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2.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戏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尤其出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面极广,她们所闪耀的光辉甚至掩盖了剧本中男性角色,是文学上的"重女轻男"。了解元代戏曲中的这一特殊现象背后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对欣赏元代戏曲及相关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的一系列士子与倡优的爱情戏,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深刻体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内涵。通过分析元代士妓爱情戏,来阐述文人形象、倡妓形象和商人形象所蕴含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5.
元代水浒戏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引起读者或观众同情,最后又以圆满结局收场,且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只有《争报恩》中的李千娇.李千娇表面上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对象,但她实际上还具有一般弱者所不具备的智慧,懂得策略,善于利用人,正是这些性格特质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今天的读者对她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上场诗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众多,虽然有着类型化的倾向,但仍然可以看出元杂剧中士子的形象特点。元杂剧上场诗中的士子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描写士子贫困潦倒、身世飘零、入仕无望的悲苦和绝望。元杂剧上场诗中塑造的士子形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主要与元代的科举制度有关。元代统治者对科举的冷落乃至废除直接影响了士子们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生创作了近百部文学作品,而女性人物是狄更斯小说中经常塑造的形象,可以说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天使女性形象更是狄氏小说中的代表,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狄更斯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以天使女性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女性道德观、家庭观及社会观。他所描述的天使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影响深远,但是在构造天使女性形象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狄氏小说中的天使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剖析天使女性形象塑造的价值及局限,以此来解读狄更斯的价值观及女性观。  相似文献   

8.
指出元杂剧有13部作品描写了货郎形象,其形象重利、计较、勤劳、善良,富有冒险精神。论述在元杂剧中,对货郎贩货、传信、叫卖、被害情况的描写,反映了元代的都市情况、通讯状况、市场特点和旅行设施情况。阐述这些货郎形象的塑造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元杂剧中的人物群像。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绘了婚恋女子的生存困境,认同了伊丽莎白有原则的婚恋观,塑造了女性意识下的完美男子形象。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困境,女性的婚姻观和女性意识下的男性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简·奥斯汀对建立在真挚的爱情的基础上的婚姻的赞扬,对贫困女子以婚嫁为唯一出路的忧虑以及在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形象的消解中重建了女性意识下理想的男性形象达西。  相似文献   

10.
老舍在其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作品中,善于从文化伦理的角度分析展示女性的命运,并在其作品中对传统伦理社会虚妄的女性形象大胆提出质疑,使其小说在描写表现女性形象时,渐渐疏离女性神话而坚持女性个体意识,表现出独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河汾诸老是金朝末年拱卫在元好问周围的诗坛群星。在金元之交的大动荡时期,他们的诗词中流露出远避尘世的情感。河汾诸老基于对儒家安贫乐道精神的认同和对佛老精神的体悟,在隐逸生活中寄情山水、追求宁静,在创作上苏世独立、孤高自怜。  相似文献   

12.
清代袁枚晚年大量招收女弟子,虽然女弟子在诗坛的地位并不高,但女弟子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结社与男性唱和,与师为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士子的生存理想。她们独抒性灵,以表现真情至性为旨归,语言自然朴素,以情感人,对清代中后期女性诗风的演变,甚至对整个女性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朝处在一个易于造成严重、持续灾害,由气候、地质、生态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灾害生成机制里,政府和民间被迫改变其执政和生存的社会组织形式,以适应此灾害生成机制。元朝国家方略的失误之处大致在于对今天安徽、河南的欠开发和对南方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高利贷自我国封建社会建立初,就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发展演变,到元朝随着“斡脱钱”的出现,高利贷被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发展与盛行得到了与一般商业同等的合法地位,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元小说的产生和元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元小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元小说的研究者及论文数量尚少,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元小说研究必将成为小说乃至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元初江南诗坛,诗风或古直悲凉,道劲向上,脱却宋末江湖浮靡之习;或闲适淡泊,自然清空,直承江湖诗派传统;但都共同表现出了江山易代的“黍离之悲”,和不与新朝合作、“归去来兮”的遗民情怀。这种趋向由杜本编录的《谷音》二卷肇其始,由“月泉吟社”的“春日田园杂兴”征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仇远、白埏作为主导江南诗坛的重要代表,以逍遥和闲适、纵情和淡泊,延续着元代江南隐逸诗歌的主旋律。在他们的影响下,之后的江南,一代又一代隐逸诗人行吟在江泽湖畔,构成了元代诗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有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国戏曲史的初步建构,这一贡献,具有戏曲的早期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