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铅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pH、有机质、离子强度和铅离子(Pb2+)浓度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和解吸Pb2+特性的影响,揭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和解吸Pb2+的规律,为三峡库区铅污染的风险评价与预测、污染治理与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选取消落带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及恒温振荡平衡法,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Pb2+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实验结果显示,1)pH极显著地影响Pb2+的土壤吸附量(p<0.01),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型,最大土壤吸附量为9.720 3 mg·g-1;随着pH升高,土壤解吸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H=4时土壤解吸量达最高点0.543 7 mg·g-1.2)去除土壤有机质,土壤Pb2+的吸附量和解吸量都上升,土壤吸附量上升46.04 %,土壤解吸量上升为17.21 %.3)离子强度极显著地影响Pb2+的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p<0.01),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型,最大土壤吸附量为10.049 0mg·g-1;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土壤解吸量从0.031 94 mg·g-1增加到最高点0.972 6 mg·g-1而趋于稳定.4)Pb2+浓度极显著地影响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p<0.01),加入Pb2+浓度的增加,土壤吸附量逐渐增加到最高点2.566 8 mg·g-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土壤解吸量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最大解吸量为0.948 4 mg·g-1.研究表明上述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Pb2+的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从最大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来看,影响Pb2+土壤吸附量的顺序是:离子强度>pH>有机质>Pb2+浓度,影响Pb2+土壤解吸量的顺序是:pH pH相似文献   

2.
王军  贾慧 《科技信息》2010,(2):124-124,127
本文利用批次试验研究了浙江桂叶片凋落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土壤中菲和芘的解吸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浓度的浙江桂叶片凋落物DOM对土壤中PAHs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浙江桂叶片凋落物DOM浓度为2055mg·L-1时,污染土壤中菲的解吸率在解吸6h出现最大值,而芘的解吸率在解吸2h时达到最大值。以解吸时间6h为基准,当DOM浓度较低时,土壤中菲和芘没有明显的解吸,随着DOM浓度的升高,土壤中菲和芘的解吸率也随之增大,在DOM浓度为8234.52mg·L-1时,土壤中菲和芘的最大解吸率为33%和25.32%。  相似文献   

3.
黑土对冻融有机质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批次实验方法研究黑土对冻融溶解性有机质(DOM, 来源于秸秆和污泥)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在DOM平衡质量浓度范围内, 多数情况下DOM不仅
未被黑土吸附, 反而促进黑土有机质的解吸释放. 与未冻融DOM相比, 冻融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释放作用更强. 冻融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释放作用受体系pH值、 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影响较大: 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作用随pH值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而增加; 当离子类型为二价阳离子Ca2+时, 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作用大于离子类型为一价阳离子的情形; 在不同阴离子条件下, 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作用为Cl->SO2-4>NO-3.  相似文献   

4.
真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曲霉和简青霉制备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Pb2 离子和Cd2 离子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实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包括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吸附时间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结果表明,黑曲霉和简青霉吸附Pb2 离子的最适pH值均为5,吸附Cd2 离子时均为3.二者对Pb2 离子的吸附均在4 h达到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9.07 mg·g-1和36.65 mg·g-1.Cd2 离子吸附也在约4 h达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 mg·g-1和26.5mg·g-1.溶液中Zn2 离子和Cd2 离子的存在都会降低Pb2 离子的吸附量.2种吸附剂对Pb2 离子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而对Cd2 离子的吸附都较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1 mol/L HNO3对吸附有Pb2 离子的黑曲霉和简青霉进行解吸,解吸率分别可达77.4%和92.3%.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土壤对季铵盐的吸附行为,进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并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样对季铵盐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地符合Langrnuir吸附模式,并且计算得到各方程组成的参数项数值都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的吸附特性.季铵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很快,振荡30min即已达到最大吸附率的90%,1h就达到了吸附平衡.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季铵盐在土壤中的吸附,温度从25℃升高到45℃,季铵盐的饱和吸附量从32.0mg·g-1降低到29.9 mg·g-1,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线性关系,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物黄豆渣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方法制备了氮掺杂的高比表面积多孔炭材料.通过N2吸附-脱附、SEM、TEM和XPS等方法表征了黄豆渣基炭材料的孔道结构和表面性质.以此炭材料为电极材料,分别以1mol·L-1 H2SO4和6mol·L-1 KOH为电解液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并详细阐释了其电容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活化剂KOH与原料的质量比,可以得到不同比表面积和氮掺杂含量的炭材料,活化后的炭材料在1mol·L-1 H2SO4和6mol·L-1 KOH电解液中的电容值分别达到了410F·g-1和425F·g-1,且在氢氧化钾电解液中10A·g-1的大电流密度下,电容值仍能保持275F·g-1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XAD-118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羟基钴胺素的吸附与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羟钴胺素的浓度,确定出树脂对羟钴胺素的静态吸附量、吸附率、洗脱率以及动态吸附量和洗脱率.结果显示,优化的吸附条件为初始浓度1000mg·L-1,温度30℃,用70%丙酮-水溶液做洗脱剂可达到97.5%的洗脱率.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61.3mg·g-1干树脂.动态泄露吸附量为49.8mg·g-1干树脂,洗脱率为97.1%,洗脱液总浓度为8636.4mg·L-1,可直接用来结晶.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草甸棕壤中镉、铅的解吸行为,采用一次平衡法探讨有机酸、无机离子对镉、铅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草酸、组氨酸摩尔浓度较低时,有机配位体抑制镉的释放,而有机酸摩尔浓度较高时(>2 mmol·L-1)将明显促进镉的释放.柠檬酸、草酸、组氨酸对Pb的解吸率随有机酸摩尔浓度提高(0-20mmol·L-1)而增大,对Cd、Pb浸提能力的大小关系为:柠檬酸>草酸>组氨酸.随解吸液中无机离子(CI-、SO42-、F-)摩尔浓度的增大,镉、铅的解吸率亦随之提高.无机离子对解吸土壤中Cd的影响力顺序是:C1->SO42-F;对解吸土壤中Pb的影响力顺序是: SO42->C1->F-.  相似文献   

9.
改性凹凸棒粘土对水溶液中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改性凹凸棒粘土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5%HCl酸活化和400℃热活化的凹凸棒粘土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土添加量为2%时,铜离子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8.1%和90.4%,铜离子的平衡浓度为100 mg·L-1时,粘土的吸附容量分别约为35 mg·g-1和37 mg·g-1.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大兴南海子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粒径φ0.246mm、泥沙在含沙质量浓度为5、10、30、50g·L-1对磷的吸附过程,以及细砂(0.147~0.246 mm)、极细砂(0.074~0.147 mm)、粉粒(0.038 5~0.074 0mm)和粉粒粘粒混合物(≤0.038 5mm)4种粒径泥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磷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比较理想地反映南海子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8),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泥沙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粉粒黏粒混合物(0.107mg·g-1)、粉粒(0.096mg·g-1)、细砂(0.095mg·g-1)、极细砂(0.051mg·g-1)·pH值对极细砂、粉粒、粉粒黏粒混合物影响相似,pH值为4~10之间,吸附量变化不大,在pH10时,吸附量降低,pH4时,吸附量升高.在磷初始质量浓度ρ01.2mg·L-1时,随着泥沙质量浓度增大水溶液中磷吸附的绝对量升高,从最大吸附容量(Xm)来看,单位质量泥沙吸附磷量降低,泥沙之间对磷的吸附存在竞争且与磷初始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胶体壳聚糖为唯一碳源和DNS酶活鉴定法从烟台近海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初步鉴定为白色链霉菌.经发酵培养组分与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培养组分(g.L-1):葡萄糖55,壳聚糖0.5,胰蛋白胨1,尿素8,(NH4)2SO42,NH4Cl 1,KH2PO43,FeSO4·7H2O 1,ZnSO4·7H2O 2,CaCl2·6H2O2,MnSO4·H2O2,NaCl2.最适产酶pH 7.0,温度28℃,装液量50 mL,接种量2%.优化后菌株培养48 h时产酶量为51.65 U.mL-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菊三七根部seneciphyllicacid和senecinicacid的含量.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菊三七根部seneciphyllicacid和senecinicacid的含量.色谱柱为Acclaim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40:60,v·v-1),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20nm.线性范围:Seneciphyllicacid为0.1~0.8mg·mL-1(相关系数r=0.9997);senecinicacid为0.1~1.5mg·mL。(相关系数r=0.9998).结果:测得菊三七根部seneciphyllicacid和senecinicacid的含量分别为2.9613mg·g-1、0.9542mg·g-1;RSD分别为1.34%、1.28%;平均回收率为98.84%、99.16%,RSD为1.94%、1.5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可为开发利用菊三七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把羧化的碳纳米管与水热法合成的V2O5纳米线混合超声处理后,直接真空抽滤得到无粘结剂V2O5纳米线/CNT纸.对加入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的样品,综合考虑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其中m(V2O5)∶m(CNT)=1∶1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当电流密度为30 mA·g-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能达到290.6 mAh·g-1,接近于V2O5的理论比容量,10次循环以后为265.4mAh·g-1,容量保持率为91.32%.当电流密度为600 mA·g-1,首次放电比容量71.2 mAh·g-1,第10次循环为62.5 mA·g-1,容量保持率可达87.8%.  相似文献   

15.
以柚子皮为原料制备了柚子皮、水洗柚子皮和酸洗柚子皮3种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MB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MB的吸附规律大致相同,其中水洗柚子皮的吸附量最大,酸洗柚子皮次之,柚子皮最小.在pH 9,25℃条件下,用水洗柚子皮吸附溶液中MB,约170 min达到吸附平衡,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335mg·g-1.用pH 2的酸液进行解吸附再生,解吸率达到7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水洗柚子皮表面有羟基、羧基、羰基、醛基和氨基等多种官能团,吸附剂表面带负电荷的基团对MB的吸附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藏灵菇菌增殖条件及其产乳酸特性进行了研究。藏灵菇增殖适宜条件为:乳浓度60%,培养温度28℃,接种量5%,pH值6.6,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转数100 r·m in^-1。连续培养5代后,其增殖率达到108%。藏灵菇产酸能力较强,培养20 h,pH值迅速下降到4.62,酸度增至109°T。外加碳源不利于藏灵菇生长,而添加蛋白胨和酵母浸提物则对藏灵菇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水为溶剂的超声提取桑椹黄酮工艺,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桑椹黄酮超声提取的关键参数,建立了预测试验结果的模型方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桑椹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为315W,液料比为60mL:1g,提取时间为1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桑椹黄酮的预测最优值是18.85mg·g-1,验证结果为18.12mg·g-1。该工艺稳定环保,适于桑椹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以浓度1.0mol.L-1的硫酸为改性剂,微波辅助制备酸改性粉煤灰吸附剂.通过SEM,FTIR对粉煤灰微观形貌观察及结构表征,用分光光度法对其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硫酸用量为4g.mL-1、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8min时制得的酸改性粉煤灰来处理含砷废水,常温下,当吸附剂用量10g.L-1,废水pH=6,吸附时间30min时,砷的脱除率可达90.29%.  相似文献   

1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在温室生产环境条件下,采用根际施用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壳聚糖(Chitosan,Cts)、亚精胺(Spermdine,Spd)溶液,利用200 mmol.L-1NaCl进行盐胁迫,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4种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对黄瓜幼苗盐胁迫逆境的诱抗作用以及在盐胁迫逆境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及其不同浓度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对黄瓜幼苗盐胁迫都有较强的诱抗作用,都能促进盐胁迫逆境下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必须选用适宜的浓度才能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综合评判结果以BR最优,且以BR为0.01 mg.L-1处理最好,适宜浓度范围为0.005~0.050 mg.L-1;SA对盐胁迫的诱抗效果相对较弱;Cts,Spd,SA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分别是150,100,150 mg.L-1,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150~200,100~200,100~150 mg.L-1。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氮(N)、磷(P)、铁(Fe)和硅(Si)的营养盐及其质量浓度对直链藻生长速率的影响.氮元素的营养盐为:硫酸铵(NH4)2SO4、硝酸钠(NaNO3)和尿素(NH2)2CO,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 mg·L-1;磷元素的营养盐为:磷酸二氢钾(KH2PO4)和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5,1,2,3,4,5 mg·L-1;铁元素的营养盐为:硫酸亚铁(FeSO4)和柠檬酸铁(FeC6H5O7),铁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0.05,0.1,0.2,0.3,0.4,0.5 mg·L-1;硅元素的营养盐为:硅酸钠(Na2SiO3),硅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 mg·L-1.单因子的实验结果表明:对直链藻生长速率(K值)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分别为:N,P,Fe,Si,其对应的最佳营养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0~40 mg·L-1;0.5~1 mg·L-1;0.02~0.05 mg·L-1;10~20 mg·L-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直链藻的最佳营养盐[(NH2)2CO,KH2PO4,FeC6H5O7,Na2SiO3]质量浓度配比为30∶0.5∶0.0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