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别讨论了工作中激光晶体热效应引起的横向各向异性折射率线性和非线性分布对光传输的影响,研究了对称腔的稳定性条件,给出了对称腔的稳定性条件公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二极管激光器端面泵浦Nd:YVO晶体工作特点,提出矩形各向异性激光晶体热模型.在晶体周边冷却,两通光面绝热情况下,通过求解泊松热传导方程,得出了矩形截面Nd:YVO4激光晶体的温度分布,进而求解Nd:YVO4激光晶体端面热膨胀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泵浦功率为18W时,激光晶体泵浦面最高升温344.4K,最大热形变量2.85μm.对激光晶体温度场分布和端面热形变的研究,为解决晶体热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编制了四维仿真程序,用以研究光束控制系统中的热效应对强激光传输的影响.作为数值模拟例,用Strehl比、可聚焦能力(即86.5%环围功率半径)、像散参数和光束重心偏移表征远场光束质量,研究了初始场分布为高斯和平项分布的光束通过光束控制系统传输时热效应对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远场光束质量与初始场的空间分布有关,且随发射功率增大而变差.  相似文献   

4.
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Nd:YVO4/YVO4复合晶体激光器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Nd:YVO4/YVO4复合晶体热传导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三维各向异性热传导模型,计算出晶体中的温度场分布.定量分析了LD端面泵浦条件下激光晶体的长度及折射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到晶体在不同泵浦功率下的热焦距.在此基础上,采用三镜折叠腔,设计出高转换效率KTP腔内倍频连续绿光激光器.当泵浦功率17W时,得到9.33W 1064nm和5.01W 532nm的激光输出,最高光-光转换效率分别为59.1%,34.4%.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晶体能很好地消除热透镜效应,在制造高效稳定的大功率固体激光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超 《科技资讯》2012,(7):124-124
随着光传输设备传输速率的增长和集成度的提高,高速率传输设备的电路板对静电的敏感性也越来越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小静电,极有可能成为光传输设备的隐形杀手。因此防静电工作在我们的光传输机房的日常维护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当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播时,大气湍流折射率场的起伏导致了激光波震面的畸变,破坏了激光的相干性,而相干性退化将削弱激光的质量,表现在光束相位的随机起伏、光束的随机漂移、能量在光束截面上的重新分布(畸变、展宽、破碎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光强起伏等。本文介绍了大气湍流的形成及基本特性,并着重讨论了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推导了热容工作模式下侧面抽运板条激光介质温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并模拟了其温度和相应的应力分布.与常规运转的介质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定量分析了热容运转模式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常规运转情况下,应力断裂极限是限制功率进一步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在热容运转模式下,限制因素是上能级温度.模拟表明,相同抽运情况下,热容运转模式下的热透镜长度远比常规运转模式下长.在热容运转模式下,介质温度随时间线性增加,中心与表面的温度差几乎不随时间改变.  相似文献   

8.
光热效应机理与医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详细分析和讨论了激光与生物热作用效应与医学应用以及激光生物组织热作用过程和机理,并对热效应作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9.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速度场和温度场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速度场的影响。分别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红外热像仪得到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产生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场来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而温度场则作为求解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无来流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使局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提高近30%,但有来流时,由于对流换热使高温区减小,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在击穿阈值以内,由于大气汽溶胶的吸收、散射、大气湍流、大气热晕等线性非线性问题对光束控制系统的影响,为激光系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脉冲热流作用下球体内的非傅立叶热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球形物体表面遭受一随时间变化脉冲热流时的双曲型非傅立叶热传导问题.给出了此类超急速传热情形下的热传导方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无量纲形式,采用Laplace变换技术,求得了任意时刻球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解析解.作为算例,计算了方波脉冲这类随时间变化热流作用下球体内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该类超急速热传导问题与常规的傅立叶热传导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地温的变化,研究了水泥水化热对地埋管周围地温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地埋管换热能力以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地温变化对地埋管夏季工况换热效果的影响.对上海自然博物馆地埋管系统的研究表明:在地源热泵投入使用时,地下室底板以下约10m处的地温受水泥水化热影响最大,距离地下连续墙2.85m处地温的平均升高为2.2℃;地埋管夏季工况的换热量随初始地温的升高而线性减小,地埋管周围地温每升高1℃,将使地埋管夏季工况的换热量减小5%以上;地源热泵系统由夏季工况作为首次投入使用时应对距离地下连续墙13m以内地埋管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换热系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尾水对水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温排水以及低温水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温排水数值模拟的研究,对水生生物以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认为地表水源热泵尾水排放会引起局部水温变化,且温排水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加快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出水的温差和排放量,也与水源的水文地质特征密切相关.提出了对其深入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建议尽快开发排放口布置以及原位冷却等尾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建立地表水源热泵尾水污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编子程序与通用软件ABAQUSTM联机模拟计算了考虑潜热影响的激光涂敷过程温度场的变化.为定量地考察潜热的影响,使用了考虑潜热及不考虑潜热两种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激光涂敷过程的温度场分析中,潜热的影响不是总可以忽略的,其误差取决于材料在物相转变时交界面温差的范围及材料熔解体积的大小.考虑潜热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和忽略潜热的计算结果比较,前者显示出较低的最高温度、较小的熔池范围和较窄的热影响域.另外,在移动热源作用下潜热的影响比固定热源更为突出.与实验结果比较,证明考虑潜热的计算模型会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振荡热管管内流型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振荡热管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观察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充液率、传热量条件下,对应的管内工质的流动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管内会出现塞状流、塞状流和环状流并存的混合流以及环状流等不同的流型.对于几何尺寸特定的振荡热管,在不同的充液率和传热量条件下,管内的流动形式会由塞状流将逐渐过渡到半环状流和环状流,从而提高了热管的传热能力,使振荡热管的整体热阻减小.在一定的条件下热管的传热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水平放置的热沉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的散热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热沉的宽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翅片间距(相当于增加热沉上的翅片数目)并不能增加热沉的对流散热功率.通过对比对热沉的数值模拟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可知,在水平放置的直翅片热沉中,在翅片间存在一个空气停滞区,该区域内空气几乎不流动,这个特点影响了热沉自然对流散热性能的发挥.随着翅片间距的缩小这个区域面积增加.翅片间距有一最佳数值,在该最佳间距下热沉散热功率最大;翅片间距超过最佳值时,将因减少翅片面积而降低热沉散热功率;翅片间距低于最佳值时,将因减小有效散热面积而降低热沉散热功率.  相似文献   

17.
激光热处理的工艺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中经激光热处理的缸套表面硬度可达HV800 ̄1000,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文中探讨了工艺条件,初步分析了激光热处理的硬化机理,认为晶粒细化,马氏体高位错密度和固溶含碳量是获得超高硬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Non-Fourier heat conduction induced by ultrafast heating of metals with a high-energy density beam was analyzed. The non-Fourier effects during high heat flux heating were illustrated by comparing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response to different heat flux and material relaxation times. Based on the hyperbolic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for the non-Fourier heat conduction law, the equation was solved using a hybridmethod co mbining an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numerical inversion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s for a semiinfinite body with the heat flux boundary.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and distribution led to a criterion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non-Fourier heat conduction law.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a relatively large heat flux, such as greater than 108 W/cm2, the heat-affected zone in the metal material experiences a strong thermal shock as the non-Fourier effects cause a large step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provide a method for analyzing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problems using a high-energy density beam, such as electron beam deep penetration welding.  相似文献   

19.
轴向导热对逆流式板翅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认轴向导热对复叠逆流式板翅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学分析建立了一组控制方程,定义了无量纲轴向当量热扩散系数(φ).用φ来表示换热器的轴向导热能力可以使换热器的二维模型实现一维简化,使计算工作更加简单方便,并可采用差分法解出其数值解.计算结果表明,轴向导热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随着φ和传热单元数(NNtu)的增大而加剧,导致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恶化.为了减少轴向导热损失,应尽可能减小换热器的横截面积.同时,高导热性能的换热器材料也会加大轴向导热损失.  相似文献   

20.
热电制冷过程中散热强度对制冷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热电制冷电偶对进行传热分析,得到了热电制冷性能与热端散热强度之间的微分方程,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进行求解可得到热电制冷性能与热端散热强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式,经过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和求解,得出了散热强度对热电制冷性能影响的曲线,由此得出:随着散热强度的不断增强,热电制冷的性能逐渐提高,当热端散热强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散热强度的增加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就趋于缓慢,从经济性考虑,热电制冷中存在最佳热散热强度,不可能无限制地通过提高热端散热强度来改变热电制冷的制冷性能,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优化设计和改进热端散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