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红珍 《大自然》2013,(5):17-19
蝉,也叫知了,是同翅目蝉科的常见昆虫。雄蝉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美妙的声音;雌蝉不会发声,但腹部有听器。在夏季,雄蝉每天都唱个不停,引诱雌蝉前来交配。蝉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由卵发育到幼虫(若虫)后,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蝉的幼虫生活在土里,数年后才能来到地面上成为成虫。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汁液为食。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48-49
严格地说.昆虫并没有耳朵,昆虫的“耳朵”只是它们的听觉器官。昆虫的听觉器官构造与高等动物的耳朵不同。它由鼓膜或绒毛所构成。由鼓膜构成“耳朵”的有蝉、蟋蟀、金钟儿等;用绒毛来感觉声音的有雄蛾,毛虫类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Q&A     
《科学世界》2013,(8):92-93
Q:为什么人在打哈欠的时候听觉会减弱?(读者:汪超)A:人的听觉器官是耳,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又称为耳咽管);内耳由于其形状复杂,又被称为迷路。我们着重说说中耳。中耳的鼓室内含有与听觉有关的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高强度的声刺激,能引起这两块听小肌发生反射性收缩,提高其张力,使由听小骨传人内耳的振动能量发生衰减,以保护内耳。鼓室有好几个开口:一个开口是外耳道,由鼓膜封闭;两个开口通向内耳;还有一个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引导鼻咽部的气体进入鼓室。咽鼓管的黏膜与鼻咽部的黏膜相连,  相似文献   

4.
昆虫的发声     
炎炎的夏日,高枝上蝉儿整日里噪声不绝于耳;当夜幕降临时,众多的鸣虫,如纺织娘、螽斯、蟋蟀、油葫芦,也不甘示弱,纷纷奏出和谐的曲调,献上自创的“小夜曲”。在庞大的昆虫类群里,能跻身于“歌手”、“演奏家”行列的昆虫,寥寥可数。昆虫是怎样发声的,它的“声音语言”是否也能传递信息呢?近代科学研究证实,发声是昆虫“信息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具有同伴之间求偶、召唤、报警,以及向敌害发出恫吓、攻击等等作用,甚至在有些蝉类中,还能引起种间的“社会活动”。在整个33目的昆虫种类中,已知能发声的昆虫有16目;不仅是成虫能发声,有的种类在幼期(包括幼虫、若虫和稚虫)甚至蛹期也能  相似文献   

5.
麻雀端脑听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麻雀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端脑听区(L)的纤维联系,结果发现:端脑听区(L)的纤维投射到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并且接受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这就提示:端脑听区(L)除接受听觉的传导路中第四级中继站——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外,还发现纤维投射到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也就是说端脑听区(L)既是听觉的高位中枢,也与发声学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A:夏季的田野,我们常常会被昆虫的呜叫声吸引。研究表明,昆虫纲34个目中有16个目的昆虫能够发声。昆虫的声信号的传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空气直接传播,另一种则是借助于其他固体介质进行传播。后者我们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才能监听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昆虫鸣声与发声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近十年来昆虫鸣声和发声器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了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发声机制共十二种,总结了各类群发声器的研究情况以及各类群鸣声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一类群同不同的种属的发声器的形态、发声齿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都有稳定而明显的差异;同一类群内不同种属鸣声的时域和频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冲组的持续时间、脉冲组的间隔、每一脉冲组内所含脉冲的数量及主要能峰所在位置的频率,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声波检测系统进行害虫的检测和防治的应用与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Spurr包埋法,对暗褐国螽(Gampsocleis sedakovii)成体中足胫节做连续半薄切片并进行镜检分析,详细观察了暗褐蝈螽中足复合胫听器的形态学特征,并与其前足鼓膜器官及其他螽斯中足复合胫听器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我们每个人都有声带,一旦声带损坏,就不能发出声音了;可是,你听到过各种昆虫的鸣叫吧,令人奇怪的是,能够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昆虫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口器里都没有声带。那么,昆虫又是靠什么来发声的呢?  相似文献   

10.
寄生蜂,顾名思义,是一类营寄生生活的蜂,和蜜蜂、胡蜂一样,都属于膜翅目昆虫。它寄生于别的昆虫并把它杀死,所以人们说寄生蜂是益虫。寄生蜂种类很多,估计我国可能有三万种,和高等植物种类差不多一样多。但是它们身体很小,有的比头发丝还小,有的虽然大些,但不很显眼,很多人对它不熟悉。昆虫因食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和腐食性昆虫等。植食性昆虫吃植物,许多种类是农作物重要害虫。但是植食性昆虫会被肉食性昆虫吃掉或被寄生杀死,后者便是植食性昆虫的天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常听到的有人们的讲话声,机器的运转声,乐器的音乐声鸟鸣声等等。在所有这些声音中,凡是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妨碍的我们所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声对人们听觉器官产生刺激作用,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便会立即消失。所以,过去人们对噪声没有足够重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动物发声与发声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两栖类动物中,发声行为的中枢调控以及听觉、激素的作川机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本文试图对这方面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进行综合性论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声乐初学者中,常由于不科学的技术训练、不良的听觉习惯和错误的审美观,导致出现一些发声毛病,特别是像喉音、鼻音、白声等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对形成错误发声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便歌者能更好的学习歌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听觉感知和发声的现场实验调查和录音分析,考察了新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觉感知上,阴平和阳平、阳平和上声容易混淆;阴平和上声、上声和去声听辨率最好;在发声上,声调调域而非调形是习得的主要问题,即四声相对调域较为狭窄,表现为高降调降不下来,中升调升不上去,高平调下移到中调域内。此外,地域、经济、性别、民族、年龄、学校教学资源以及母语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该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习得。汉语普通话语音习得过程是一个具有一定习得规律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人人都向往美好的婚姻,就连自然界的昆虫也不例外。一些昆虫另类的求偶方式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要"吃尾巴",有的要"送礼物",还有的甚至要"献身",真可谓"虫界处处有真情"。昆虫界都有哪些"模范夫妻"呢?马上一一为你揭晓。草蛉是一种模样像蜻蜓、但比蜻蜓小得多的昆虫。它的幼虫以多种作物害虫为食,是有益昆虫。雌雄草蛉可称得上动物界的恩爱夫妻,它们的婚恋过程虽短,情意却很深。当草蛉成熟后,就开始互相物色对象。一旦看对眼,雌雄草蛉会先围  相似文献   

16.
一些生活在树上的昆虫,如果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会摔死吗?A: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在树上生活的昆虫,如果不小心从那么高的树上掉下来会怎么样?昆虫的身体很小、质量很轻,而且掉落下来时,它们通常会受到空气中的浮力和风力等影响,从而减轻撞击地面的冲力。所以,对于大多数昆虫来说,即使从高空落下也不会摔死。加上有些昆虫有外壳保护、身体结构比较强壮或具有飞行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昆虫与麻雀相比更是渺小至极,但它们何止五脏俱全,视、听、闻、嗅也无一不备。我曾著文谈了昆虫的眼睛和“耳朵”,现在就来谈谈昆虫的嗅觉——类似鼻子的功能。昆虫的嗅觉是由若干似嗅觉的化学感受器来承担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昆虫的神经系统,因为任何一种感觉及由这种感觉所引发的动作与行为,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感知和指挥的。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而  相似文献   

18.
食虫有袋类是捕食多种昆虫的泛食性动物.同域的不同食虫有袋类同样选择鞘翅目、蜚蠊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作为主要猎物但对同种昆虫猎物的捕食频率明显不同.食虫有袋类的食性具有季节转变现象.不同猎物昆虫质量之间的差异大多不显著但猎物昆虫的质量具有季节变化.食虫有袋类的食性选择与猎物质量、食性季节转变与猎物质量季节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该结果以及最佳摄食理论,食性选择有可能受猎物可获得量或猎物体形大小的影响,值得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你有没有观察过,蚂蚁在搬食物时会走在同一条路径上?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蚂蚁乖乖排成路队?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其实与蚂蚁的触角和费洛蒙有关。除了最原始的昆虫如原尾虫之外,所有的昆虫都有触角这一构造,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形状也不同,例如蚂蚁的触角为膝状,金龟子的触角为鳃叶状,而蝴蝶的触角为棍棒状等。触角上有许多不同形态的感觉受器,能接受化学、机械、温度、潜度等讯息。以人来对照,触角就像是昆虫的鼻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的发声不仅是进行信息传递或回声定位的一种反应方式,而且是支配着动物个体和种群间的丰富多彩的机能活动,所以它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发声随种群进化水平的不同,其发声器官和各级发声中枢的结构及其机能活动也各有异同。有的动物甚为发达占有明显优势,有的则很逊色并停留在软低级的水平上。鸟类发声器官的结构与发声中枢的机能活动比较复杂,不同类群和雌雄个体间的发育水平有明显差异。因此,有些鸣禽类的鸟,在出生后,在先天性遗传的基础上、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在亲鸟的教授下、或向其他成鸟效仿学唱后使其发声、鸣唱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