剂量组肾脏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对酵母浸膏和氧嗪酸钾盐联合诱导小鼠HUA模型中,总黄酮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UA水平,降低CR和UR水平。牛蒡根总黄酮对HUA小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痛风病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可模拟人类痛风病特征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通过对痛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痛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笔者就其造模动物的选择及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急性痛风关节炎动物模型两种痛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讨论,为认识痛风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西普通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9 000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及血液、尿液检查,重点为空腹血尿酸(SUA)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氧化酶法,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尿酸≥420μmol/L.结果:数据完整的7 924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46.27±17.28)岁,男女比例为1∶1.14.HUA粗患病率13.1%,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2.6%,4.9%.城市患病率8.5%,农村患病率16.5%.按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性别及年龄构成计算,广西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14.6%,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肾功能下降、饮酒、工作强度、体质量指数(BMI)、高甘油三脂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西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6%,(经标化后,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年龄、肾功能下降、饮酒、工作强度、BMI、高甘油三脂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本地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建立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 ,以不同剂量腺嘌呤分别饲喂大鼠 ,并设别嘌呤醇作为治疗组 ,监测血尿酸、尿尿酸及肾功能变化 ,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示中剂量组大鼠于实验第三天血尿酸水平升高 ,可持续一周。第十天出现肾功能损害 ,并可见间质性肾炎改变。别嘌呤醇组改变不明显。中剂量组大鼠可作为观察药物预防作用的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灌胃7d给予小鼠氧嗪酸钾制备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药,检测A.muciniphila灌胃7d对血清尿酸(UA)、肌酐(Crea)、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自1975年7月至1984年6月间的21例原发痛风性关节炎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由18至65岁。患病位置:蹠趾关节16例(76%),跗间关节5例,掌指关节3例,鹰嘴后滑囊3例,跟骨(或跟腱)3例,髌前滑囊1例。可触及痛风石者5例(23%)。高尿酸血症21例(100%)。x线检查现有骨质破坏者8例(37%)。本组病例中5例采用手术治疗(痛风石刮除术4例,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其余病例采用药物治疗。 1981年7月至1982年2月间。我们对海南成人血清尿酸含量作了初步的调查,受检者为635名没有痛风症状的成年人。调查发现血清尿酸含量>6mg%的有98人(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5.4%)。本文对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内科疗法作了简要的叙述,而着重于讨论与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开展柏薏颗粒的初步药效学研究,探究其作用机制.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柏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非布司他阳性对照组,采用氧嗪酸钾灌胃给药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连续给药治疗14 d,每天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尿酸(SUA)、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中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柏薏颗粒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UA水平、肝脏XOD活性及GLUT9蛋白表达,并上调OAT1蛋白表达,且高剂量组与非布司他作用相当(P>0.05);柏薏颗粒组与空白组大鼠血清中Cr和BUN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柏薏颗粒无肾损伤;柏薏颗粒具有明显的降血尿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XOD活性和肾脏GLUT9蛋白表达,并上调OAT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