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初次见“愤悱”二字是在读大学时,《论语·述而》一文中孔子提到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当时甚不明了其中的意思。今又从由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编著的《中国大成美育“低、慢、多、高”教学法》一书中见到“愤”“悱”二字,在这里,白教授把孔子提到的这句话解释得非常清楚。“愤”是指心求通而不得的心理状态,“悱”是指口欲言而不能的思维情况,意即教师若不唤起总是“愤”与“悱”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缺乏学习心理准备,而教师也不去创设这方面的条件,就不可能有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就会产生盲目教学,启而不发,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对此,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陈海燕  杜洪亮 《科技信息》2010,(3):I0263-I0264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边做边学”、“在做中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从项目教学法概念出发,拟出项目教学的特点、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Bto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苏学会 《科技信息》2009,(28):I0173-I0173
案例式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体现了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把理论阐述、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获得答案,对于提高“思想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随机抽样分组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教学,结果显示:采用“控制学习”(mastery learming)教学法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有显著差异。证实了“控制学习”教学法适用体操教学特点,有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技术要点,有利于动作技术的形成,符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校体育,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众多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正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达到的理想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楷 《奇闻怪事》2009,(11):99-99,64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味”本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范畴。“味”进入中国美学领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秦诸子第一次将味概念引进精神领域,而孟子和庄子首先把味与审美联系起来,形成了“味诗”的审美传统。“味诗”既指诗本体,又指对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杜万雄 《奇闻怪事》2011,(4):24-24,26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课堂是一种“填鸭式”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特点,把各种有意义的刺激组合起来,这种“变化”的学习材料,将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边框,实现全面多方位、和谐发展的教育,除了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也应注意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成美育“低、慢、多、高”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之所以是个慢速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必须有一个学习心理激发的过程,即”预热“的过程。学生喜欢的老师,往往是会做心理激发的老师。学习心理激发后,往往会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进入”学习角色“一学就会,一学就成功,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这段话使我深受启发,在教学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传统写作课教学法存在着教师在教学上认识片面,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写作课教学收效低等问题。对此,我们采用了“微化、创新、发表”写作教学法,把写作教学中的讲、读、练三者结合起来,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了一套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际技能的高效实用的写作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写为主”的“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法”,是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着重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变“教堂”为学堂,变“厌学”为“爱学”,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惠敏  秦新民 《科技信息》2010,(13):115-115,107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感觉较难学习及掌握的课程之一。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统一起来,本文探讨了科研促进教学、问题教学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部中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热门话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很大的可塑性。潜能激励教学法是教师在充分充实自我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优选法”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从看、听、说、读、写一条龙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佳记忆与知识积累,充分发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潜力,从“人文”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就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实施方法与管理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敏 《科技咨询导报》2008,(36):123-125
案例教学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问世对传统的“读书”,“听讲”教学模式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开创了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的方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经济法的教学实践,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任务的同时,又拥有了一颗充满灵性和领悟力的“玲珑心”。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认为历史课沉闷乏味,没有吸引力,视历史学习为一种负担,不喜欢学习历史.笔者从2003年秋季起,在高一高二年级用实验、对比方法探索高中历史课的“轻松教学法”,最终目标是使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喜欢历史,乐于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学的是微观世界的内容,相对比较乏味和抽象,学生也大多不爱学习高中生物学科。比喻教学法能够把生物学科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联系起来,把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与形象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然而比喻教学法有着许多注意事项和误区。准确合理地应用比喻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该文对比喻教学法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误区展开讨论,以期能够推动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由活动学生变成学生活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提纲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扫除学习拦路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儒家诗教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叙事诗往往融入大量的抒情成份,而西方文论意义上的叙事诗在我们这个“诗国”里则是难以见到的。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把叙事和抒情完满地结合起来,还在于它能在细节描写中融入抒情,并从中揭示出人物的心灵世界和性格特征。诗中作者匠心独运所刻划的刘兰芝的五次“流泪”,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作品中具体细节描写的典范,很值得后人细心研讨。 先从总体上评析。 《孔雀东南飞》全诗一共有1700多字。序以外,正文可分为兴、被遣、相盟、逼嫁、相诀、殉情、尾声七个部分。除掉兴、尾声外,其余五个部分本来都可以描写刘兰芝的“流泪”。只要“犯而能避”,不会给读者以累叠的感觉。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没有这样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法学类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 ,其与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一直是个难题。我们通过试验、推广、应用 ,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教学法 ,这是对传统法学教学法的成功突破 ,它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以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学法、知法、用法”,同时也是一种在校内外普及法律常识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说“蓑笠”、“製”李宪国蓑笠,是专用于风雨中劳作的雨衣,今日常见。它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古代的雨衣。“蓑”,本作“衰”,《说文》释为“雨衣”。古已有之。《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何”即“荷”,披戴。“猴”,干粮。此言牧人风雨...  相似文献   

20.
两年制师范教育,学生在校时间短,实习时间少,毕业后又没有见习的机会,所以,在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必须使他们达到语文教学能力“基本过关”的要求,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讲台.这是各门学科共同承担的任务,更是语文教学法课的重任.语文教学法教学的传统做法是,集中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试讲、实习.这种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最大弊端是理论和实践脱节.理论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针对性,学生又无实际经验,无法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结果是一知半解;综合性的试讲实习因时间紧、任务重,又无法一一印证所学理论,无法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这是其一.其二,语文教学法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是重复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论、写作、汉语等学科的知识,如若不把上述知识很好地与中学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显然是一种浪费.其三,语文教学法课程的许多理论知识,是师范生一看就懂的,如若不加选择地搬演、讲述,也是一种浪费.同时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普遍对教学法课不感兴趣,认识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临到实习又要指导教师手把手帮助备课,上课时毛病百出,勉强熬过四十五分钟.毕业后到中学更是难以胜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