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节肢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鄱阳湖枯水期湿地出露时,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3种典型湿地生境类型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共收集到湿地土壤节肢动物2 047头,隶属3纲5目3亚目15科,共18类,其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种类较多;在不同湿地生境类型内的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水位下的土壤温度、pH值和碳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碳氮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类群数与土壤温度和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型土壤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温度、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2.
四种粒径分级制度对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粒径分级对土壤体积分形维数测定的影响,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组成,基于中国制、前苏联制、美国制和国际制4种不同粒径分级方法计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质地较粗,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占总体积的90%以上,而黏粒、粉粒含量相对较少;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前苏联制(DSU)中国制(DCHN)国际制(DINT)美国制(DUS);(2)DCHN、DUS和DINT与土壤粘粒、粉粒和砂粒含量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良好,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DSU与土壤粉粒和砂粒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但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较差;(3)DCHN、DUS和DINT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DSU与DCHN、DUS和DINT相关性较差,线性回归方程可实现DCHN、DUS和DINT之间的转化.综合考虑土壤颗粒组成信息、数值差异和相关性,美国制土壤粒径分级方法是计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揭示干旱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新疆艾比湖湿地不同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1.08~11.49 g/kg),且各生境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态势不尽相同;不同生境中,有植被覆盖的湿地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艾比湖湿地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与容重、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影响鼠类分布的自然制约因素,采用样线法对高原鼠兔的分布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山顶到河漫滩湿地这个小的空间尺度上,高原鼠兔相对密度随高度的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河漫滩湿地的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山顶、坡地和滩地(P0.05),而坡地的有效洞密度最高;(2)从山顶到河漫滩湿地的空间尺度上,土壤质地均为砂壤,土壤pH和土壤温度无明显变化;在0~7.5 cm土层,土壤湿度河漫滩湿地显著高于滩地、坡地和山顶(P0.05),而山顶最低;土壤有机质河漫滩湿地显著高于滩地和坡地(P0.05),山顶较高,而滩地表现为最低;土壤紧实度河漫滩湿地也显著高于滩地、坡地和山顶(P0.05),山顶显著高于坡地(P0.05),坡地最低;(3)3个土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不同生境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0~7.5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都是河漫滩湿地显著高于滩地(P0.0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都是山顶、坡地和滩地显著高于河漫滩湿地(P0.05),而滩地最高;(4)高原鼠兔相对密度与土壤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土壤7.5~15 cm紧实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土壤15~22.5 cm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5)高原鼠兔相对密度与土壤0~7.5 cm和7.5~15 cm全钾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7.5~15 cm和15~22.5 cm速效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这表明高原鼠兔喜栖居在土壤湿度较小、土质较疏松的平缓坡地及滩地地段,且其活动的区域土壤全钾含量较高,速效氮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珠江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的实验方法,对研究区内3大类11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 恒温控湿好气培养. 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净磷矿化量和土壤净磷矿化速率等参数,探究珠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 磷矿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在-126.47 ~99.7675 mg·kg-1·d-1范围内波 动. 在培养前15d土壤净磷矿化速率变化较大,后期趋于平缓且接近零值. 其中,围垦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率能够在短 时间内趋于稳定(15d),沟渠湿地土壤达到稳定时间相对较长(25d),而农村河流湿地土壤与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有机磷 矿化速率在整个培养期内均呈波动变化,达到稳定时间长达40d. 在所有湿地类型中,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有机磷的矿化 或固定作用最大,围垦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而人工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则在整个培养期内 无明显变化且接近于零值. 土壤有机磷净矿化速率与有机质(SOM)、总碳(TC)、总氮(TN)、总氢(TH)、总磷(TP) 的质 量分数及土壤水土质量比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 pH 和微生物量碳(MBC) 等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 (P>0.05). 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大鼠激素水平、物质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加药组(服用杜仲提取物)。7周力竭运动后取材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乳酸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①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乳酸浓度和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Hb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安静对照组(P<0.05)。②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力竭运动加药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肝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Hb含量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激素水平,改善物质代谢,延长运动时间,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天童植被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凋落物质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总密度与凋落物C/N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81, P<0.001),与总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2, P<0.001), 但类群总数与各养分含量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0~15cm土层中土壤动物群落总密度与土壤有机质(r=0.457, P<0.05)、总氮(r=0.463, P<0.05)和总磷(r=0.564, P<0.01)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类群总数与总氮(r=0.528, P<0.01)和总磷(r=0.632, P<0.001)显著正相关.主要土壤动物类群密度与各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凋落物中螨和跳虫与凋落物总氮、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土层中的跳虫却与土壤各养分含量间表现出不明显的负相关,螨与土壤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膜翅类与凋落物和土壤总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凋落物层综合类、土层线虫、线蚓和鞘翅类分别与凋落物和土壤各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可引起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通过测定陕西省吴起县和礼泉县两个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土壤各粒级百分含量,分析退耕还林对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特征的影响。应用马尔文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各粒级体积百分含量,用双对数模型计算体积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吴起县和礼泉县两个样区土壤PSD的D值分别在2.490~2.526和2.638~2.699之间,顺序均为荒地人工林地农地。D值与黏粒和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68,与极细砂和细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851,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对土壤黏粒、粉粒和砂粒及D值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区域,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和退耕年限,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地影响土壤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9.
以珠江口典型人工次生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样地采集16处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共48个(每10 cm分层),测定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pH、土壤粒度、有机质(OM)、有机碳(OC)、Eh、含水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全氮质量分数为0.39-0.94 gkg-1;有效氮为60.36-98.12 mgkg-1;全磷为0.39-0.94 gkg-1;有效磷为4.02-62.14 mgkg-1; N/P为1.59-3.27;有效N/P为1.24-18.07.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全氮与有机碳和全磷正相关(R2=0.826);有机氮与砂粒比例正相关(R2=0.225);全磷与全氮、含水量、有效磷正相关,与砂粒比例负相关(R2=0.838);有效磷与全磷、砂粒、全氮正相关,与有机质负相关(R2=0.754);N/P与有机碳正相关、;与含水量负相关(R2=0.414);有效N/P与粘粒、有机碳负相关(R2=0.285).该区土壤表现为氮限制型,不利于现阶段的红树林生长恢复,可通过适当的氮添加改善土壤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生茶园土壤有效态锌、铜、锰、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人工茶园.表层(0~20cm)与其下层(20~40cm)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在0.01水平下差异性达到极显著.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锌、铜、铁呈负相关性,表明土壤pH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11.
选择甘南亚高山草甸坡向梯度(阴坡、半阴半阳坡和阳坡)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等的养分,阐明在不同生境下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0~20 cm土壤中ω(N)和ω(有机质)在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土壤ω(P)以及土壤水分从阳坡、半阴半阳坡到阴坡逐渐递增,土壤的ω(N):ω(P)在半阴半阳坡最低为6.23;20~40 cm土壤中ω(N),ω(P),ω(有机质),土壤水分,ω(N):ω(P)及pH值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与0~20 cm的相同,但ω(N),ω(P),ω(有机质)及ω(N):ω(P)均低于0~20 cm土壤的,20~40 cm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向均高于0~20 cm土壤的,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2)植物叶片ω(P)在阳坡为(0.137±0.033)%、半阴半阳坡为(0.163±0.039)%、阴坡为(0.168±0.045)%,不同坡向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ω(N)在坡向上差异不显著,植物的比叶面积从阳坡到阴坡分别为121.58±35.40,143.80±43.53,153.64±41.19 cm~2/g、阴坡、半阴半阳与阳坡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的ω(N):ω(P)在阳坡为17.10,半阴半阳坡为15.4,而在阴坡为13.22,阳坡明显大于阴坡.植物群落在阳坡是P限制,而在阴坡是N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植物群落对不同生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CANOCO4.5软件研究向海与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结合湿地补水水环境化学因子的差异性,分析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性的成因.结果表明:向海与查干湖湿地的地理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其水环境化学因子均存在污染,查干湖湿地水环境化学污染程度较严重;两个湿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相似,均为蓝藻门丰度最大,查干湖湿地检出浮游植物种类及优势种均偏少,各门检出种类数量存在一定差异;pH、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5)和碳酸氢盐为影响向海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化学因子,而pH、TP、总氮(TN)、溶解氧(DO)和BOD5为影响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化学因子;湿地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及补水来源是向海与查干湖湿地水环境特征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瓦房店生活垃圾填埋场人造湿地中的芦苇、野大豆、水稻、酸模和艾草等主要植物及土壤进行研究,测定植物覆盖度、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和不同区土壤氮和碳含量,确定环境适应能力强、覆盖度高、根系发达和含氮量低的植物,作为人造湿地建成初期重点栽培的湿地植物,以便待湿地维护调理成熟后,将其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分析湿地未处理污水的土壤相关性状,为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参数。结果表明,① 酸模、芦苇和艾草的覆盖度、茎叶和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② 0~0.2、0.2~0.9和0.9~4.0mm粒径土壤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9%、19.00%和36.18%;③ 0.9~4.0mm粒径土壤氮和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粒径土壤(P<0.05);④ 芦苇区土壤氮和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土壤(P<0.05)。由此得出结论,酸模、芦苇和艾草可作为人造湿地处理污水的主要植物;0.9~4.0mm粒径土壤应是该湿地基质中用于处理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苇对土壤中氮和碳的吸收量不高,应与相关植物混种,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北固山湿地土壤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镇江北固山湿地是一滨江湿地,遭受季节性的淹水,它的优势植物是芦苇和藃草,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对湿地土壤不同营养元素的运转和分配的影响,对不同植被下土壤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植被下土壤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该湿地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同源性.通过比较春季和秋季的不同植被下不同层次的土壤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可以看出,不同的植物对土壤有效钾、钠、钙、铜、锌、铁、锰的空间分布有着差异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植物的根系分布和活力而造成的.土壤有效镁的空间分布不存在春秋两季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滨江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清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湿地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沿自河向海的水盐梯度 设置3条样带(每条样带上包括假尾拂子茅湿地(S1)、香蒲湿地(S2)、芦苇湿地(S3)、柽柳和盐地碱蓬湿地(S4)和盐地碱 蓬湿地(S5)共5类湿地),于2014 — 2015年的4个季节在样带上的各类型湿地内采集50cm 深的剖面土壤并测定土壤 总氮及其他理化性状. 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湿地表层(0~10cm)土壤总氮沿水盐梯度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 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低盐湿地的S2样地,最低值出现在高盐湿地的S4样地;但各类湿地0~50cm 的土壤总氮质量分 数基本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垂直方向上,低盐和中盐湿地总氮主要累积在20cm 以上土壤,占50cm 深土壤 氮储量的50%左右,中盐湿地底部土层氮储量也相对较高;低盐和高盐湿地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及储量总体上沿土壤剖 面深度呈现下降趋势,中盐湿地土壤总氮则随深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氮质量分 数及储量与水土质量比、黏粒、粉砂粒和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氯离子与硫酸 根摩尔比、钠吸附比、pH、容重、沙粒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6.
在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湿地土壤养分供给状况及可利用水平与氮素含量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以贵州草海湿地自然演替下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四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牛筋草、李氏禾、香薷和芦苇)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下湿地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全氮含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芦苇群落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速效氮和全氮含量最高;(2)各植物群落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AN和T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芦苇群落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均低于其他植物群落;李氏禾群落土壤氨态氮含量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分布受植物种类及自身凋落物、降雨量和地势、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或促进,各植物群落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通辽市采集6个土壤样品,研究该地区砂质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门有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大于5%的真菌门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铵态氮、总氮和含砂量,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p H、总氮和含砂量。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分别解释了20.73%、16.51%和15.59%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和p H分别解释了22.29%、22.05%和17.76%的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研究为探索砂质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磷肥厂产生氟化氢及氟化物对环境污染进行调查,对磷肥生产车间以及车间外大气、排出废水、周边土壤和对照组进行氟化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磷肥生产车间和车间外大气、排出废水、土壤氟化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故应加强对磷肥厂排出废水废气处理,加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典型草原放牧退化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01年5月~9月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群落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未退化群落>中度退化群落>重度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未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在0~10 cm土层处差异显著,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在10~20 cm土层处差异显著.三种群落全磷含量在0~10 cm层次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10~20 cm和20~40 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重度退化群落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中度与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