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Fe_3O_4为磁核,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磁性碳微球,并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表面接枝β-环糊精(β-CD)衍生物,通过IR,SEM,TEM,VS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CD/Fe_3O_4@C微球直径约为5μm,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及磁感应能力,表面存在的β-CD分布均匀.同时,通过对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5种色素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90 s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最大吸附量可达4.24~6.64 mg·g-1,可以满足食品和环境样品中色素的确证和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铝,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不同温度下所得纳米氧化铝进行了表征.以固相萃取为富集方法,ICP-MS为检测手段,考察了不同晶型、不同粒度的纳米氧化铝对Cu2+,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氧化铝的吸附率大于-氧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以沉淀聚合方式合成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优化的合成条件是:模板分子氧氟沙星、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分别为1、4和60 mmol(摩尔比为1∶4∶6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为0.2 mmol,溶剂乙腈为220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h。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合成的印迹微球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3.423 mmol·L-1和133.16μmol·g-1,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9.26 mmol·L-1和568.65μmol·g-1。印迹微球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9次,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镍为镍源,水和乙醇混合液为溶剂,P123为软模板.采用前驱体路线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介孔片层组成的具有特殊形貌的氧化镍微球,同时讨论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氧化镍微球形貌的影响.利用XRD,SEM,T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氧化镍材料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7.16 m2/g,溶剂热时间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都有利于氧化镍晶粒长大和形貌变化.与此同时,在水溶液中氧化镍微球对刚果红染料呈现了较好的吸附性能,去除率最高可达96.92%.  相似文献   

5.
采用苯乙烯与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BVPE)共聚物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通过对树脂的残留氯含量、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红外光谱等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结构均匀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研究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茶碱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BVPE树脂对茶碱的静态吸附量可达88.61 mg/g(湿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DVB树脂,且洗脱容易,对茶碱的脱附率可达99.94%,没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再生后树脂吸附量大.该树脂的合成解决了现有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结构不均匀、吸附-脱附拖尾严重等缺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超高交联树脂.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8种新的吡唑啉酮螫合剂,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并初步考察了它们对Cu(Ⅱ)、UO_2(Ⅱ)、La(Ⅲ)的萃取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腈溶剂中采用回流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考察单体体积分数、引发剂用量、交联剂体积分数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及形貌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微球官能团种类、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合成微球的最佳条件.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固相萃取填料,对茶叶中的甲氰菊酯进行吸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在质量浓度为0.05~5 mg/mL范围内,甲氰菊酯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9;检出限为0.05 mg/L.  相似文献   

8.
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Cl4液相水解法制备锐钛型纳米TiO2,用XRD、SEM、TEM对粉体进行表征.在避光/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将自制纳米TiO2用于处理水中Cu2 .考察了处理时间、pH值、有机物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量为1 g·L-1、溶液pH值为6、Cu2 初始浓度10 mg·L-1,去除时间分别为20 min和120 min时,Cu2 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4.4%和68.2%.另外,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还原性有机物(甲酸、甲醛、甲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Cu2 的光催化还原率,但对Cu2 的吸附有抑制作用.共存阳离子对去除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针对纳米零价铁易团聚和表面形成钝化层的问题,在零价铁与凹凸棒土质量比为2∶1、硫与零价铁的摩尔比为0.25∶1的条件下,制备了凹凸棒土负载硫化纳米铁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以0.2 g·L~(-1)投加量去除30 mg·L~(-1)的Cu(Ⅱ)溶液,1 h内Cu(Ⅱ)的去除率即可达到86.2%。通过SEM和TEM观察到,经负载硫化改性后的零价铁较均匀地分布在凹凸棒土上。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与纳米零价铁相比,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2.3倍。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pH=2~11的范围内,复合材料对铜的去除率稳定在85.2%以上;有氧气存在时复合材料去除Cu(Ⅱ)会发生脱附,且Cu(Ⅱ)溶液浓度越高,脱附现象越明显,溶解氧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复合材料对Cu(Ⅱ)的去除。复合材料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25 mmol·g~(-1)(587.8 mg·g~(-1))。  相似文献   

10.
甲醇醚化的三聚氰胺-甲醛缩聚树脂与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酸甲酯发生交联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痕量元素富集分离的高分子复合物。实验表明,在pH4时,痕量的Cr(Ⅲ),Pb(Ⅱ),Hg(Ⅱ)离子能被0.1g吸附剂定量富集,回收率超过95%。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详细研究了富集酸度、洗脱条件、共存离子干扰、饱和吸附量、分析精密度,并用于实际废水样品的分析,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金属阳离子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合成对其具有高选择性识别作用的受体分子是当代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此,设计合成了一类吲哚烯化合物作为金属离子识别受体,以考察2位连接三吲哚受体化合物对铜离子的识别与传感性能,并初步揭示了受体与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机制。通过三甲基吲哚烷(下称受体A1)合成主要以高氯盐形式存在的三甲基吲哚烯(下称受体B1)后加入不同金属离子受体溶液在乙腈-水(V乙腈∶V=1∶1)中性缓冲溶液的混合体系,于室温下测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该类受体能高选择性的比色识别Cu(Ⅱ)离子。保持B1浓度不变,Cu(Ⅱ)浓度递增测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在受体B1中逐滴加入Cu(Ⅱ)时,产物吸收谱带有区别于其他金属离子的变化;受体B1对Cu(Ⅱ)有较高比色识别选择性且灵敏度较高;受体B1在激发态时具有ICT特性。由此得出结论:三吲哚烯类受体在乙腈-水(V乙腈∶V=1∶1)中性缓冲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能选择性识别Cu(Ⅱ),在宏观上表现为加入Cu(Ⅱ)后有明显颜...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单金属相Cu/C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以苯三甲酸(H_3BTC)为配体制备了Cu-MOF前驱体,在制备过程中选取乙醇为溶剂,并考察了在N_2氛围下的焙烧温度和Cu~(2+)与H_3BTC的物质的量比.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_2-吸附技术对合成的Cu/C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NaBH_4还原4-硝基苯酚(4-NP)为探针反应评价其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大孔交联微球.将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和井冈霉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功能高分子微球.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硼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探讨了该树脂的吸附机理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微球对硼酸有很强的配位吸附作用,其动态吸附量达到13.75 g.L-1(湿树脂).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离子液体[A336][P507]通过电化学方法一步功能化石墨烯。功能化的石墨烯标记为GNSA,并对其进行了FESEM、FT-IR和XPS等表征。由于石墨烯的特殊表面和[A336][P507]的萃取性能,GNSA作为一种吸附剂,研究了其消除污水中Pb(Ⅱ)和Cd(Ⅱ)的性能。主要考察了GNSA在不同p H值、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条件下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影响。在循环使用5次后,GNSA仍然保持优异的Pb(Ⅱ)和Cd(Ⅱ)吸附性能。GNSA作为金属离子吸附剂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机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LYMO)将环氧基团键合到硅胶颗粒表面,然后通过环氧开环反应将亚氨基二乙酸(IDA)接枝到硅胶粒子表层,增强其螯合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通过实验测试,亚氨基二乙酸改性硅胶颗粒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螯合吸附效果,在温度T=30℃,pH=6时,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83.99mg/g,对锌离子最大吸附量可达到76.01mg/g,对铅离子最大吸附量可达89.93mg/g,对镉离子最大吸附量可达92.98mg/g。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阿霉素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延长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在水相中采用离子交联法一步合成载阿霉素的叶酸-壳聚糖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2.8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对阿霉素包封率为(89.8±0.1)%,载药量为(20.5±0.1)%。在人工胃液pH=1.2及人工小肠液pH=6.8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控释作用且无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用Mg(OH)2乳状液改性天然磷矿粉制成复合型吸附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该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复合型吸附剂中磷矿粉与Mg(OH)2质量比、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种因素对Cd2+的吸附均有显著的影响.当吸附剂配比(磷矿粉与Mg(OH)2质量比)为1∶1时,在吸附剂用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1 h,温度为30℃,Cd2+的初始浓度为0.1 mg/L,溶液为近中性(pH=6~7.5)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Cd2+的去除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大豆蛋白为生物质基材,利用自组装法合成了生物质磁性微球(BIOP/Fe3O4).采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模型药物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植物大豆蛋白与Fe3O4通过氢键作用制得了纳米微球,并且制得的微球具有很强的磁响应性能.BIOP/Fe3O4微球对模型药物具有担载能力及可控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磷酸盐对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Cu2 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包括磷预吸附)对Cu2 吸附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土壤表面吸附磷酸根后,对Cu2 吸附能力显著增加,而Cu2 解吸率显著降低。在外加Cu2 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Cu2 吸附量随外加P质量浓度的升高呈波谷形变化。低质量浓度的P(<15mg·L-1)抑制土壤对Cu2 的吸附,而高质量浓度的P促进土壤对Cu2 的吸附。水稻土不同吸磷量条件下次级吸附态Cu2 的解吸结果表明,Cu2 解吸率随P吸附量增加呈峰形变化。低吸附量的P(<250mg·kg-1)促进土壤对Cu2 的解吸,高吸附量的P抑制土壤对Cu2 的解吸。  相似文献   

2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对二亚胺基苯桥联硅烷(AN-Si)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化桥键介孔氧化硅(AN-PMOs).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材料进行性能表征.并以Cd2+离子进行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有机基团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吸附能力,所得材料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达到98.03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