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A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35%,0.60%的Cu-Al合金粉末进行内氧化,得到Cu-Al2O3粉末。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u-Al2O3粉末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s, CNTs),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CNTs/Cu-Al2O3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CNTs/Cu-Al2O3复合粉末、复合材料断口的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微拉伸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纯Cu及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摩擦因数进行测试。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材料在3.5%NaCl (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l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粉末表面合成的CNTs的数量也增多。Al的质量分数为0.35%时,CNTs/Cu-Al2O3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与纯Cu相比,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腐蚀电势分别提高了86.4%和43.2%,分别为315 MPa和-0.268 V,摩擦因数降低了53.3%,仅为0.28。  相似文献   

2.
Ti3SiC2是一种新型的金属陶瓷材料,该材料兼具金属与陶瓷材料的双重性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加工性、耐腐蚀性与高温抗氧化性,同时该材料还具有超低的摩擦因数.基于其独特性能,大量科研工作开始投入到使用Ti3SiC2代替石墨制备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中.介绍了近年来石墨及以Ti3SiC2作为固体润滑颗粒制备的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探讨了石墨和Ti3SiC2与金属界面结合问题,并对比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最后指出以Ti3SiC2代替石墨制备金属基自润滑材料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隔热性能是热障涂层对基体热保护功能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制备La2Zr2O7(LZO)/ YSZ 梯度热障涂层(DCL-TBCs),在1 300 ℃的顶部涂层表面温度下与500 μm厚的YSZ TBC进行热梯度循环试验,评估它们的寿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厚度为100 μm和200 μm的YSZ涂层被LZO涂层替代时,DCL-TBCs的寿命会比500 μm厚的YSZ TBC高出一倍多。证明DCL-TBCs技术可在较高温度下有效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A non-catalytic nucleation coating (B-F3) was prepared by the high temperature curing process of the sol-gel glass film based on the viscous flow mechanism of the coating. X-ray diffraction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coating as a function of treating temperature. It was evident that no crystallization phenomenon happened on the coating which kept stable after the heat treatment of 60 min at 1773 K. The purified melt of Cu50Ni50 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dercooling heredity of the coating in the undercooling experiments. The maximum undercooling of the melt solidified in the coated mold could reach 236 K. Based on the solidifie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t different undercoolings, a single crystal of the alloy Cu50Ni50 was achieved with no aid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the crystal in the mold with the B-F3 coating by means of undercool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5.
在Nd2Fe14B稀土永磁体基体表面,采用磁控溅射(直流+射频)技术制备了Ti/Ni,Ti/Al和Al/Ni等二元合金薄膜和Ti/Al/Ni三元合金薄膜。并通过中性盐雾试验、腐蚀失重计算、电化学腐蚀试验、金相观察等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对Nd2Fe14B稀土永磁体基体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腐蚀模型。研究发现:Ti/Ni,Ti/Al和Al/Ni等二元合金薄膜和Ti/Al/Ni三元合金薄膜均有效地提高了Nd2Fe14B稀土永磁体基体耐中性盐雾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能力;Ti/Al/Ni三元合金薄膜较Ti/Ni,Ti/Al和Al/Ni等二元合金薄膜有更优良的综合耐腐蚀性能,其磁控溅射工艺参数为:Ar流量60 sccm,基片温度常温,Ni,Al,Ti的溅射功率都为250 W,基片转速20 r·min-1,镀膜均速0.3 nm·s-1,总计溅射时间1 h。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表面包覆法制备了纳米Fe2O3-Al2 O3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物相、 粒度和形貌进行了研 究. 结果表明, α-Fe2O3掺杂降低了Al2O3相变温度, 在900 ℃可以得到稳定的α-Al2O3相.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基片上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掺镧钛酸铋Bi1.6La0.4Ti2O7(BLT)薄膜。研究了其结构、介电性能、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I-V关系曲线和光学带隙。XRD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经500、550、600℃1 h退火后的薄膜的主晶相为烧绿石结构,无杂相生成,600℃时BLT薄膜衍射峰比其他两种温度的强。在1 kHz频率下测得的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分别为114,3%;129,3%;194,6%。BLT薄膜的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关系曲线表明,BLT薄膜600℃的漏电流比550和500℃稍微减小。通过透射谱分析得到BLT薄膜的光学带隙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均为3.7 eV。这些结果表明制备BLT固溶体薄膜较佳为退火温度600℃,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光电器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Li5La3Ta2O12/Al基陶瓷复合材料,并评价其阻尼性能、硬度和屈服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室温阻尼和力学性能较纯Al具有显著提高.当陶瓷颗粒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室温内耗值可达0.010, 比相同温度范围内Al的内耗高约1个量级,对应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值分别比Al提高约43%和28%.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沉淀法在碳气凝胶表面负载金属氧化物三氧化二锰,制备得到Mn_2O_3/CRF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及电镜扫描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实验结果发现碳气凝胶具有多重片层结构且孔隙发达。通过调节锰盐的含量考察三氧化二锰负载量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n_2O_3/CR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及较好的可逆性。当Mn_2O_3含量达15%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最大,可达118.5 F/g。通过充放电测试1000次后发现该电极的比电容依然能够保持在一稳定值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具有优异自清洁功能的耐久性水基超疏水涂层,以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n-dodecyltrimethoxysilane, DTMS)为有机改性物,通过一步法在纳米TiO2表面嫁接长链烷基官能团得到超疏水TiO2/DTMS涂层。分析了TiO2涂层及TiO2/DTMS涂层的表面润湿性、形貌和化学组成,并对所得超疏水TiO2/DTMS涂层的自清洁性能、机械及化学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超疏水TiO2/DTMS涂层表面水接触角(water contact angle, WCA)达到159°;以亚甲基蓝粉末作模拟污染物,涂覆有超疏水TiO2/DTMS涂层的玻璃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经机械磨损(10 min)、酸碱液(pH=1、3、5、7、9、11、13)浸泡、高低温(−20、30、60、90、120、150 ℃)处理后超疏水TiO2/DTMS涂层的WCA仍大于150°,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室外防污,如建筑物外墙、玻璃、太阳能电池板等。  相似文献   

11.
Si3N4陶瓷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高温强度高,且高温稳定性和抗热冲击性好,作为结构材料在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由于Si3N4陶瓷烧结温度过高,无法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为了降低其烧结温度、改善烧结致密度和强度等性能,在烧结过程中经常使用烧结助剂。综述了国内外金属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在Si3N4陶瓷烧结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其烧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使用2种原料进行PbZr0.52Ti0.48O3的高压合成. 实验结果表明, 以PbO,ZrO2和TiO2(1:0.52∶0.48)为原料, 在1.5 GPa和3.6 GPa压力, 880~1 061 ℃条件下主要形成PbTiO3, ZrO2和Pb三相混合物, 仅在880 ℃附近有少量锆钛酸铅(PZT)相生成. 以Zr0.52Ti0.48O2为B位先驱体, 与PbO混合后进行高压高温合成, 在1.5 GPa, 710~812 ℃条件下形成PbZr0.52Ti0.48O3相, 未发现PbTiO3相. 对高压高温(1.5 GPa, 812 ℃)合成的PbZr0.52Ti0.48O3样品进行变温拉曼测量, 在245 ℃时, 未发生结构相变; 在420 ℃时, 拉曼谱只有177.5,257.7,517 cm-13个峰, 其结构由铁电相转变为立方顺电相, 因此高压合成的PbZr0.52Ti0.48O3居里温度在420 ℃以下.   相似文献   

13.
以板状刚玉颗粒、活性氧化铝微粉、Si粉为主要原料,以N220或N990炭黑为碳源,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埋炭条件下制备低碳铝碳材料,研究添加不同炭黑对所制得试样显微结构、抗折强度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220炭黑有利于促进材料的致密化和有效发挥纳米炭黑粒子对热应力的吸收作用,降低热冲击对材料结构的破坏,而添加N990炭黑有助于改善铝碳材料的孔结构,有利于试样在高温下形成长径比更大的碳化硅晶须,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添加N220、N990炭黑能提高低碳铝碳材料试样的强度和抗热震性。材料热震后的抗折强度为7.44 MPa、残余强度保持率为53%~6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魔芋葡甘聚糖/纳米Fe_3O_4_静电纺丝膜,运用流变仪分析纳米Fe_3O_4对KGM溶胶流变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制备复合的纺丝液的浓度和配比提供了指导。结果表明:KGM/纳米Fe_3O_4复合溶胶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复合溶胶的粘度、线性粘弹区域范畴、屈服应力值、模量等四个指标均与纳米Fe_3O_4掺杂比的掺杂比呈正比关系,从剪切性质分析其体系纳米Fe_3O_4质量浓度不应超过1.2%。通过频率扫描分析,纳米Fe_3O_4与KG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纳米Fe_3O_4粒子含量的增加使得与KGM作用增加,从而使体系形成稳定网络结构,使复合溶胶的稳定性更高,因此将魔芋葡甘聚糖/纳米Fe_3O_4制备静电纺丝膜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芬顿催化是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是传统芬顿试剂需要对水体进行酸化并造成大量亚铁离子浪费.本文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芬顿催化剂(Fe3O4-G),测试其催化脱色甲烯蓝的活性.Fe3O4-G样品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等表征.Fe3O4-G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氧化脱色甲烯蓝.Fe3O4-G在pH3.5~9.5范围内均能有效催化脱色甲烯蓝,最佳pH为8.5.Fe3O4-G的催化活性几乎不受溶剂的影响,加入自由基淬灭剂叔丁醇对脱色也没有明显抑制.Fe3O4-G在较高的温度下催化能力更强,增大双氧水用量也能促进脱色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铝电解用NiFe2O4-10NiO陶瓷基体和30(40Cu-Ni)/(NiFe2O4-10NiO)金属陶瓷阳极,并在低温电解条件下,对NiFe2O4陶瓷相中Fe元素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NiFe2O4尖晶石陶瓷基体会在氮气中发生离解,在动态化学腐蚀试验和电解试验中,陶瓷相中的Fe元素更容易进入电解质;电解24h后,铝液中Fe、Ni、Cu的含量分别为0.45%、0.13%和0.03%。  相似文献   

17.
以水热合成的钴掺杂Mn3O4作为模板,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尖晶石LiMn2O4。XRD谱图和SEM照片显示制备的LiMn2O4具有岩石状结构并呈现良好的结晶性,同时Co的引入能够引起LiMn2O4晶格的收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o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循环稳定性但降低材料放电比容量,3% Co掺杂的LiMn2O4在0.5 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剩余放电比容量达101.6 mAh·g-1;在10 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维持在81.0 mAh·g-1,优于未掺杂的LiMn2O4。这是由于Co的引入能够稳定LiMn2O4晶体结构并抑制循环中的姜-泰勒扭曲。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K2CO3,Li2CO3和TiO2为反应原料合成层状钛酸盐K0.81Li0.27Ti1.73O4过程中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在
1 000~1 200 ℃, 反应原料配比为n(K2CO3) ∶n(Li2CO3) ∶n(TiO2)=(0.405~0.42) ∶(0.135~0.165) ∶1.73时, 均可以得到产物K0.81Li0.27Ti1.73O4, 延长反应时间及升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产物的生成; 在1 200 ℃高温条件下, 使用刚玉坩埚为反应容
器时, 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反应温度为1 100 ℃, 反应原料配比为n(K2CO3) ∶n(Li2CO3) ∶n(TiO2)=0.405 ∶0.135 ∶1.73, 反应24 h.  相似文献   

19.
实验探究了二硫化钼(MoS2)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与贵金属纳米粒子金(Au)、铂(Pt)的复合基底对于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性检测,采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作为电极,制备出了基于Pt-Au-MoS2-ITO的生物传感器,为H2O2还原性检测的便携性操作打下了基础.实验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材料,同时使用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等传统电化学手段表征了传感器电化学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来表征传感器表面形貌.建立了用于H2O2还原检测的、具有高检测限、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La0.7Ca0.3Mn1-xCuxO3(x=0~0.15)样品, 在77~300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铜掺杂后样品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在未引入铜杂质时, 低温铁磁相的电阻率满足T2.5关系, 顺磁相符合小极化子近邻跳跃模型; 在低掺杂下, 铁磁区可用T4.5关系解释; 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 在铁磁区和顺磁区, 任何单一模型均与实验不相符, 表明高掺杂样品的电输运性质存在未知模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