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岭横亘于陕西中南部,为一东西向延伸的山体,位于东经106°—110°40′北纬33°10′—34°40′,构成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野线。近百年来秦岭这一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和其它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不同学科的许多研究者的注意。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秦岭资源的凋查研究,各方面都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本文仅在于对秦岭地区地质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植被的演变,进行初步的探讨。地质时期植被演变的研究,对于地质、特别是对于地质时代的划分、古地理、古气候、土壤的发生和演化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说明本地区植被演变的有力依据还很不够。为了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我们仅根据一些初步的资料,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新世中期由于全球处于冰后期的气候温暖期,所以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分布着含有亚热带植物种属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该平原中南部则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到全新世晚期,即我国自西周以来的近三千年时期中,由于全球气候变得较前干冷,整个华北平原均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随着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强,人工栽培植被分布范围几经扩缩后,终于成为这一平原植被的主体,自然植被则几近消失.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流。笔者以运河区域内第四纪古植物证据为基础,对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区系成分和生态功能类型进行了分析,对第四纪植被进行了重建。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陆地植物105科;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基本骨架,具有温带和热带过渡性质,反映出干湿交替、冷暖更替和水陆镶嵌的古环境特点。点多样性指数显示,北部为22~68个科(属),南部为65~117个科(属)。孢粉植物群划分为13个生态功能类型。运河沿线中全新世森林植被自北而南分为凉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植被带。影响运河沿线第四纪植被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第三纪植物遗存、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早期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在分析参考相关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综述该区域的古环境的变迁。早第三纪珠江口盆地以陆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温凉爽,属暖温带至北亚热带环境;晚第三纪,从晚渐新世到上新世晚期,该区域由淡水湖泊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海、陆交互环境、潮问带或浅水滨海沉积环境、浅海环境等,气候也演变成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四纪,随着冰期、间冰期的波动,沉积环境也分别呈近岸陆面剥蚀环境一浅水滨海沉积环境或浅海环境的交替。香港地区“岗岭山坡”区段属陆面风化剥蚀环境,而在“河谷平原”则由陆面风化剥蚀环境演变为陆面河、湖相或沼泽沉积环境。古环境的变迁主要受太阳幅射脉动状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历史上林草丰美绿荫遍地,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了今天的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核心是恢复和建设植被.因此,必须了解西部生态的历史变迁和植被基础状况.  相似文献   

7.
从植物区系及植物群落上比较研究苏北山丘区植被内部差异,并从气候,岩性,土壤等差异上探讨植被内部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苏北山丘区植被植物区系差异不明显,但在东西方向上植物群系有明显差异,岩性,土壤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但气候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划分江苏植被带界线的新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江苏7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分析了影响江苏植被分布的生态因子,并对照江苏7种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分布的热量指标,以及现在残存自然植被的状况,以寒冷指标(CI)-3.0(℃·月)、-5.0(℃·月)的等值线为基础,对江苏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植被界线的划分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江苏北部古代海堤与海陆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余年来,苏北东部沿海为抵御潮患曾先后筑起过三条海堤。随海水东去,现已沦为历史遗迹,但却为研究苏北东部海陆变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根据古代海堤的分布位置和兴废时间,分析苏北沿海平原及沿江平原的成陆历史及形成因素,探讨海堤兴废与气温、海面变化等因素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江苏南部宜兴、吴县、句容等地的三个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性质和特点。并据此对《中国植被》一书中,关于江苏境内北亚热带植被带南界的画法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一九七四年夏至一九七六年,我系师生接受了煤炭部综合利用局、省煤田勘探公司关于开展苏、皖两省泥炭普查的任务。我们采用三米浅钻作工具,并到有关单位部门搜集有关的钻孔、考古、孢粉分析等资料。工作所及,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全新世以来江苏地理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钻孔资料帮助我们了解全新世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岩性特征。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遗迹、化石、以及古植物孢粉资料,为了解全新世以来的地貌、沉积相等地理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江苏及皖东新生代玄武质岩石岩石化学和矿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岩石化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了江苏及皖东新生代玄武质岩石,初步确定它们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是喜山运动早、中、晚三个岩浆旋迥的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霞石岩以及由分异作用或混染作用形成的碱性辉绿岩、拉斑辉绿岩和方沸正长岩;岩石的碱性程度自老至新、自东向西增强;由于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受硅铝层混染,引起一系列岩石化学和矿物成分的规律性变化。本文还试图根据玄武质岩浆类型和包裹的超镁铁包体,以及普通辉石、歪长石、石榴石大晶体的成分,估计岩浆源的深度,自东向西由35~50公里加深到75~9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3.
遥感图像在江苏镇扬段长江岸变迁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991~1992年美国第二代陆地卫星资料,和1954年、1966年、1981年航空遥感资料等五个时相镇扬段长江岸线图,进行同名点(控制点)扣合并经比较得出结论:本段长江南岸严重淤积,使镇江港封堵;北岸大量崩退,使本段长江槽向北迁移了2.5km.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正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对于其生存状态的调查也引起各方关注。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不幸福的生存状态入手,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社会支持、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其不幸福的原因,能够明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植被与城市植被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植物的性质,特点,以及生境条件,属人工植被类群。  相似文献   

16.
宁陕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地区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是一个以中山为主的山区县。本文对该县植物区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简要分析,划分了森林的12个群系,并对植被的分布规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关注新生代民营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生代民营经济,就是指在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成长起来的新的民营经济的群体。新生代民营经济虽然也属于民营经济之列,但它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到90年代之前所形成的老的民营经济有极大的区别。新生代民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它形成于我国经济从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时期,因此它不是靠市场需求的过度旺盛而拉动,而是靠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市场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区性植被研究工作,解放后才广泛开展,但较详细的植被研究报告和地区性植被图,至今还很少见到。植被与气候、地形、母岩、土壤等有紧密联系,地区性植被研究及植被制图一方面说明了当地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另一方面也阐明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这样,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然植物资源,有根据的引种经济树种和作物,以及合理的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平果县为研究区,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的Landsat系列图像,基于像元-线性分解模型,提取并分析了近20年广西平果县植被覆盖度的总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2010年研究区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60.80%、59.54%、74.30%,呈现出平稳并缓慢上升的趋势.1990-2000年,低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0%~20%范围内增加2.22%);中等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20%~40%增加0.18%);高植被覆盖度呈现降低趋势(60%~80%范围内降低1.65%).2000-2010年,低植被覆盖度呈现降低趋势(0%~20%的范围内降低5.65%);中等植被覆盖度呈现下降趋势(20%~40%降低6.58%,40%~60%降低7.71%);高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60%~80%范围内增加0.49%,80%~100%增加19.45%).其中平果县各个乡镇的植被均处于恢复期,而恢复期较好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和东南部,对于植被覆盖度较好的乡镇,应采取关键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西植被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广西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宗明 《广西科学》1998,5(1):51-57
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地层组成复杂,起源古老,地区差别大;多山,地形复杂,中部有特殊的的弧形山脉;热量和降水丰富且受地形影响大;成土母岩复杂,有地域性成土风化壳,由此,为广西创造了丰富而复杂的植被类型,使广西西南部成为中国特有现象中心之一,使广西产生具过渡性质的热带植被,形成东低西高的植被纬度地带格局,造成犬牙交错的水平分布现象,为广西保存了一批起源古老、残余的或孑遗的植被类型,并造就了广西特有的非地带性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