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心理是时代的晴雨表,又为审美观念的变迁定下了基调。唐代的社会心理主导倾向依次经历了英雄的、爱恋的、感伤的和讽刺的发展过程,与此相应,其诗歌的审美形态也依次经历了从壮美、优美、弱美到丑的历时流变。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留守经历、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722人。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与留守经历均呈显著负相关;留守经历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揭示,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可解释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提升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关系,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建议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的教育视角入手,不断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以贵阳市花溪区为案例地,通过构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对旅游地社会-生态复杂系统中的脆弱性、应对能力和恢复力所呈现年际变化态势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16年间,旅游地总脆弱性测度值曲线变化总体呈上升态势,处于低级和中级2个等级,依次经历了较平稳阶段、上升阶段和快速增加阶段,以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为主;2)2002-2015年间,旅游地总应对能力测度值曲线变化依次经历了上升阶段、平稳阶段与再次上升阶段,基本上处于低级水平,2016年后跨越到中级水平,受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应对能力的共同影响;3)2002-2016年间,旅游地总恢复力测度值曲线变化依次经历了较平稳阶段和平稳上升阶段,处于低级与中级2个等级,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恢复力对旅游地总恢复力影响较大。针对研究区实际,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维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带班的经历,揭示了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并采取了一些心理疏导措施。从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用温暖和热情帮助他们摆脱心理上的障碍,并呼吁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人口的老年化 ,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针对老年病人生理和心理的衰老变化和患病的特点 ,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将成为护理的新课题。笔者通过干部病房对老年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 ,对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有所体会 ,现介绍如下。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我院干部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是 6 0岁以上的离退休干部。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经历 ,都曾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 ,这种特殊经历决定了他们具有一般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1.1 敏感与失落感患者离退休前都是各条战线的有功之臣 ,在社会上、家…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受到个人心理发展、社会互动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文化群体、环境群体,其道德社会化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在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社会化以及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面临来自学业、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由于社会经历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因此如何疗愈大学生的心理创伤,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创伤现状,汇总了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应激源及其常见表现,进而提出运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疗愈大学生的心理创伤,以便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一颗社会毒瘤。任何腐败分子从有所作为到渐进蜕变和最后堕落犯罪,经历了从认知扭曲到内在自我迷失再到外在腐败行为的转化三个心理阶段,贯穿了既相对独立更递增强化的三大心理机制。腐败的心理防治,在于寻找腐败防控对个体心理的干预点,既要体现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又要体现心理的整体性,实现有机统一,从而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11.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丑在审美领域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能彰显现实,真切写出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且对于丰富艺术表达样式和美的衬托有它独到的一面.这无论在艺术理论上还是艺术实践上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语码转换,是文化的交流,亦是审美观的交流.因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语言之美在译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为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魅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如在汉英翻译中采用注释法、增益法、替换法、引申法等进行审美补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入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略论文学美     
文学的本质审美属性决定了文学最重要的价值是美,包括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文学美是绚丽多彩的,呈现为真实美、情趣美、独创美;文学美是流动、发展的,作为美的创造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以新貌新质的美提升时代和读者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6.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美育有其必要性。英美文学课教师应坚守 自己的阵地,充分利用英美文学作品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以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与 时俱进的美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神话作为体现早期人类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仍处在萌芽状态,但在其故事内容中却蕴涵着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悲剧美和崇高美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美学特色,其艺术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学美学的观点,发掘几何学中的美.阐明了几何学中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涵及表现.几何学中的美是几何学理论自身发展进步和完善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