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的思考和追求由来已久,但在我国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认为灵感只是主观臆想而加以批判,1980年7月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他两次提议,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列,并指出“我们掌握了灵感学,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创造性的效率。”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2.
灵感三部曲     
人的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对于人们加工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有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感来自人们的无意识想象,是偶然性范畴的一种思想现象.它是指对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作为高层次的刨造活动,灵感具有独特的魅力,灵感的获得会使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欢愉.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创作的冲动,是创作者渴望的一种激情。灵感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是异常重要的。许多中外成功作家虽然对灵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生活、积累、勤奋、艰辛、热情。现实生活是灵感之根,艰辛创作是灵感之源。  相似文献   

4.
大多文章认为灵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神秘莫测、不可名状的,或说是祖上的遗传基因的作用,甚或说是神赐的、天赋的、不可企及的。古典作品上说得神妙莫及,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凝神静坐,忽而顿悟”。文论家说到灵感,大多只对经验的描述:它常常在长期的寻求探索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来时文思泉涌,顺畅如流,得心应手;消失时意志消散,文思冷涩,笔下艰难。总之,人们谈及灵感便在羡慕之余望而却步,使灵感终归在神秘的光环中令人可望而不可知。其实,灵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道清说明的。灵感思维是人…  相似文献   

5.
论灵感思维     
一灵感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很早以前就发现灵感。在西方,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一位恃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此后,西方一直使用“灵感”这一术语。在中国,对灵感的论述比较迟一些,到西晋陆机才明确题出。但他一提出,就对它进行了相当精辟的论述。我们中国古代不用“灵感”这个术语,而用其他术语,其中有应感(陆  相似文献   

6.
灵感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灵感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把灵感神秘化,或者根本否认灵感的存在,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达尔文说过:“我能记得路上的那个地方,当时我正坐在马车里,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7.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过分强调灵感的作用,有害无益。但究竟什么是“灵感”?它的本质和它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明确而科学的规定性。为了把灵感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我想借鉴一下历史这面镜  相似文献   

8.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面临“信息变革”,“知识暴涨”的冲击,人们已不满于对思维原有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逐渐重视对灵感的研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对灵感作过精辟的论述。钱学森教授指出:“不仅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且还有灵感思维。”不过,值得提出,目前关于灵感的研究尚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学术界对灵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不予承认,有的认为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思维形式,有的认为是苦思力索后的“顿悟”现象等。刘奎林在《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一文中对灵感作了理论假设,钱学森教授表示赞同。刘奎林认为;“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认为:  相似文献   

9.
灵感是一种顿悟现象,是艺术、科学活动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创造性思路的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职业的敏感,是思维积淀的爆发,是思维活动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是潜意识向显意识的突破.一提及艺术活动中的灵感,人们往往联想到诗人、画家、音乐家,联想到艺术创作,而很少把它与艺术欣赏联系在一起.其实,欣赏活动中是有灵感活跃其中的,对这一灵感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讨论灵感的著作主要是《伊安篇》。《伊安篇》里的对话主人公之一伊安是一个以诵诗为职业的说书人。苏格拉底追问他诵诗和做诗是否都要凭一种专门技艺知识,反复讨论的结论是无论是伊安本人或是荷马,尽管歌咏战争,却没有军事方面的专门知识,至于诗歌本身是怎样一种专门技艺,凭借什么知识,伊安始终说不出。并且,尽管当时的智者派诡辩家们鼓吹一套做诗的技艺,但实际情况证明学会了这套技艺,也不一定就能做诗。于是,柏拉图断定文艺创作并不凭借专门的技艺知识,而唯一可凭的是灵感。诗人要创作,技艺知识是没有用处的,唯一的动力是灵感。灵感是来自于理式世界的,是绝对真实可靠的。谁能认识到理式世界即体悟到神的世界,谁就能获得创作的原动力得到灵感写出最真最善最美的诗来。所以,自此柏拉图就迈开了在诗歌的源泉、创作诸方面走向唯心主义泥潭的第一步,揭开  相似文献   

11.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2,(13):85-85
正世人都爱"灵感",因为它妙似神光乍现;但事实上每个一朝成仙的传奇,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尽劫波,只是他们不会说到"灵感"二字。很"灵感"这词极美妙,设计、音乐、写作、绘画、电影等,举凡创造领域,都用得着。灵感和主意不同,主意出于计算,哪怕古灵精怪,也太显得匠气。灵感则是,用中国古代的感叹来说:殆天授,非人力也!  相似文献   

12.
灵感是创造活动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创造者在顽强的孜孜不倦的创造性劳动中,达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而突然表现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长期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无意中象闪电一样突然地、意想不到地获得解决,给人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因而,人们又称之为“顿悟”。由于开始还没有得到严格的逻辑的证明,所以又称之为“直觉”,而这种直觉的产生就是灵感。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的灵感闪现既可以帮助译者突破翻译“瓶颈”,又可以提升译文质量。翻译灵感的产生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译者主观努力和一定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译者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并完善灵感激发的条件,为翻译中灵感的爆发作好准备,以便达到提升译文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柏拉图和王国维的灵感说,认为他们的灵感说揭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的精神状态,对于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文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灵感是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和积极活动时产生的一种顿悟状态。灵感是人的大脑深刻思考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发生时有如下心理特点:(1)注意的集中性;(2)开窍的突然性;(3)情感的激发性;(4)勤奋的奖赏性;(5)时效的短暂性。  相似文献   

16.
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综观中外教育史,可以说是争论得最为激烈的一个话题。但直接交锋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他形象地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一只大船,若要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能有待舵手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向,指挥它达到目的地。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这种舵手的作用。他还认为学生心智成长完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他认为学生必须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另一种观点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非常重视诗的灵感,他常用“兴会”、“即景会心”和“现量”等术语探讨灵感问题。在他看来,灵感是诗人即景会心、意无预设、呈现神理的创造性直觉。灵感具有突发性、直觉性、创造性和言与意的统一性等方面的特征。王夫之的灵感论散见于其诗学论中,与他的哲学思想、诗学观念和诗歌鉴赏经验相贯通.显得微妙、深遂而又富于创见。  相似文献   

18.
欧阳晓夏 《科技信息》2011,(19):I0222-I0223
灵感思维也称做顿悟,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是一种能动性极高的复合机制。人们普遍认为思维基于心理或大脑活动机制,忽略了语言在思维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语言学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研究核心,能透过语言现象发掘其蕴含的本质,更有利于探究思维这一抽象本体。本文基于心理语言学层面对前人已解释的灵感思维的作用机制加以分析,试图深入地探讨灵感思维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晓生 《青年科学》2008,(11):35-35
科学研究发现,人脑每分钟可接受6000万个信息,其中2400万个来自视觉,300万个来自触觉,600万个来自听、嗅、味觉。不少发明家体会到,在夜晚睡前或刚醒的时候灵感最容易光顾。因为在浓重的夜色中,闭目而思,几乎完全避免了来自视觉的信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干扰刺激,静卧于床上又能将触觉信息对思维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十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思维潜力,使人对问题的思考易于突破。如果再加上偶然  相似文献   

20.
灵感和动作思维是琵琶演奏中两种重要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是大脑瞬间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具有创造性、跳跃性、瞬时性等特点.它可以促进琵琶演奏技巧能力的瞬间升华,可以创造性地表现乐曲情感.动作思维将思维寓于动作之中,具有模仿性,实践性和直观性等特点.它有助于对演奏的基本动作和表观性技巧进行适当调控,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