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浙江象山西沪港(属内湾性混水区)与大陈海区(属外海性清水区)的皱纹盘鲍养殖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1浙江海区可以进行皱纹盘鲍的养殖,且养殖大规格苗种(>25cm)具比小苗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养成成活率。2海区养成鲍存在着两个快速生长期。3皱纹盘鲍在浙江海区可以渡过夏季近30℃的高温。但成活率与养殖管理关系十分密切,尤其5cm以上商品鲍渡夏更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坑道内3-5cm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oiIno)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随海水温度变化,鲍日摄食量呈明显曲线关系,以春末夏初日平均摄食量最大;光线长期在黑暗(光强〈50Lux)条件下,鲍能改变自然习性而昼夜摄食;在坑道内,3.5cm规格皱纹盘鲍生长最快,饵料系数最低;鲍对不同种海藻饵料表现出明显选择性,按喜好程度依次排列为裙带菜、海藻、石莼、鼠尾藻和羊栖菜,鲍较喜食叶片状海藻,对枝条状海藻则不太喜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室内零换水条件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养殖达到上市规格的最适宜密度水平,本试验设置4个密度梯度,养殖持续135 d,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封闭型水体中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低密度组的终末体质量(Final Body Weight,FBW)、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pecifit Growth Rate,SGR)逐渐与高密度组拉大差距,到135 d时,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组(20.6 尾/m2)的成活率(Survival Rate,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e,FC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当养殖密度为14.7 尾/m2时饵料系数最低,为1.63,说明适当增加养殖密度可以降低饵料系数。最高密度组(20.6 尾/m2)在养殖后期成活率下降,这是导致该密度组饵料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总产量(Total Gross Production,TGP)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因养殖密度在20.6 尾/m2时的成活率最低,使得总产量在14.7和20.6 尾/m2时相当,均为283.38 kg。氨氮和磷酸盐随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使得养殖后期最高密度组(20.6 尾/m2)受到的胁迫增加,这也是养殖密度为20.6 尾/m2时在养殖后期罗非鱼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提高养殖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产量,但高密度带来的水质恶化及胁迫会导致罗非鱼成活率下降,因此建议在零换水条件下,体质量为(11.95±0.50) g/尾的罗非鱼的养殖密度为14.7 尾/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黄鳝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黄鳝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黄鳝在密度35尾/m2的网箱养殖条件下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其最终体重、增重率、增长率显著高于黄鳝最低密度组15尾/m2和黄鳝最高密度组90尾/m2.实验表明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黄鳝的生长,黄鳝网箱养殖存在着一个最适放养的密度.高密度养殖黄鳝生长离散较大,大小规格不齐;密度过低时,黄鳝摄食效果差,生长发育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杂交是改良种质的有效方法,杂交后代往往具有生长率、存活率、抗逆性方面的优势.为研究杂交对鲍的耐热性的影响,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西氏鲍(Haliotis gigantea)以及它们的正反交F1代为研究材料,以半定量PCR为研究手段研究了在梯度温度应激下,2种热休克蛋白(HSPs)在4个群体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温度下,西氏鲍具有最高的HSPs水平;在应激条件下,皱纹盘鲍的HSPs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3个群体的HSPs水平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相对高温的30℃条件下,皱纹盘鲍的HSP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个群体.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正反交F1代明显地继承了西氏鲍的耐高温能力,表现出杂种优势或中亲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冻藏温度(-18,-30,-80℃)和3个冻藏时间(3,6,12个月)对鲍鱼肌肉进行冷冻处理,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比较了不同冻藏方式下鲍鱼肌肉模拟胃肠液消化的产物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鲍鱼冷藏过程中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各种冻藏鲍鱼消化终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对冻藏鲍鱼肌肉蛋白均能分解,但冻藏时间越长,鲍鱼肌肉越难被降解,其消化速率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但是,不同温度下冻藏相同时间对鲍鱼的消化速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冻藏时间对鲍鱼肌肉组织结构影响较大,冻藏3个月的鲍鱼肌肉纤维间隙比新鲜鲍鱼的大,但继续延长冻藏时间至6,12个月,肌肉蛋白凝集,间隙减小。不同冻藏温度和时间的鲍鱼肌肉胃肠液消化产物的ACE抑制活性顺序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且不同冻藏温度下贮藏鲍鱼消化产物的ACE抑制活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3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设计,以组织块增殖百分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在M199和RPMI-1640培养基中分别添加Ca^2+,Mg^2+,Zn^2+金属离子对鲍的外套膜和上足触手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Ca^2+和Zn^2+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g^2+的作用不明显;对上足触手细胞生长最好的组合为5g/L的Ca^2+,1g/L的Mg^2+,20μg/L的Zn^2+;对外套膜细胞生长最好的组合为1g/L的Ca^2+,1g/L的Mg^2+,60μg/L的Zn^2+.  相似文献   

9.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光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对湖泊和水库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水华的监测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喜好高温,在水温30~35,℃时生长最佳,在水温3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而水温低于20,℃时生长缓慢.铜绿微囊藻对光照度要求不高,较低光照度即可快速增长,光照度2,000~6,000,lx适宜铜绿微囊藻快速增殖,在4,000,lx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在浙江苍南渔寮湾人工养殖海区进行了温度对羊栖菜生长影响的实验.在整个栽培期中出现秋季和春季两个快速生长期,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出现在10-11月,第二个出现在3-4月.经过210 d的养殖,平均长度达到1.4m,平均株重量为1.4 kg.养殖个体繁殖盛期出现在5月底-6月上旬达到.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在表层水温为2-29 ℃的范围内,生长温度4-25℃,生长适温范围4-23.5℃,最适温度为14~21.6℃,生长适温代表值17.8℃.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室外空气温度对采暖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热舒适的影响,利用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指标(PMV),分析计算了相同热舒适条件下,由于辐射热损失的不同导致的舒适性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达到和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18.0℃时相同的热舒适度,广州地区的室内空气温度为17.2℃.因此,广州地区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可以比北京降低约0.8℃.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菇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实验设置了两个不同阶段下,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的影响,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研究红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星期,主要研究不同生长状况的红菇菌丝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验证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菌丝保存最适温度为4℃-10℃;温度过高会使菌丝体内的酶变性失活,温度过低则使菌丝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此实验为培养红菇菌丝的正常生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温度对植物生长速率-个体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分析了年平均温度在-6.6~25.2℃的中国森林数据并按照生境温度的不同划分为13个温度分组.结果表明:在忽略温度影响的条件下,10个温度分组的生长速率与个体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的95%置信区间包括WBE模型预测值3/4,且该指数随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考虑温度影响的条件下,玻尔兹曼因子能够显著增加生长速率-个体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但并不改变生长速率-个体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因此,温度对植物的生长速率-个体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未来对大尺度植物生长速率的异速生长的研究应当充分考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的生长规律和最佳接种密度,以3.0×10^5个/mL、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和7.0×10^5个/mL等5个接种密度培养了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绘制了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变化曲线.结果显示,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培养前24h细胞处于适应期,生长曲线上密度增长不大,期后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生长密度呈指数增长.以3.0×10^5个/mL和4.0×10^5个/mL接种培养的在120h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4.65×100个/mL和5.59×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6.9h和26.7h;以5.0×10^6个/mL、6.0×10^6个/mL和7.0×10^6个/mL接种培养的在96h就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5.14×10^6个/mL、5.36×10^6个/mL和5.1×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2.4h、24.1h和25.2h.各组在培养的96h以前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且变化较小,120h和144h时细胞活力开始下降,且接种密度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该细胞以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接种培养能达到较高培养密度,细胞生长快,且细胞峰值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温度,光照和密度对红枣组培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接种密度对狗头枣组培苗的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狗头枣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适宜的温度是30±1℃,光强是3000Lx,光周期是14h/d,接种密度是是8-12个/150ml三角瓶,为狗头枣的组培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莫桑比克白仔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度梯度法,探讨了莫桑比克鳗鲡白仔鳗在温度24、26、28、30和32℃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养殖水体的温度对莫桑比克白仔鳗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以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作为评定指标,水体温度为30℃时,莫桑比克白仔鳗的生长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511cm2/只、433cm2/只、375cm2/只、331cm2/只)和层次(上、中、下三层)对8~16周龄育成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成鸡在8~16周龄平均体重在不同饲养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层次间平均体重差异明显,下层平均体重极显著地高于上中两层(P<0.01),上中两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均匀度从8~16周龄呈上升趋势,在16周龄时不同饲养密度和层次间的均匀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室内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祎 《科技资讯》2013,(23):2-3
在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湿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实现室内温度控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低成本、易实现的原则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并在实践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
饲养密度和饵料密度对花鲈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因素五梯度的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不同饲养密度和不同饵料密度对花鲈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花鲈稚鱼(全长8.22~11.05mm)和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被分为5个不同的密度组饲养30d(花鲈稚鱼的密度:5,10,15,20,25尾/L;饵料密度:250~1125,500~2250,1000~4500,2000~9000,4000~18000只/L).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1)℃,盐度为28~30条件下,饵料密度对花鲈稚鱼生长及存活有显著影响,花鲈稚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在饵料密度为250~1125只/L至2000~9000只/L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当饵料密度增加到4000~18000只/L时,花鲈稚鱼生长率和存活率反而下降.饲养密度较高时花鲈稚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较低,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花鲈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不显著.可以认为,饲养密度和饵料密度分别为15~20尾/L和2000~9000只/L对花鲈稚鱼生长和存活应该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