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伟才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2):122-123,128
主要探讨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认为要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培养高尚审美情趣、积极投身审美实践、努力净化校园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思敏 《科技信息》2011,(30):331-331,333
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现象日益明显,这种审美文化现状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水平。中国社会审美泛化的发展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审美泛化语境下,探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展现美、传播美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节目的功能,如何在引导观众欣赏羡、体验关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节目的受众,以期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姜华 《泰山学院学报》2001,23(3):101-102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美的培养是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审美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大学生在了解审美中的生理、心理控制、调节机制的前提下,注重体育教学中审美过程的培养,成长为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并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韩贤 《太原科技》2006,(3):43-44
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从审美教育、审美心理导向、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情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生应正确地感知音乐审美情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审美想像力。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或者说美感教育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人的情感理性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塑造和陶冶人的心灵,建造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改造。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找到了美,认识了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社会思潮和现代审美心理的产物。现代社会思潮,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现代审美心理,呼唤中国文学更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物理审美之心理激励形式,进而指出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造就全面素质人才、开发创造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是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应准确分析制约审美心理建构的因素,通过优化审美心境;提倡涵泳,激发想象;促发情感共鸣;引导扬弃、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在特定的人文条件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观念。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氛围,使成员从小受到本民族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培养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从而使民族的审美观念、文化意识得到宏扬和发展。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过程中施教者、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民族美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开放的、由许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状态所决定的动态演化系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民族美育心理系统的动态发展规律,“可以归结为…  相似文献   

10.
原始文化一开始就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取向,原始先民追求和创造审美文化,并在其中受到审美教育,产生审美心理和美育心理活动,崇尚美与善,促使了人类的发展、完善,走向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心理与历史的交融、统一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审美心理因素与社会历史因素的交融、统一。创作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如何受社会历史现实的制约、以及心理与历史如何取得统一的过程。无视文学创作中的心理现象,仅仅从社会历史的观点来确定文学创作的特点,当然是片面的、错误的;离开社会历史把文学创作看作是“纯”心理活动,或者看成主要是由生理因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依据体育舞蹈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艺术、环境艺术、审美行为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优化审美心理结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大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根据鉴赏的不同阶段,提出了"观"、"品"、"悟"审美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其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问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霸王鞭舞"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霸王鞭舞”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白族的区域特征和动作特点,而且也浓缩积淀着民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文化意蕴,体现了一个“洁白”纯朴的民族所独有的文化情趣、审美习惯、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甚至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模式、民族心理结构和礼仪伦常制度。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所蕴含的审美内涵是由课程教学目标及音乐艺术本身的关学规律所决定的。借鉴审美心理学与音乐美学中的一些观点,立足高师音乐教育,对怎样正确理解和看待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审美内涵进行论述;并提出强化审美需求、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意识三个环节是围绕审美内涵展开一系列教学探索与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因源于社会生活,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革,新的社会思潮出现,总要引起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而导致艺术形式的革新。但是,仅就审美心理而言,其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求新寻异”的自然倾向。它尽管不是促成新的艺术流派、新的艺术形式诞生的根源,却赋予艺术以生生不息、流动不居的活力和恒久的生机。与“求新”倾向同时并存的是“守旧”的审美惰性,这一特征则决定了审美活动的历史连贯性。为了使讨论较为单纯,本文将着重探讨“求新”、“守旧”两者的存在依据和实质,相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是时代的晴雨表 ,又为审美观念的变迁定下了基调。唐代的社会心理主导倾向依次经历了英雄的、爱恋的、感伤的和讽刺的发展过程 ,与此相应 ,其诗歌的审美形态也依次经历了从壮美、优美、弱美到丑的历时流变。  相似文献   

20.
比喻辞格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辞格,它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性。按照三类比喻辞格进行审美的分类梳理具有科学性。同时,汉语比喻辞格审美发展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比喻辞格的审美和社会文化及审美心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