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太超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7):26-27,36
本文以加固煤仓围岩为目的,通过分析围岩受力及应力分布规律,采取树脂锚杆挂金属网和喷砼等技术的综合加固方法,达到了及时封闭仓壁围岩、补强加固作用的良好效果,确保了丁二煤仓至今未出现跨帮事故,为平煤六矿高产高效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锚杆注浆联合支护大断面煤仓硐室围岩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朱矿井煤仓硐室为例,运用损伤力学分析了巷道开挖效应;利用FLAC4.0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大断面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并建立了无支护和锚杆注浆联合支护两种模拟方案,两种方案模拟结果的对比显示锚注联合支护形式能够有效地加固围岩和控制围岩变形;通过工程类比法和FLAC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大断面硐室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确定了锚注联合支护参数,通过后期的现场观测,说明了锚杆注浆联合支护在大断面煤仓硐室支护中效果良好,能够保证硐室围岩的长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
泉店煤矿-540m东翼轨道大巷属于典型断层构造带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较为破碎,裂隙发育,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巷道易陷入"前掘后修"的恶性循环。针对初次锚网索喷支护方式整体支护强度偏低及整体稳定性较差的特点,通过采用二次支护技术进行围岩加固,有效地抑制了新掘进巷道围岩的离层及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锚杆注浆联合支护大断面煤仓硐室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土朱矿井煤仓硐室为例,运用松动圈理论和组合拱理论分别计算了硐室围岩稳定性系数,2种理论计算得到硐室围岩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证明了锚杆注浆联合支护设计参数符合硐室围岩安全稳定的要求.运用FLAC4.0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大断面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建立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杆注浆联合支护3种模拟方案,分别分析了3种方案时硐室围岩的变形情况,模拟结果显示锚杆注浆联合支护的巷道顶底板和两帮收敛量都较小,底鼓量也较小,能保证该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最后运用工程类比法确定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方案,并通过后期现场观测,证明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效果良好,能够保证硐室围岩的长期安全稳定.图4,参7.  相似文献   

5.
纪善利  叶茂源 《科技信息》2011,(26):317-317
本文通过对-785东翼轨道大巷的矿压观测,总结了-785东翼轨道大巷变形规律,提出了治理-785东翼轨道大巷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伟科  潘灏  陈广川 《科技信息》2009,(11):317-318
本文通过对海门电厂侧煤仓方案和常规炉前煤仓方案的煤仓间、四大管道及输煤系统等方面的造价进行分析和比较.论证了海门电厂采用的侧煤仓间并结合管带机穿烟囱的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对煤仓间布置方案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煤仓砌碹支护专用碹胎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井下煤仓施工中,仓壁施工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它是关系到煤仓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陈家沟煤矿+930水平大巷煤仓施工中使用碹胎砌碹支护煤仓仓壁部分的成功经验,并对碹胎的设计方案、制作方法和应用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运用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条形煤仓及其外部堆场进行模拟计算.并主要分析了条形煤仓的建立对整个场区的风速,压力的影响及风速掩护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条形煤仓对于场区内的风速降低具有比较明星的效果,对条形煤仓后速度影响的距离约为条形煤仓高度的20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煤仓堵料问题及仓壁磨损较快问题,本文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用于煤仓内衬,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优良的自润滑性及不粘性等,这些特性具备使其作为煤仓内衬解决了煤粉的堵料现象,同时提高了煤仓的耐磨性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胶带输送机-煤仓-胶带输送机”式储运系统,建立了煤仓随机服务系统模型,导出了煤仓中各种不同煤量状态出现的概率模型,分析了煤仓的有效率、利用率及过煤量等与煤仓容量、前后胶带输送机煤流强度等之间的关系,得出技术上合理的系统参数,以简明的形式揭示了煤仓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辐射能量为50 kW/m2的条件下用锥形量热仪对崔家寨矿6号煤层井田东西两翼的4个煤样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东翼煤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的CO峰值浓度、CO平均产生量超过了西翼工作面煤样,而西翼煤样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总释放热和比消光面积超过了东翼煤样。在烟释放速率和总生烟量方面,井田两翼煤样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西翼11605工作面第一个煤样最高,东翼11606工作面第一个煤样次之,其余两个煤样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地铁线路穿越急倾斜煤层采空塌陷区相似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铁线路穿越煤矿采空塌陷区问题为中国首例,因此进行急倾斜煤层开采岩移基本规律和地铁荷载作用下塌陷区及侧壁围岩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模拟开采两组急倾斜特厚煤层,并用数码相机记录开采及加载过程中岩层破断及移动形态。试验反映了急倾斜煤层开采中垮落带形态、裂隙带形成与发展和地表移动特征等共性;此外,分别以顶底板移动角、边界角,表土层移动角、边界角参数计算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边界范围,并以此划分不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稳定区;考虑地铁及建筑荷载下,塌陷区破断岩体有闭合压实现象,地表最大下沉量为4~5 cm,顶板侧壁不稳定围岩最大离层量2 cm。所得结果对指导现场地铁线路穿越煤层采空塌陷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可采储量巨大,煤层自燃倾向性大,而侏罗纪煤层自燃机理研究落后于东部和华北的石炭二叠纪,因此了解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层自燃研究现状对确立今后西北侏罗纪煤层自燃研究方向和完善煤层自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参考了大量文献,总结了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岩特征,详细阐述了侏罗纪煤的低温氧化自燃特性,并将现有的煤层自然发火模型推广应用到侏罗纪煤层,最终提出了侏罗纪煤实验室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涌水量预测方法,分析了石壕煤矿技改扩能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90万t/a,提高到180万t/a的生产能力。利用现有生产水平涌水量的参考资料,对开采东翼Ⅱ区煤层-200标高水平开采提高到矿井生产能力180万t/a的涌水量预测。可供类似矿井涌水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应力软岩复合顶板煤巷,虽然埋深较浅,围岩自重应力水平不高,但因顶底板岩层岩性及结构的特殊性,巷道围岩具有软岩的特性。以黑沟煤业有限公司主采4-2煤层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对该地质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示,锚杆支护产生的夹持作用可提高巷道浅部围岩完整程度及深部围岩承载能力,缩小浅部围岩的破坏范围;锚索支护能够提高深部围岩与浅部围岩的整体性,减缓围岩的整体沉降运动趋势;金属网与钢带可加强对表面围岩的约束作用,限制破坏区向深部发展和表面围岩的冒落变形,减小顶板岩层的变形;底角锚杆能够促使应力峰值向深部的转移,减轻垂直应力向水平应力的转化程度,控制巷道底臌变形。上述支护方式的综合运用,可实现复合软岩大变形煤巷的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方式下围岩的应力分布特征,以大佛寺煤矿40301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及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探讨围岩拱形存在的合理性,分析采场周围应力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随开挖的进行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峰值所在位置随着围岩拱形高跨比的变小而逐渐远离工作面。  相似文献   

17.
襄武段联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拱隧道施工工序繁复,少则十多步,多则二十多步,且联拱隧道不同的施工工序将对隧道围岩体应力场的时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工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出根据联拱隧道不同部位重要性及破坏的容易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再结合不同施工工序形成的隧道围岩体塑性区大小作为收益函数进行"动态施工力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借鉴意义.由此提出了双联拱隧道合理的优化施工工序,用以指导高速公路襄武段双联拱隧道的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动压影响条件下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难以维护的问题,本文对东欢坨矿巷道围岩弱结构变形特征和锚固支护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特点,对现有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继而提出了该矿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锚网索支护的设计方案:锚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底角锚杆控制底鼓+锚索缩小顶板岩层拉应力区范围+金属网形成柔性支护体系。井下实测结果表明,锚网索联合支护可实现大变形软岩回采巷道的有效支护。为其它矿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胡庆军  牛鹏  石颜 《科技信息》2011,(5):I0363-I0364
青东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开拓巷道避开突出煤层绕行时,巷道围岩条件较差,给矿井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详细阐述了西翼轨道大巷近煤层软岩巷道支护治理方案及支护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巷道变形量,满足了通风、行人、运输安全,降低了维护费用,节约了成本,节省了矿井投产时间,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