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桩筏基础由于其整体性好、竖向承载力高、基础沉降小、调节不均匀沉降能力强等优点,日益成为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本文从从群桩的共同作用影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处于一个共同作用的完整系统中。而长期以来,工程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上部结构、基础以及土体分割开来,以某地区一框架—桩筏基础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对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进行整体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得到了该建筑合理的受力情况与所需数据,计算结果可作为该类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沉降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实、完善文献[1]的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沉降计算简易理论,以考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编制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沉降计算程序--DZ程序,通过微机计算分析,对桩箱(筏)基础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得到一些设计人员感兴趣的结果,例如荷载与沉降、桩数与沉降等关系。该法简单、方便、能手算,有利于设计人员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程,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单栋高层建筑与其所在的高层建筑群体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多栋相邻高层建筑同时施工对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产生的影响,包括桩筏基础和地基的变形及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考虑共同作用时,多栋相邻建筑同时施工,会使地基产生附加应力的叠加并向周围扩散;最大沉降区域发生偏移,差异沉降加大;筏板的压应力减小,拉应力增大;桩轴力明显增大,尤其是桩顶轴力.邻近建筑荷载同时施工对共同作用产生的影响在施工中期比在施工完成时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迅猛发展,桩筏基础与高层框架结构共同作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逐渐成为结构工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某地区筏基础与高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考虑共同作用的模型和不考虑共同作用的模型,分析结果并说明共同作用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可作为该类建筑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形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地基刚度的变化对上部结构和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当地基刚度增大时,上部结构中心区和翼缘区的边柱和角柱轴力减小,而中柱的轴力增大,趋向于非共同作用;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当地基刚度增大到一定情况时影响减弱;主楼与裙房各自的沉降差也随地基刚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幅度趋于平缓;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加,其桩顶反力曲线趋缓,也即桩顶反力逐渐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7.
许富科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1):59-60,46
本文指出了筏形基础及桩(筏)基础在营造地下大空间中的优越性。通过对高层建筑箱(筏)基础及桩箱(筏)基础的现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说明了现行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从共同作用的角度,对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使设计结果更符合实际的若干建议,可为工程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前已完成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场地上,新建布局不同,部分墙、柱位与原钻孔灌注桩严重错位的高层建筑,其桩基设计采用桩筏基础,在充分利用原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新补部分静压PHC管桩,两种桩并存。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按照桩一土一筏共同作用理论,结合相关规范^[1]的要求。对桩筏基础进行验算与调整,使筏板厚度和PHC管桩的布置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国内外罕见的高层建筑超长桩箱基础的现场实测研究,实测研究证明:轴线桩的设计可以大大减薄箱基底板的厚度;高层建筑群桩基础对箱形基础的刚度是有影响的;桩箱基础的底板弯矩可按局部弯曲计算;温差引起的高层建筑箱基底板钢筋应力的变化不容忽视;常规设计的桩箱基础的桩间土从施工开始分担上部荷载的工作机理,应是桩箱(筏)基础的变形控制设计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层结构与岩溶洞穴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基是一种复杂地基,在岩溶地基上建设高层建筑需要较准确的分析以提供设计依据.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能比较准确反应结构及地基的受力,而有限元法能有效地进行共同作用分析.为此,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岩溶地区的高层建筑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并与不考虑共同作用的常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地基及基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岩溶地基而言,共同作用对柱产生的次应力较小,但个别角柱次应力较大;剪力墙的次应力较大,而且其布置方式对共同作用有较大影响,此应力随楼层增加衰减很快;对于岩溶地基而言,筏板基础是比较适合的基础形式,在共同作用中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主楼和裙房的桩长变化对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主楼桩长增加,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以及它们之间的沉降差减小,减小趋势趋于缓慢,对于基础底板弯矩,总体上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变缓;裙房桩长增加,主楼沉降量变化不大,裙房沉降量减小,裙房分担主楼荷载的比例增加,裙房倾斜先增加后变化趋于平缓,而主楼倾斜减小.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桩筏基础考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时的沉降,对桩筏基础设计中控制基础沉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高层建筑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高有斌  王俊林 《河南科学》2005,23(5):704-707
从桩体本身和桩与土相互作用原理出发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论述了在高层建筑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与计算过程,并通过某水泥土搅拌桩工程实例分析了其承载力提高的原理和变形规律.并从桩基检测和变形观测结果证明水泥土搅拌桩可有效地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加固中,为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我国千百幢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在各大中城市中耸起。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别极大、地震区覆盖面又很广,因而各地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多种多样。有采用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少数条形基础的,也有采用大直径嵌岩桩、长混凝土预制桩步超长钢管桩的。对高层建筑基础的应用研究,将为我国建筑行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粉煤灰地基上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模拟不同距径比和桩长的桩筏基础,研究了筏板的受力响应问题。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筏板及桩体周围的位移量较大,离桩筏基础越远位移量越小,筏板的沉降呈盆状;桩距径比越大筏板沉降量越大,桩长越大筏板沉降量越小。由于桩体轴力的作用,筏板边缘桩体位置处的剪应力出现集中,且筏板负弯矩有极大值;筏板内弯矩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桩距径比越大筏板内的弯矩越小,桩长越大筏板内的弯矩越大。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倾斜的综合分析楼晓明 ,刘建航 ,胡中雄依据分层地基上相邻刚性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 ,提出了一种对箱形基础平均沉降、整体倾斜和地基反力进行综合分析的计算方法 ,该计算方法可综合考虑荷载偏心、与邻近基础共同作用、基础埋深以及建筑物荷载重心高度对箱形基础倾斜的影响 ,并对曾作过细致原位观测的某工程三个相邻箱形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 ,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测结果比较吻合 .分析结果表明 ,箱形基础倾斜因受基础侧面土约束而明显减少 ,因荷载重心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邻荷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围护结构钢板桩的拔出将…  相似文献   

17.
桩基逆作法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桩土共同作用,对高层建筑桩基逆作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桩基逆作法控制沉降的简化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工程实例出发,以基础方案选型、实施、检验为主线,从多角度用数据论述了夯扩桩技术可靠、施工方便、承载力高和安全经济等特点,证明夯扩桩是一种适于在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的优良桩型.  相似文献   

19.
筏-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分析筏-桩-土共同作用工作性状的实用计算方法—位移协调法[1].该方法假定筏极与桩土地基位移协调,对矩形筏板根据其边界条件和变形性状采用一种双重三角级数位移模式.对拉土地基采用单桩计算方法—考虑桩压缩性的位移协调法[1,2],分析桩土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和力平衡条件建立筏-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方程.可求解筏板与桩土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桩土地基的应力及沉降、筏板的沉降、弯矩、扭矩及应力和桩筏基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文中对桩筏基础、片筏基础及性承台的分析与设计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离散,将桩筏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化为桩、筏、土的共同作用问题,在土的Boussinesq解和Mindlin弹性理论解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了不同荷载分布情况下的积分解答.同时利用板的弹性理论,得到了地基上筏板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桩、筏、土之间的力与位移协调,采用半解析、半数值方法,给出了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理论推导过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