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aCl对杜氏盐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浓度的NaCl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室内温度25±2℃,光照7000Lux的培养条件下,盐藻生长的最适盐度为14%,低盐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18%为最高,盐藻体内脯氨酸含量积累不随外界盐度增大而增大,说明盐藻细胞内的渗透调节物质不是脯氨酸。  相似文献   

2.
分析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确定适合养殖杜氏盐藻的水源.根据GB17378.4—2007的方法检测天津中心渔港海水、天津北疆电厂冷却水、稀释10倍后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原卤水、老卤水及成矿卤水的水质后,将杜氏盐藻接种于其中,分析水质对盐藻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老卤水外,其余4种水样均可以用来培养盐藻.虽然不同水质对盐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不同,但综合来看,利用稀释10倍后的成矿卤水培养的杜氏盐藻培养至第15天时,硝酸还原酶活性为(4.41±0.18)μg/(mg·h),显著高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培养至21,d时,叶绿素质量浓度为(24.9±1.0)mg/L,藻细胞质量浓度为(409.5±21.1)mg/L,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为(128.6±3.0)μmol/(mg·h),呼吸速率为(28.2±0.9)μmol/(mg·h).证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利用稀释10倍后的成矿卤水培养的杜氏盐藻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积累同样多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大体积室外培养开展实验,对不同品系藻株、不同营养方式、胁迫条件等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PM品系在室外培养过程中指数生长率为0.22,胁迫后虾青素产率为1.35mg/L,均优于其他两个品系.室外培养中加入醋酸钠的混合培养基可以缩短胁迫时间,并且其虾青素的积累量比光合自养培养下提高了126.3%.盐胁迫比高光胁迫更能有效地积累虾青素,虾青素产率从0.76mg/L提高到了1.33mg/L.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基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适宜和亚适宜条件下,用BBM、HGZ两种培养基对3个不同品系的雨生红球藻培养,通过对生长速率、干重、叶绿素有虾青素累积量测定,比较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对红球藻的生长与虾青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BBM培养基比HGZ培养基更适合营养生长。3个品系(H17、HPM、HPB)的平均生长速率比HGZ培养基分别高57.2%、28.97%、18.1%,培养10d,叶绿素含量增加201.9%-288.2%、干重增加38.8%-114.3%。在高光强和缺氮条件培养15d后,用HGZ培养基培养的3个红球藻品素细胞的虾青素累积为BBM培养基的2.0-2.5倍。实验结果也表明: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的累积也存在不同品系之间。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量培养盐生杜氏藻的有关条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间断地通过CO210ml/s;加入30μmol/LEDAT、50μmol/LFe^3+,0.5mmol/LMg^2+均可提高藻体的生长,对β-胡萝卜素的积累有利;在培养过程中需加0.3mmol//的脲素作为氮源,也有利于藻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态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两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稀土硝酸镧、硝酸钐对杜氏盐藻生长及其叶绿素积累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分别得出适宜于盐藻生长的稀土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硝酸镧质量浓度为2mg/L、硝酸钐的为20mg/L时的促进作用较同组其它浓度稍明显;分别观察370nm光激发叶绿素a和460nm光激发叶绿素C的荧光峰值曲线,硝酸镧和质量浓度为60mg/L的硝酸钐对盐藻培养后期叶绿素a的积累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2种稀土均加速了盐藻中叶绿素C的消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在不同浓度氮、磷、硫等营养条件下对细胞积累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影响.发现盐生杜氏藻细胞经过10d生长,在营养缺乏条件下其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达到最大,积累β-胡萝卜素的最适条件是无氮、无磷和无硫,但是不利于盐生杜氏藻的生长.讨论了此结果的机理和意义,为利用盐生杜氏藻大规模生产β-胡萝卜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2℃之间,提高培养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促进了盐生杜氏藻的生长;盐生杜氏藻的脂肪酸组分以C16和C18脂肪酸为主,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加,藻株内饱和脂肪酸所占百分比例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百分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若干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4C示踪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甲胺磷对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盐藻在生长繁殖、光合作用速率和生化组成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的胁迫下,3种微藻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盐藻的72hEC50分别为43.0、15.5和12.5mg/L.甲胺磷对3种藻类光合作用速率和对球等鞭金藻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3种海洋饵料金藻,探讨了胶球含水量和预培养对冰冻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冰冻前胶球的最佳含水量不同,绿色巴夫藻为35%。湛江等鞭藻和球等鞭金藻都为30%;预培养后3种藻都在20%含水量获得最高存活率,其中绿色巴夫藻经2%PEG预培养后存活率提高了6%,效果好于5%PVP预培养.预培养对其他两种藻的存活率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分别选用液体悬浮培养、海藻酸钙固定培养和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法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进行培养,考察不同培养方法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藻细胞经磷酸缓冲液、体积分数95%的乙醇溶液、甲醇与甲苯的混合液(体积比为3:1)、乙酸乙酯、丙酮5种溶剂提取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抑茵活性.结果表明,ACA微胶囊法培养的藻细胞生长周期长,提取物中抑茵物质含量高,抑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盐藻粉中的高,萃取率越大。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盐藻粉中的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越高、温度越β-胡萝卜素适宜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力35MPa.温度50℃。在该条件下得到的萃取物占被萃取藻粉的3.49%,β-胡萝卜素收率在90%以上,β-胡萝卜素含量为14.4%,萃取物呈暗红色膏状,具有盐藻粉本身气味。  相似文献   

13.
栽培番茄耐盐变异系的离体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首先在1.5%NaCl下进行筛选,然后在1.0%NaCl下长期继代及在无盐下和1.5%NaCl下反复的多步选择方法。经过7个月的连续筛选,分离得到耐盐性稳定的番茄耐盐变异细胞系。耐盐系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表明,该耐盐系的耐盐性有了较大提高,接近于1.0%NaCl。耐盐系和对照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差异,这与耐盐系具有较高耐盐性相对应。同时对游离脯氨酸在盐胁迫下积累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此就NaCl胁迫对紫球藻生长和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在盐胁迫条件下,紫球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和藻红素的含量均下降;但结合多糖的浓度随着培养时间而显著增加.盐胁迫作用还迅速抑制紫球藻的光合作用效率并增加暗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CuCl_2溶液添加到培养基中,研究重金属铜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胁迫的生理响应.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CuCl_2溶液培养盐藻,检测盐藻的光合色素、可溶性多糖、蛋白质、SOD及MDA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铜可抑制盐藻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效应关系,72 h的EC50为9. 55 mg/L.随着铜质量浓度的增加,各质量浓度组盐藻细胞内叶绿素a、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多糖和蛋白质质量浓度均显著性降低(P 0. 05或P 0. 01).铜可导致盐藻细胞氧化损伤,随着铜质量浓度的升高,S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MDA质量浓度升高.表明铜可以抑制盐藻细胞内光合色素、多糖和蛋白质的合成.盐藻对铜胁迫的响应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对在不同光质(白、红、黄、蓝光)下生长的杜氏盐藻SZ-05(Dunaliella salina SZ-05)生长与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浓度从10-6 mol·L-1增至10-4 mol·L-1时,对盐藻的生长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各种光质培养条件下盐藻的细胞密度均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其中红光下的盐藻细胞密度最大,为6.19×106 ml-1;当过氧化氢的浓度增加到10-3 mol·L-1时,细胞密度减小,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过氧化氢浓度为10-6 mol·L-1时,不同光质培养条件下盐藻的单个细胞内β胡萝卜素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其中红光单个细胞内的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大,为0.790 pg.当过氧化氢浓度继续增加时,单个细胞内β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过氧化氢浓度为10-3 mol·L-1时,红光条件下生长的盐藻胞外多糖含量获得最大值,为5.97 pg.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 Na N O3、 N H4 Cl和脲 3 种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 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5~0.5 g/ L 浓度范围内,较高浓度 Na N O3 对杜氏藻生长有利. N H4 Cl对杜氏藻的生长有毒害作用,0.2 g/ L 的浓度即对杜氏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脲在0.1~1.8 g/ L 的浓度范围内对杜氏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当脲浓度达到 3.0 g/ L 时,生长速度又有所下降;杜氏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积累量与培养基中 Na N O3 浓度成反比.在室外强光照下,以 0.1 g/ L 低浓度脲和 Na N O3 作为氮源,杜氏藻细胞均可积累较高的 β胡萝卜素含量.本文的实验结果提示,低浓度脲有利于杜氏藻细胞生长和 β胡萝卜素积累,可作为良好的氮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盐度(15、30、60、90、120、150)对盐生杜氏藻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盐生杜氏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生杜氏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盐度都为9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整个培养周期中,Fv/Fm、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坛紫菜耐低盐品系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选育的褐绿色、翠绿色、红棕色坛紫菜F1、F2、F3代叶状体在低盐(盐度为15、10)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色泽坛紫菜在盐度为15、10的条件下培养20 d,均无成熟、腐烂现象发生,藻体长度增长、鲜重增长和总藻胆蛋白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坛紫菜(对照组).红棕色F1代叶状体与褐绿色、翠绿色藻体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盐能力;通过体细胞克隆和单性生殖获得的红棕色F2、F3代叶状体,在盐度为15、10的条件下,长度增长和鲜重增长较F1代叶状体稳定;红棕色F2代叶状体,在盐度为5的条件下培养20 d,藻体色泽鲜艳,无成熟、腐烂现象发生,生长良好;3~4 cm长的红棕色F3代叶状体,在盐度为5的低盐环境中培养20 d后,平均长度为(46.66±8.68)cm,比对照组长11.89 cm,总藻胆蛋白质量比(干品)达(76.52±3.80)mg*g-1.由此可见,在盐度为10左右生长良好、性状稳定的耐低盐品系,可为坛紫菜向河口区或低盐水域扩大栽培提供有用的种质.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盐藻生长的NaNO3、NaH2PO4、NaHCO3和VB1、VB12、VH等几种主要营养盐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做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得出优化配方为N/P值固定为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添加量为f/2培养基的10倍、NaHCO3 0.4g/L、VB1 100μg/L、VB12 1.0μg/L,其他元素按f/2培养基添加.对盐藻的选择标记进行了研究,选择了氯霉素、G418、潮霉素3种抗生素进行实验,得出氯霉素适合作为盐藻基因工程的筛选抗生素,CAT基因为其阳性筛选标记基因,固体培养基筛选浓度为80μg/mL.为该藻的进一步高密度大规模培养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