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莫翠华 《科技信息》2011,(27):130-131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反映少数族裔女性成长的小说,女主人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经历了诸如女侠式的自我理想化幻想、逃离与回归自己的根源文化几个过程,最终意识到只有寻求两种文化间的和谐平衡,才能成为能够融合两种文化的真正的女勇士,确立自己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2.
田致梅 《科技信息》2012,(30):200-200
华裔文学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主流文化,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华裔美国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对《女勇士》作品的分析,探索汤亭亭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书写及其原因。揭示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写不仅仅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是独有的华裔美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了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然而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又改写了传统定义下的成长小说,赋予其新的主题,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汤亭亭<女勇士>中异与传统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汤亭亭与赵健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华裔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由于赵对以汤为代表的部分华裔作家作品中“女性化的男性形象”颇感不满,因此两者多有针锋相对的舌战,并逐渐形成了美国华裔文学人物形象批评的性别对立。从“双性同体”的视角人手,尝试消解美国华裔文学中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并以《女勇士》《典型的美国佬》《蝴蝶君》三部作品为例,指出“双性和谐”是消解性别矛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5.
蒋晓琦 《科技信息》2013,(8):194-194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品《女勇士》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临多重创伤。一方面是传统父权制的压迫,另一方面还要忍受美国白人种族主义的歧视与压迫以及中美不同文化带来的文化困惑。本文结合创伤研究中的文学性创伤分析《女勇士》中的多重创伤以及创伤对华裔女性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发表以来影响巨大,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又一次高潮。通过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看到作者以独特的笔调展示了华裔美国女性母女两代人在男权社会、中美两种文化冲突、融合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移民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颜碧洪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56-1559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该作品是小说还是自传,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过,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从《女勇士》的文体定性以及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角度,对汤亭亭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表明了汤亭亭借助作品文体的模糊性和中国文化的解构建构来揭示少数族裔和中国女性寻求自我、寻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该作品是小说还是自传,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过,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从《女勇士》的文体定性以及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角度,对汤亭亭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表明了汤亭亭借助作品文体的模糊性和中国文化的解构建构来揭示少数族裔和中国女性寻求自我、寻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赵丽丽 《科技信息》2011,(32):I0094-I0094,I0097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刘冰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4-97,104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体验,也参与构建了美国华裔文化,深受不同族裔、年龄及文化教育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人到中年》、《废都》、《桃李》分别塑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九十年代初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经历了由“圣人”到“凡人”再到“俗人”的过渡,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从这三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从固守精神家园到失去精神家园的失落、惶惑,再到知识分子自身对精神家园完全弃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公羊串门》、《状元羊》、《好大一对羊》是当代三篇有代表性的以“羊”为题材的小说,三篇小说直面中国农村的现实.提出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有的方式方法和诚心。  相似文献   

14.
对金庸武侠小说批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现象的出现对评论界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在一些学者认真思考这种现象并潜心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学术界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拒绝金庸。本文针对金庸武侠小说所遭受的批评进行了思考,逐一分析了金庸武侠小说的批评者们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了他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偏见和误解,澄清了他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以性心理为视域焦点,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到都市,深入到尘封的历史,深入到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状写内在的真实,展示了其对人性独特的思考和阐释,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第一人。本文主要以《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个小说集为基点,详细阐释了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小说的实验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女作家张爱玲书写女性欲望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书写女性对现实、功利婚姻的追求;二、曲折、含蓄的性爱描写方式;三、文本的非自传色彩。同时作家在书写中反映出了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并表现出苍凉、绝望的心境和对女性命运的深邃、执著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先锋小说将小说的艺术追求从重视塑造人物形象转向偏重营造意象。余华的先锋小说通过对阴谋、暴力、血腥、死亡等具体事象的描写,创造了整体的死亡意象,并从精神上的象征性死亡、历史暴力和命运不可捉摸的宿命性死亡以及对死亡本质的哲理化探寻三个方面赋予死亡意象以丰富的寓意。从先锋小说整体来看,追求意象的营造对当代小说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视角源起于三位重要女性对他的影响。詹姆斯让女性"意识中心"成为小说的主导,从传统文学中重视对外部情节的描写转向了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从传统走向了现代。  相似文献   

19.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创作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3个中国移民者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经历。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美国,并且不断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影响。因此,他们从最开始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者变成了接受者,成为了他们最初蔑视的那种群体——"典型的美国佬"。任碧莲借助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及小说中角色身份的认同与建构,指出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为当前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种族所面临的身份建构与文化困惑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