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静文 《科技信息》2007,(31):238-238,246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现象。文化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目标语思维的能力。隐喻与文化是不可分的,隐喻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所有的经验都在文化中呈现,我们在其中体验这个世界。因此作者认为可以结合隐喻与文化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原则去思考学习并掌握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隐喻(metaphor)是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又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既是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隐喻对人类发展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事物至关重要。本文就隐喻的认知功能及中西文化的隐喻比较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广泛地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中。对其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将有助于学生隐喻文化的学习,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作家、评论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文学手段,但日常生活中,也到处可发现隐喻的影子。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丰富的隐喻现象,并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出鲜明的共性与个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和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语言的了解和认识已不能只局限于字面涵义,而应当更多挖掘其丰富且更为深刻的修辞及文化意义;另外,隐喻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用地道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表达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学习语言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非常重要.探讨了在英语阅读中培养隐喻能力的可能性,以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语篇整体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导入和对比等方法来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认知系统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里隐喻的用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隐喻又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都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所共有的语言现象。但隐喻同时也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这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有着诸多的不同。本文着重阐述了三种隐喻翻译方法,即直译、套译以及意译。  相似文献   

8.
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的隐喻现象也是大相径庭的。而某个相同的和文化有关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暗含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如果缺少文化信息和当时的具体语境,都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理解起阻碍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的渗入,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把握能力,这些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浅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澎 《科技资讯》2006,(16):103-104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的分析比较,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英语隐喻的可译性问题作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能指和所指的角度看隐喻的符号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英汉语之间隐喻的翻译,特选取符号学的符号概念来研究不同来源的隐喻的翻译.具体从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层面,包括字词、句子和语篇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几种从符号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研究发现,从符号的角度能更准确更恰当地实现英汉语隐喻的翻译,希望能给符号学与语言翻译实践进一步的结合带来一点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政治辩论这一特定的文体,以二零零四年布什和克里的第一场总统辩论赛文本为语料,尝试着把语气隐喻作为一种视角,旨在分析政治辩论语篇中语气隐喻的言语功能。试图说明语气隐喻不仅是政治辩论的一种语言特色,而且对实现辩论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和感悟,更有效地提高他们对目标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词汇有三种不同的隐喻形式:结构隐喻、时空隐喻和实体隐喻。要很好地理解和翻译英语,就必须正确地理解英语词汇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隐喻性思维角度对比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和语篇功能。英语是综合语型语言,可通过多种方式添加词缀隐喻化为名词。汉语属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汉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一致地体现过程或特性,隐喻地体现事物,它与英语的差别在于它从过程或特性转化为事物缺少形态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句法功能,词本身形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名词化隐喻不仅在英汉语篇中大量出现,而且都具有使语篇衔接、客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韦璐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1-112,56
习语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构建了人类的语言.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隐喻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8.
从日常生活语料中取材,对英、汉时空隐喻进行共性与个性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英、汉时空隐喻取象、认知的共性与个性。时空隐喻的共性源于人类思维与生活体验的共通性。而个性差异则源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等。时空隐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同时使学生增进了解语言、文化、认知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有关动物的概念隐喻,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喻意。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既是语言的使用形式,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此,在认知观照下隐喻既是语言形式,也是思维方式;同时隐喻本身反映了文化,因而隐喻成为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统一的三维有机体。借助隐喻的三维关系图式来解读英汉隐喻的异同是一种可行的尝试。英汉隐喻的相似性表现于隐喻的产生机理和语言结构类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表现于英汉民族的文化迥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