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通报》2007,52(20):2391-2391
在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为花粉发育提供胼胝质酶、合成花粉外壁酶及花粉成熟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许多绒毡层发育关键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花粉发育缺陷,从而导致突变体呈现雄性不育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Celest  刘隽 《世界科学》1992,(9):25-27
构建能转化烟草和油菜并得以表达的嵌合核糖核酸酶基因,这种基因在花药中的表达能有选择地破坏包围花粉囊的毡绒层细胞,从而阻止了花粉形成而导致雄性不育。这些核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应有助于获得更多各类作物的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3.
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对水稻类查尔酮合酶基因D2进行细胞定位,结果表明D5基因特异地在水稻花药的绒毡层及维管束周围细胞中大量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将水稻 劝蛋白基因(Actionl)启动子驱动的D5正义及反义基因分别转入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花粉不同发育时进行观察,发现表达反义D5义及反义基因分别转入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花粉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观察,发现表达了反义D5基因的花粉其形态表现明显不正常  相似文献   

4.
绒毡层乌氏体在Ca2+运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祥红  王建波  利容千 《科学通报》1999,44(24):2640-2643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四分体末期,在绒毡层内表面、药室和花粉的表面均分布的携带Ca^2+的乌氏体,并且乌氏体和花粉的表面相接触,分表面开始有Ca^2+的积累,单核花粉期,其药室内分布有大量携带Ca^2+的乌氏体,花粉表面的Ca^2+境我,成熟花粉时期,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Tirlapur等人的应用荧光标记方法研究了花粉发育过程中花药Ca^2+的分布,认为Ca^  相似文献   

5.
刘琦  齐娟  吴佳洁  倪飞 《科学通报》2022,(26):3100-3109
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性状.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加深了人们对花药和花粉发育分子机理的认知,并使许多基于生物技术的雄性不育系统在作物杂交育种中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成为可能.与水稻、玉米等作物相比,由于基因组相对复杂,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较为滞后,仅有部分基因被定位或克隆.同时,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仍未实现杂交种规模生产和杂种优势的大面积利用,加速小麦杂交种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以及其在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新一代小麦杂交种生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后续麦类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在水稻雄蕊中大量表达的cDNA的结构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蕊的发育是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雄蕊发育过程中大量表达乃至特异表达的基因对于了解雄蕊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水稻雄蕊中大量表达的一个类查尔酮合酶基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D5与欧洲油菜中另外2个花药特异性基因的同源性较高,Northern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7.
从花粉肌动蛋白到作物雄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动蛋白在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担负着重要任务. 花粉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肌动蛋白,其结构及性质与动物肌动蛋白极其相似. 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动物的序列亦极为相似.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植株的花粉比其保持系花粉中的肌动蛋白含量低得多. 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在花粉中的表达量比根、茎、叶中高得多. 构建了肌动蛋白反义基因的表达质粒,转移到小麦和番茄原生质体中,以抑制花粉中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获得雄性不育植株. 转基因植株花粉中的肌动蛋白明显减少,而雌芯却不受影响. 此项研究为培育作物雄性不育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华学军 《科学通报》1993,38(17):1601-1601
水稻prolamin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开花后种子成熟过程中)和组织(胚乳)的特异性,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理想材料。目前,关于水稻prolamin cDNA和13,10kD prolamin的基因已经定序,而对其表达特异性在分子水平上的机理,尚未见报道. 周先锦、范云六报道了prolamin 4a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并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证实了该启动子的发育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功能。该启动子属于13kD prolamin基因启动子,具有与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74,19(9):409-409
应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方法,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植物,是近年来实验植物学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进展。这项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1964年Guha和Maheshwari在离体培养毛叶曼陀罗(Datura innoxia)的花药时发现花药的药室中生长出胚状体,他们在1966年进一步确定这些胚状体是起源于花粉的单倍体。在离体条件下,花粉改变正常的发育进程转向产  相似文献   

10.
施华中 《科学通报》1995,40(18):1704-1704
利用花粉作为外源基因的媒介进行植物遗传转化是一个活跃的研究方向,而将外源基因导入花粉是这一转化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因花粉壁厚,导入外源DNA比较困难,而脱壁后的花粉原生质体则理应相对优越.近年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以花粉原生质体作为转化受体已成为可能.为此,我们以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260控制的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电激法分别转化紫菜苔花粉原生质体和花粉粒,通过瞬间表达检测,比较了二者的转化效果,并探讨了GUS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花粉原生质体中的时序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11.
方加胜 《自然杂志》2007,29(6):343-347
2007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因为“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即“基因靶向”技术)而获此殊荣,该技术在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建立人类疾病模型等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本文将就“基因靶向”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作物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起源的探讨及应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芬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克隆植物基因起了积极的推作用,本篇旨在介绍植物基因克的策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Zebrafish:A Renewed Model System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post genome era, a major goal in molecular biology is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the many thousands of genes present in the vertebrate genome. The zebrafish ( Danio redo) provides an almost ideal genetic model to identify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these novel genes, in part because their embryos are transparent and develop rapidly, The zebrafish has many advantages over mouse for genome-wide mutagenesis studies, allowing for easier, cheaper and faster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genes in the vertebrate genome. Many molecular research tools such as chemical mutagenesis, transgenesis , gene trapping, gene knockdown,  相似文献   

15.
锌指核酸酶介导的高效多位点基因打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建立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为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动物或基因治疗临床应用解决技术难题.首先利用OPEN平台设计、构建能识别人基因组内rDNA基因间隔序列的锌指蛋白基因序列,与FokⅠ的切割结构域连接、表达后获得锌指核酸酶基因,再构建锌指核酸酶真核表达载体.另外,构建含有2条同源重组引导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将锌指核酸酶真核表达载体和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内参对照PCR-灰度分析法检测外源基因定点整合效率,结果显示单独转染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的定点整合效率为6.8%;而由于锌指核酸酶在染色质DNA上切割rDNA基因的间隔序列,诱导高效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载体、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共转染的定点整合效率为24.2%,较常规基因打靶定点整合率(10-6~10-5)提高了24000多倍.共转染的HEK293细胞在无任何筛选的条件下持续培养2个月,经过20次传代之后,子代细胞能够持续表达EGFP,提示表达稳定.本研究建立了锌指核酸酶介导的高效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效率,而且兼顾了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动物定点转基因和人类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孕中期肾蛋白(Midkine,MK)和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组成一种新的肝素结合生长/分化因子家族。它们都是分泌性单肽链蛋白,蛋白质结构都类似。MK和PTN基因均可在胚胎发育期在多种组织大量表达,而仅PTN在出生后,有一种神经系统的短暂表达高峰,两者不同地见于数种成年期组织。这些发现结合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它们在发育上有重要的促生长/分化作用,并具有神经营养活性,在成年期也有某些未知的生理功能。其中,尤以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持最为重要。它们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并可能作为肿瘤生长因子在某些肿瘤的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烯是一种可促进果实成熟的内原植物激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克隆出几个与乙烯合成有关的果实成熟基因,并获得了反义基因转化植株。本文简要综述了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果实的成熟,基因工程技术对认识果实成熟机理的贡献,以及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几类低等生物的核纤层与核纤层的起源进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本实验室多年来在几类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低等单位真核生物上进行的核纤层结构与成分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认为核纤层结构在真核细胞起源进化的初期即已起源形成,它的起源形成是“原核”进化成“真核”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核纤层蛋白的起源分化过程应该是:首先起源产生B型蛋白,在此基础上分化出A型蛋白,最后形成了现存高等真核细胞的核纤层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20.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了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类、细胞质育性因子、核质互作方式、环境调控、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解释雄性不育产生的双基因模型假说,认为控制雄性育性表达有二类核基因,一类是控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基因(花粉发育结构基因),另一类是调控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条件的基因(调节基因),这二类基因任一发生突变均将产生遗传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内环境)和生境(外环境)通过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成其产物,使得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所需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