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还原论与整体论在历史上是两种对立的科学方法论,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它们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在大数据时代,还原论更多地从物理还原走向了数据还原,万事万物最终将由可被计算机处理的0和1两个最基本的数据比特所表征。而整体论则表现为海量数据的综合集成,它把数据碎片集成为整体,并从中发现科学规律。大数据将还原论与整体论融会贯通,数据化的过程就是碎片化的还原过程,而数据挖掘的过程就是数据集成的整合过程。数据还原与数据整合通过数据这一中介桥梁贯通在一起,它们相反相成而共同构成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实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类理想。  相似文献   

2.
物理主义的突现论与还原论之争是旷日持久的.还原论者有强烈的愿望为不同领域的学科提供一种统一、简单的说明,并建立各种各样的还原模型.作为还原论的反对者之一,突现论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借助于自然科学研究事实,坚持同一系列事件或属性之间有某种不相容性.在认识论和本体论方面存在物质和属性有别于其基础的、低层次的物质和属性,主张用突现性来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之间的关联性.文章在介绍还原论的附生性论题和突现论的下向因果性主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金宰权在其还原论主张中提出的以消解下向因果性为目的的两个著名论题,指出其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认为突现性完全可以避免金宰权所设的"副现象或还原"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3.
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研究方法论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辩证统一的演化过程。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是有坚实的哲学依据与客观基础的;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体现在认识过程中,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交织互动的辩证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4.
系统整体论,力图在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观上建构一种整体范式来替代或补充还原论,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整体论范式仍有待完善和发展。拟吸收现代系统科学研究新成果,对系统整体的秩序、方法和价值作一个理解。  相似文献   

5.
还原论问题是哲学界及科学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本文尝试沿着科学进路在特定视角下分析该问题.在把“不可还原“理解为“有新特性且此特性不可预知“的意义上,于复杂性科学视野中存在着一个考察还原论问题的标度阶梯:线性、非线性、不可计算性,每一个视角下都有其相应的可还原性和不可还原性.可见,复杂性科学进路中可还原与否是依赖于考察问题的视角的.  相似文献   

6.
概述笔者从事两项复杂性问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一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指导作用与系统科学的中介作用 ,不容忽视 ;二是在预测和控制某些复杂系统行为的研究中 ,还原论与整体论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和一种有效形式 ,是典型信息法。  相似文献   

7.
系统生物学:走向整体论的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龙 《系统科学学报》2009,17(1):46-49,92
从分子生物学到系统生物学实现了由还原论向整体论的转变。整体论的研究理念与方式开始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整体论不可能是一种纯粹的整体论,而应该是兼容还原论的整体论。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研究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统一的方法即系统方法探索复杂性,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世界范围的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和高涨,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和发展的大好时机。辩证唯物主义对复杂性研究的指导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间接的指导作用;二是直接的指导作用。复杂性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推进是多方面的。如有,复杂性科学进一步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复杂性科学进一步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相似文献   

9.
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系统论还是还原论,都是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客观基础的,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的反映。还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性,系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对立性,还原论和系统论都只有局部真理性,应该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创立现代系统论,使其更好地为科学认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受系统思潮的影响,钱学森教授在总结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代科学中运用的还原论方法的反思,明确提出用系统方法研究精神。用系统方法解释精神,不仅可以回答还原论方法无法回答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而且由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理论中的系统整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整体性思想。它不同于西方分析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坚持用整体论去分析研究人体疾病:不仅强调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系统整体性,而且对疾病进行综合考察,辨证施治,立方用药,进行全身心调节,力求达到整体最佳的目标。中医是系统整体性科学。  相似文献   

12.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在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头脑中的还原论思想,这种思想使得人们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将人、技术与自然绝对对立。而技术的生态化转向,则意味着人们的思维从还原论向系统整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论超越还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还原论和整体论两者各自的特点、本质与来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正确可行的态度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为基本方法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包括网络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研究“超越还原论”的科学思维模式出现和发展的情况,以及现代军事实践更加趋于“合”的现状;探讨了科学思维模式和相应的科学理论、技术工具用于军事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并阐述了网络科学对于军事理论研究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雷达目标识别中,维数压缩(降维)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降低特征量的维数、减少计算量,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分类鉴别信息,增加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可分性,提高目标的识别概率.K-L变换(KLT)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压缩方法,但它只是按照均方误差(MSE)最小的原则来保留信息,本文在相对KL变换(RKLT)和多空间KL变换(MKLT)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压缩变换矩阵形式,它不仅能够使均方误差达到最小,而且可以提高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16.
论系统思维(三):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四个有关系统思维的命题:系统思维不等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并不拒斥分析思维,在整体观照下分析系统,在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之间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多Agent理论与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作战行为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与宏观涌现现象复杂行为机理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建模与仿真的技术路线,建立基于复杂网络与多Agent理论的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仿真模型,分析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建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探讨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仿真建模的主要方法,并就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The micro-interactions and macro-emergence mechanism of evolutive behavior on the combat System of Systems (SoS) created for Net-Centric Operations (NCO) was researched on the guidance of system complexity theory,complexity science and Complex System Theory (CST),combining Reductionism with Holism,on basis of complex network modeling,multi-agent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Then,the technical scheme of Simulation of the SoS vs.the SoS of the Net-Centric Operations (MSSNCO) was put forward,which included constructing simulation models for the SoS vs.SoS of NCO on the basis of Complex Network (CN) and Multi-Agent theory.Successively,the key technique of MSSNCO was summarized;at the same time,the major modeling methods of MSSNCO were analyzed.Lastly,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N-based MSSNCO was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