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关岭三叠系中一奇特的楯齿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淳  O. Rieppel 《科学通报》2002,47(2):156-159
记述了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法郎组瓦窑段一豆齿龙类新属种——多板砾甲龟龙(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 gen et sp nov)。标本为完整的头骨、背甲和部分四肢骨骼。砾甲龟龙的头骨综合体现了欧洲Psephoderma和Placochelys两个属的共同特征,而背甲和腹部的结构则完全与众不同。砾甲龟龙的腹部由分布于两则部分的一系列松散的长形骨板和中部的密集的腹肋组成,这种结构是任何其他豆齿龙所不具备的。另外,该标本头骨中部的一些结构十分奇物,目前还很难对其作出确定的解释,这些结构主要涉及鼻骨与前额骨的界限以及额骨、后额骨与顶骨三者间的关系。就目前的标本看,此前从未在豆齿龙亚目(Cyamodontoidea)中被记录过。这些罕见特征的最终确立还有待于更多标本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辽西义县组禽龙类新属种: 杨氏锦州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筱林  徐星 《科学通报》2001,46(5):419-423
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 yangi gen.et 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早更新世早期的江南中华乳齿象(新种) Sinomastodon jiangnanensis sp. nov.. 中华乳齿象属是迄今旧大陆发现的唯一短颌嵌齿象, 化石主要产于我国, 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更新世. 以前发现于我国更新统的材料只是一些单个牙齿, 现人字洞发现了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及臼齿列等材料, 这是中华乳齿象头骨化石在我国第四系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新种以真象型的头骨、短颌、下门齿缺失及结构相对简单的丘型齿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嵌齿象类, 应归入中华乳齿象属. 新种依颅顶上凸、颧弓升高及关节突高、冠状突位置靠前等特征显然进步于上新世的属型种S. intermedius和S. hanjiangensis, 而臼齿齿谷中无白垩质充填又较更新世的S. yangziensis和泰国的Sinomastodon sp. nov.显得原始, 这反映了中华乳齿象从上新世向更新世演化在形态特征上的过渡性. 依动物群分析, 江南中华乳齿象在长江以南的出现及其由北向南的扩散很可能与第四纪早期我国东部地区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格陵兰岛发掘出两块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化石,并推测这两块化石来自生活在约2.1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其中一块化石的主人属于板龙属.近日,研究者对这两块头骨进行了显微CT扫描,重建了头骨的内部结构,发现这两块头骨的主人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属于板龙属,且与迄今发现的其他所有蜥脚形类恐龙(包括蜥脚类...  相似文献   

5.
贵州三叠纪鳍龙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俊 《科学通报》1999,44(12):1315-1318
采自贵州省安顺地区法郎瓦窑段的鳍龙类化石,并确立其为一新属种-黄果树安顺龙,其没有下颞孔,前颌骨组成吻部的大部分,鼻骨小,鼻孔接近眼眶,说明它是鳍龙类。它的鼻骨被前颌骨向后延伸与额骨相接而隔开,左右额骨愈合,因而归入真鳍龙类。黄果树安顺龙以个体较大,吻部长,上颞孔比眼眶稍小的综合特征而区别于其它三叠纪的鳍龙类。黄果树安顺龙的个体较大,吻部较长,鼻骨与前髓骨相接触,大的松果孔,鳞骨不在上颞孔后相连,  相似文献   

6.
裘锐  汪筱林 《自然杂志》2021,43(2):119-126
窃蛋龙类是一类形态特殊的兽脚类恐龙,它们的头骨高度特化,而且具有护卵习性。窃蛋龙类有很多特征与鸟类相似,对研究鸟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时间没有发现早期物种,窃蛋龙类在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位置还存在很多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以尾羽龙科为代表的早期窃蛋龙类,部分尾羽龙科恐龙的化石标本还保存有羽毛等软组织和胃石,为研究窃蛋龙类的早期演化、生活习性、羽毛及其他软组织演化等提供了重要信息。2019年研究的干戚刑天龙为窃蛋龙类手部和胸骨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11,56(15):1240-1240
象类化石历来引人注目, 但大部分的发现都是一些零碎的牙齿, 完整的头骨少之又少. 最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世骐和邓涛报道了发现于甘肃和政地区的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 新种头骨化石, 该文发表在《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http://earth.scichina.com/cn/dqml.asp)2011 年第4 期上. 这件标本弥足珍贵, 因为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象类头骨化石. 广河豕脊齿象的时代约为1600 万年前的早中新世晚期, 时间已接近于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象类(党河铲齿象下颌, 约2000 万年前), 而众所周知的黄河象的生存时代不过约250 万年前.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俊淳 《科学通报》1999,44(12):1235-1235
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研究在古脊椎动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鳍龙类和鱼龙类很早就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但直到今天对这两个类群的确切祖先及各自内部成员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1~3],它们最初被置于调孔亚纲,目前被认为是特化的双孔类.鳍龙类被大多数人视为鳞龙类的姐妹群[1],它主要包括肿肋龙类、齿龙类、幻龙类和蛇颈龙类,其中前三类仅生存于三叠纪,而蛇颈龙类则繁盛于侏罗纪及白垩纪.蛇颈龙类的祖先很可能是幻龙类,但幻龙类的肩带和头骨腭面特征和蛇颈龙类有较大区别.原来以为是幻龙类而现在归入蛇颈龙类的中三叠世的Pistos…  相似文献   

9.
李岩  张晓晓  李春晓  王世骐 《科学通报》2021,66(12):1527-1538
玛姆象科是象型类两个基本分支之一.然而由于发现材料的限制,学术界对早期欧亚大陆玛姆象类的解剖学特征及系统演化所知甚少.来自甘肃临夏盆地老沟地点的一件中新乳齿象头骨,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件中新乳齿象头骨,也是欧亚大陆发现的第二件早-中中新世玛姆象科头骨,另外一件是发现于法国的苏黎世轭齿象(Zygolophodon turic...  相似文献   

10.
辽宁西部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一新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锦玲  王原  王元青  李传夔 《科学通报》2000,45(23):2545-2549
根据一保存完好的头骨和下颌化石,描述了辽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新型原始哺乳动物:强壮爬兽(新属,新种)Repenomamus robustus gen.et sp.nov,该动物具有发育的齿骨-鳞骨关节,牙齿数目减少,犬齿后齿有前臼齿和臼齿的分化,前颌骨的背突不与鼻骨相连,眼眶中壁封闭等进步特征,也保留了一些类似于爬行动物的原始特点,它是热河生物群已知的3种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种,也是目前已知个体最大的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为研究似哺乳爬行动物向原始哺乳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俊兽(Sinobaatar gen. nov.): 热河生物群中一多瘤齿兽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耀明  王元青 《科学通报》2002,47(5):382-386
记述产自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的一件多瘤齿兽类骨架,是早白垩世保存齿列和四肢信息最多的标本.据此建立凌源中国俊兽(新属、新种)Sinobaatar lingyuan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头骨狭窄,形态原始,无眶上脊和眶后突.齿式为3·?·5·2/1·0·3·2,齿列形态,特别是颊齿与始俊兽属相似,应属于始俊兽科.头后骨骼基本形态与其他多瘤齿兽类一致.第V(足庶)骨只与骰骨相关节,不与跟骨接触,可能代表了多瘤齿兽类的原始形态,并与全兽类形态接近.9块腕骨,与全兽类中的张和兽形态相近,但中央骨大于小多角骨.多瘤齿兽类的齿列演化阶段性明显,中国俊兽的齿列特征介于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的类型之间,而且已知始俊兽类仅发现于早白垩世,因此,新属种的发现表明热河生物群时代更可能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2.
四川早侏罗世恐龙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 1 997年在四川省珙县石碑乡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里 ,新发现的珙县恐龙化石群中的主要成员———石碑珙县龙 (新属新种 ) ,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 .除头骨不完整外 ,其他部分保存很好 .它既具有蜥脚类的一些特征 ,又与原蜥脚类有不少共同点 .它是从原蜥脚类向蜥脚类进化的过渡类型 ,为探索蜥脚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实际材料 ,为解决早侏罗世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与滇中盆地下禄丰组的对比找到了途径 .  相似文献   

13.
辽宁西部义县组翼手龙科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汪筱林  吕君昌 《科学通报》2001,46(3):230-235
记述辽宁西部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下部新发现的一件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化石:秀丽郝氏翼龙(新属、新种)Haopterus gracilis gen.et sp.nov.,根据其低而长的头骨、头部无脊状构造、上下颌前部具尖锐细长的牙齿、长的翼掌骨和短的第V趾骨以及Ⅰ-Ⅲ庶骨基本等长等特征,将其归为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科,郝氏翼龙是热河生物群第1个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骨架,也是亚洲发现的第1个可靠的翼手龙科化石,较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同属一科的翼手龙属进步,郝氏翼龙的发现使翼手龙科的古地理分布由欧洲和非洲扩展到亚洲,生存时代也由晚侏罗世延续到早白垩世,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辐射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研究翼手龙类的进化、古动物地理和地史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刘一龙  纵瑞文  龚一鸣 《科学通报》2020,65(21):2256-2265
记述了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早法门期月骨鱼科(属于盾皮鱼纲节甲鱼目短胸节甲鱼亚目缺棘短胸节甲鱼超科)一新属——布龙鱼(Bulongosteus gen. nov.).新属发现于朱鲁木特组上部辫状河相砾岩和含砾砂岩中,新属的主要特征是:中颈片呈前缘前凸、后缘前凹的三角形,两侧微内凹;副颈片后缘超过中颈片后缘,发育两条感觉管;眶前片加大以致形成眼眶的前背缘,表面具有较为密集的瘤点;缘片前缘加厚形成眼眶后缘, 3条感觉管呈明显"Y"字形;后腹侧片细长.布龙鱼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节甲鱼类,也是缺棘短胸节甲鱼类在陆相沉积中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我国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扩展了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地理分布和生态范围,也表明缺棘短胸节甲鱼类同晚泥盆世众多鱼类一样也是一类广盐性鱼类.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发现一块距今38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属于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物种,这一新发现使过去关于南方古猿的进化假设蒙上一层疑云。湖畔南方古猿的头骨(左)及化石面部重建图海尔一赛拉西等人和塞勒等人报告了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块380万年前的湖畔南方古猿头骨(收集编号MRD-VP-1/1)。化石的表面重建部分叠加在头骨上,表示该物种颅骨区域先前仅有的已知部分,这些来自肯尼亚的420万年前的化石是上领骨(收集  相似文献   

16.
陈孝红  程龙  尹开国 《科学通报》2007,52(14):1673-1677
基于一个呈正、反面保存, 完整愈合的齿圈标本, 描述了产自湖北荆门子陵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发现的旋齿鲨属一新种—荆门旋齿鲨(Helicoprion jinmenense sp. nov.). 标本具有4 1/3圈的椭螺旋形齿圈; 齿冠切叶较宽, 且从3个半齿圈的开始, 宽度大于高度; 中部的高度大于切叶的高度; 基部较短; 外部2个齿圈相邻二齿冠间存在明显的“不被珐瑯质覆盖的间隙”; 复合齿根高度中等, 中央凹槽高度约为同一齿冠高度的1/10; 脉管孔位于齿冠中部靠下; 海绵状齿骨质层发育. 与国外已知的旋齿鲨分子相比, 与H. ferrieriH. bessonowi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但H. ferrieri的切叶较短, 基部较长、复合齿根较宽. 而H. bessonowi除了具有一个相对较宽的复合齿根外, 每一个齿圈上齿冠的数目大于40个, 多于新种每一个齿圈上齿冠的数目. 新种在总体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特点上与中国以往所报道的旋齿鲨类化石不同, 但由于后者模式标本保存的不完备性, 因此, 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种不仅是中国境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完整的旋齿鲨类齿旋化石, 而且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旋齿鲨属化石,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和生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蓝田猿人头骨的特征及其在人类进化系统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5,10(6):488-488
蓝田猿人头骨化石计有完整的额骨、顶骨的大部分(仅缺少后缘及后下角),右侧颞骨的大部分(仅缺乳突部),特别是锥体保存完整,左鼻骨的大部分和右鼻骨的鼻根部,右上颌骨的大部分并附连有第二、三臼齿和左上颌骨的体部和额突部。1964年5月底在蓝田公王岭地点最先挖出的一个左上第二臼齿,从发现于同一地点以及其形态、尺寸、色泽和磨耗程度等完全与右上颌骨附连的第二臼齿相似,可以确定那个牙齿原是连于上述的左上颌骨的。头盖骨、鼻骨、上颌骨和牙齿可以确定都是同一个猿人的。和猿人头骨一起,还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发现猿人头骨的地层层位和古  相似文献   

18.
甘陶河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早前寒武纪基底的重要组成. 主要由中基性玄武岩、砂岩、白云岩等组成. 本文报道了甘陶河群变质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 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087±16 Ma (MSWD=1.3), 其Hf同位素变化范围非常大, εHf(t)值从-7.17到+0.45. 除岩浆锆石外, 岩石中还存在大量约2.5 Ga捕获锆石. 全岩Nd同位素变化范围为+4.0~-0.8. 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中, 所有样品都没有明显的Zr和Hf异常, 部分样品也没有Nb和Ta异常. 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以及随后的地壳混染是这些玄武岩最可能的成因. 野外地质特征、大量捕获锆石的存在、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都表明甘陶河群是在大陆基底上打开的. 结合前人对中部带其他古元古代火山沉积建造的研究, 本文指出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在古元古代时期为大陆裂谷环境, 在太古宙末期中部带地质体和东部陆块已经形成了统一的陆块.  相似文献   

19.
骆耀南  王长生 《科学通报》1999,44(10):1078-1084
报道了1997年在四川省珙县石乡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里,新发现的珙县恐龙化石群中的主要成员-石碑珙县龙(新属新种)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除头骨不完整外,其他部分保存很好,它既具有蜥脚类的一些特征,又与原蜥脚类的不少共同点,它是从原蜥脚类向蜥脚类进化的过渡类型,为探索蜥脚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实际材料,为解决早株罗世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与滇中盆地下禄丰组的对比找到了途径。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三叠纪一新鱼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淳 《科学通报》1999,44(12):1318-1321
产自黔西南法郎组瓦窑段-长鳍型鱼龙类新属种-周氏黔鱼龙,正型标本为一右侧观的完整个体,最主要的特征是特大的圆形眼眶,极短的颞部和异常明显的吻,以及密集排列的锥状牙齿,头后骨骼的描述主要根据副模标本。该标本清楚地显示了周氏黔鱼龙的背段脊有度隆起,而尾部的下弯程度介于三叠纪与株罗纪属种之间,荐前椎数目不少于42。椎体结构表明至少与茬前椎相连的肋骨为双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氏黔鱼龙后肢上的股骨,胫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