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点电荷在无限大均匀电介质中的受力问题,对球形点电荷的受力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对任意形状点电荷的受力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稳恒电场的讨论(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载有稳恒电流直导线内、外对电场分布的讨论 ,分析稳恒电场和静电场的区别和联系 ,进而说明静止点电荷在载有稳恒电流直导线附近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电量有限的点电荷与导体球和电量无限小的点电荷与导体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同时澄清了以往人们对该问题的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于获得平面内不共线的点电荷体系的电场线方程的解析式十分困难,用传统的解析法模拟平面内任意点电荷体系电场线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结合电场方程和泰勒展开式,利用电场线的性质,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模拟点电荷体系的电场线,打破了解析法模拟电场线的局限性,适用于平面内任意分布的点电荷系统。首先对这种新的模拟方法进行了公式推导,然后给出了模拟算法,并用Mathematica对两种平面内的三点电荷体系的电场线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5.
讨论点电荷在带电球体所产生的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得出了点电荷的运动为简谐振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点电荷的电场公式和叠加原理,求解了直线上点电荷系的电场线方程,利用M atlab软件做出了电场线图.  相似文献   

7.
通过点电荷电场中接地导体球面上的电荷分布,对两种绘制一维点电荷系电场线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介绍应用MATLAB画点电荷的平面和立体电力线和等势面(线)的方法,还介绍点电荷对的平面和立体电力线和等势面(线)的多种画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应用MATLAB画点电荷的平面和立体电力线和等势面(线)的方法,还介绍点电荷对的平面和立体电力线和等势面(线)的多种画法.  相似文献   

10.
依据静电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讨论了等量同号和等量异号点电荷中垂线上电场和电势分布的特点,得出结论:等量同号点电荷中垂线与该电荷系统的电力线重合;中垂面上电力线呈辐射状分布;等量异号点电荷的中垂线是该电荷系统的等势线,中垂面是等势面。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两个相互运动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洛仑兹力,得到了洛仑兹力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两个电荷点之间的洛仑兹力的力学特性,证明了洛仑兹力不服从牛顿第三定律,同时说明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成立条件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的材料系数具有一定的对称性,通过Fourier变换求出了半空间受法向点力与点电荷时的Boussinesq解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相应的势函数。文中直接从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出发,运用Fourier变换把偏微分方程组转换为代数方程组。利用线性叠加原理,通过求解两组代数方程组,从而分离出点力与点电荷的耦合作用。文中的方法具有直接性,取代了具有试探性的半逆解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一个无限大导体平板和一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问题。利用一个在平板后面等距离、但符号相反的镜像电荷的等效场情况来确定点电荷与平板之间的引力,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离变量技术,对无限大接地导体平板间点电荷的静电场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空间的场分布、平板上的面电荷分布及总电量、平板对点电荷作用力的解析计算式。通过对所得结果的一系列数值模拟,丰富了解析求解的研究内容,同时研究方法对于类似静态场问题的分析求解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库仑定律中的真空条件不是必需的成立条件,应用库仑定律也可以求解有介质存在时点电荷所受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表面电荷实际上存在纵深分布的情况出发,通过特例,定量讨论了一般电磁学教材未曾触及的导体表面场强和场力问题。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证明了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都是唯一确定的。当讨论点电荷、线电荷、面电荷所在处的电场强度时,应该使用电荷体分布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了等离子体对周围空气施加的电动体积力的分布;借助电子天平测力实验对电动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单摆实验则进一步认识了尖端电极放电所产生的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动力集中裸露电极边缘以及等离子体生成区域附近;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力水平方向分力与激励电压之间是线性关系、电极的连接方式对电动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许多普通物理教材中所给出的一对等值同号电荷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电力线图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这两种不同的电力线图实质上都是正确的,而在这些教材中对电力线性质的归纳却是不完备的,忽视了奇异点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