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结垢和锈蚀机理,论述了内燃机冷却系统化学除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通过化学制剂进行内燃机冷却系统除垢的配制技术及其除垢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姜水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723-7727
上止点位置准确度,对内燃机燃烧分析有重要影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用"倒拖法"计算内燃机动态上止点,设计了上止点修正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在软件设计算法中,首先对内燃机缸压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再通过比较几种插值方法和线性拟合方法得出差值误差大小,找到最佳插值方法和线性拟合方法,从而得出内燃机上止点修正值并在JX493内燃机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蒲生  李兆军 《科技信息》2007,(27):329-330
本文以叉车内燃机油为研究对象,以运动粘度相对变化量、机械杂质和介电常数作为监测内燃机油状态的特征指标,确定了内燃机油的绝对判断标准,绘制了可用于监测和分析内燃机油劣化趋势的劣化倾向曲线,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节能减排是目前内燃机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涉及能源、动力、化工、材料等多个领域。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了内燃机节能的热力学基础,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经过分析,进而提出了内燃机节能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期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的活塞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军 《科技信息》2009,(33):114-114,133
介绍了内燃机活塞设计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对温度场计算和温度应力、机械应力的计算以及二者叠加的综合应力的分析,解释了活塞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内燃机的活塞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对燃油掺水内燃机的热力循环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燃油掺水内燃机的热效率和循环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燃油掺水内燃机主要参数的变化及其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为燃油掺水内燃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内燃机振动信号采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建模仿真来模拟内燃机不同工况振动信号的方法。首先,建立内燃机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及气缸模型,分别用来模拟不同间隙气门的落座力及气缸压力;其次对内燃机缸盖进行模态分析,提取前30阶振型及其对应的频率;最后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内燃机缸盖模型,借助气门落座力及气缸压力仿真结果对缸盖振动进行模拟仿真。利用缸盖振动的实测信号对其模拟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模拟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地说明了现代船舶内燃机对冷却的要求和冷却方法的发展趋势之后,对船舶内燃机的舷外水间接冷却法和空气间接冷却法作了分析和比较.分析比较的结果,指出空气间接冷却法具有不受舷外水中的污物,碎冰等的妨碍的优点,但又具有消耗功率较多的缺点.在寻求减低空气间接冷却法所消耗的功率,以提高其实用价值的方法上,作者提出了采用“船舶内燃机冷却——船舱通风取煖联合系统”的概念.联合系统有两种形式.其一是“船舶内燃机冷却——机舱通风联合系统,另一是“船舶内燃机冷却——船舱热风取煖联合系统”.对此两种联合系统作了讨论,在可能性和适用范围方面作出初步结论.在“船舶内燃机冷却——船舱热风取煖联合系统”还兼有内燃机废热利用的作用,提高了动力装置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重比,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针对转子内燃机的结构特点,利用"互相追赶式双活塞转子"和"卵形齿轮双路归一传动输出"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双活塞转子内燃机,并进行了热功转换计算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曲轴连杆式内燃机相比,在相同气缸排量和输出转速条件下,双活塞转子内燃机可以明显降低油耗,功重比倍增;同时,双活塞转子内燃机还具有运行噪音低、可靠性强以及动力输出平稳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军用和民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气缸压力的振动信号倒谱识别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内燃机缸盖系统的传递特性,提出了利用缸盖表面振动信号识别气缸压力的倒谱分析方法。通过倒谱开窗并进行平滑处理,使测量的振动信号和计算的传递函数更具鲁棒性,可以消除传感器测点位置和内燃机运行工况等敏感因素的影响。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双连杆内燃机三维参数化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连杆内燃机为背景,采用基于底层语言(VC 6.0)与大型软件包(PrO/Engineer)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研究了内燃机装配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建立了1126内燃机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对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活塞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为内燃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内燃机进行快速准确故障诊断,可以提高内燃机维修的时效性,减少停机时间。提出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包变换的故障诊断方法。给出了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对内燃机进行等角度采样,在线获取振动信号,实现信号获取与工作转速同步。给出了提升小波包变换公式,并给出了移频算法,选择合适的小波进行提升小波包变换,提取状态特征向量,分析了不同状态特征向量的差异。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实现故障诊断。通过实例分析比较,验证了该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内燃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行的动力和经济性能,必须研究内燃机特性。文章介绍了内燃机试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数据文件采集数据,由编制的软件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内燃机的特性参数,采用拟合方法绘制内燃机特性曲线。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方便、快速且准确地处理内燃机试验数据,并清晰地绘制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4.
车用内燃机通常是用万有特性分析内燃机各种工况下的性能 ,传统的制取万有特性的方法工作量大 ,而且易于产生人为的误差。本文利用MATLAB语言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三维曲线绘图功能 ,运用等值线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绘制内燃机万有特性的新方法 ,即绘制出由转速、负荷、比油耗构成的三维曲面 ,利用等值线法绘出等油耗线。该方法简单易行 ,物理意义明确直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当前现状,提出了发展内燃机摩擦学评估模型和开发评估软件的意义和作用;从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对象、实验验证方案3个方面对当前主要的内燃机摩擦学评估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内燃机摩擦学评估模型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及新的机遇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热机理论中,通常用卡诺定理比较内燃机循环与卡诺循环的效率。本文拟提供另一种方法,即用P—V图法比较两种循环的效率,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和直观。在最后用P—V图法原则地分析了提高内燃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抑制循环波动性对内燃机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引入D-S证据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内燃机振动时频图像、局部非负矩阵分解、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采用平滑伪魏格纳分布(SPWVD)方法对8种不同气门状态的缸盖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振动时频图像,然后用局部非负矩阵分解(LNMF)方法提取时频图像的特征参数并组成训练集和测试集,用得到的训练集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再把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将输出的结果转化为基本概率赋值,用Deng加权平均证据合成规则对同种状态下不同图像的证据进行合成,并利用合成后的结果进行诊断分类。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振动时频图像和D-S证据理论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内燃机循环波动性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能够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的气门故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利用排气中HC、CO2、O2浓度和内燃机工况参数信息的内燃机失火故障诊断方法,并提出了描述内燃机失火程度的模糊评价指标,进行了内燃机有失火故障和无故障排气成分检测对比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和内燃机工况参数,通过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失火程度评价指标与排气中HC、CO2、O2浓度以及内燃机工况参数之间关系的诊断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内燃机失火故障的诊断。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正确诊断内燃机失火故障。  相似文献   

19.
基于RP与NMF的内燃机气阀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的内燃机故障振动诊断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诊断精度较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递归图(recurrence plots,RP)与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新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图像的方法来进行故障诊断:首先通过递归图将采集到的内燃机缸盖表面振动信号生成图像,然后用非负矩阵对得到递归图进行特征参数提取,最后用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完成故障诊断。将该方法应用于气阀机构8种工况下振动信号诊断实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振动诊断方法从时域或频域进行分析时参数选取和故障特征提取的难题,直接将信号生成图像,对图像进行自适应特征参数提取、分类识别,能有效诊断出内燃机气阀机构故障,故障识别精度高,为内燃机振动诊断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磨合过程的摩擦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磨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内燃机转速、负荷、缸套和活塞环的初始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滑剂粘度等因素对内燃机磨合过程的影响。同时对内燃机磨合过程的摩擦学设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利用优化理论对活塞环顶环的剖面形状和磨合过程中内燃机转速和负荷的分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非对称的活塞环剖面形状可以提高摩擦副的油膜厚度,从而降低磨合失败的可能性;而转速和负荷的合理分配则可以有效缩短内燃机的磨合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