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翻译中进行再创造 ,必须从语言学和翻译的关系切入 ,才能使文学翻译在深入剖析原文的基础上对原作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 ,并充分发挥译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终使译作超越原作。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灵魂,也是文学翻译的灵魂.原文的美学构成——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是判断美学价值的依据和传达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将作品的艺术意境忠实而通顺地传译出来需要按照原文不同的美学构成,以"形似"或"神似"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审美主体的再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是语言和文学互输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使读者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外贸知识”,丰富译入语语言和译语文学。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殊途同归,应兼收并存,共同为再现原文文学色彩、艺术风格、体现文学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4.
指鹿为“马”的例子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屡见不鲜,当无法保留原文的“形”,同时又为了尽量保证原文信息传达的效果,译作家们往往在译文中以另一种近似的“形”取而代之。显然这种作法是对原文的背叛,而译作者对原文的这种叛逆性再创造,赋予了原文一个完全崭新的面貌。 随着翻译事业的不断繁荣,世界文学间的相互交流越发频繁,而创造性叛逆的翻译就更加突出了。细究根由,这一现象有其存在的必然。笔者就此想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在文化,语言及译者的特点等几方面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的重要理论。其中的"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是此理论的核心。"目的法则"可以解释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现象。但文学翻译再创造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是由"忠诚原则"来制约的。目的论中的这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对文学翻译再创造及其创造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6.
武会芳 《黑河科技》2003,(4):131-132
翻译本身是译者对原文的再创造过程,受译者对原文语言社会背景,作者及其创造目的了解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本身所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及目标读者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将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翻译过程出发来分析翻译作品的历时性。  相似文献   

7.
侯珺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4):100-101
在英汉、汉英翻译中,适当使用扩充手法有其必要性和有效性,翻译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译文既要忠实原文又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和创作都是文学手段,文学翻译中具有创作性。好的文学翻译中需要创造性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创作或再创作。要让译文读者在其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章,对原文的忠实与创造性叛逆都是必要的。在对原文精神实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叛逆将原文用目的语贴切而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本文引用了散文翻译与诗歌翻译的例子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性,从而论证了文学翻译是具有创作性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者的个性主要是由“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这一翻译的基本特性决定并通过译入语所必然会具有的时代性以及译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所展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也必将与时俱进,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兰兰 《科技信息》2010,(31):198-201
风格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译本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在译者主体性理论关照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姚乃强《红字》译本的风格在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层面的传达。通过分析发现译本的风格与原文风格基本和谐一致,于是原文的风格得以在译文中重塑。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译者尽可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译文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件难事.古今中外许多翻译家和理论家提出不少切合本国语言实际和阅读欣赏习惯的翻译理论及其方法,有的侧重于忠于原著,有的偏向于富于艺术性的"再创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从比较文学译介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之不可避免及其对于不同民族文学交流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琳琳 《科技信息》2008,(15):225-225
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再创造性发挥着很大作用。本文指出语言层面的等值翻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又对翻译者提出了难题,这就要求译者进行再创造。总之,文学翻译总是要最大可能地再现原作。  相似文献   

14.
自"文化转向"之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文化地位得以确认。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贯穿着整个翻译过程,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译者对相应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的创造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梁四琼 《科技信息》2010,(12):148-148,150
《简·爱》是由一位女作家著述反映女性抗争命运的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为追求自由和平等敢于向社会和世俗挑战的平民女性形象。文学翻译是艺术性的再创造。本文力图通过两个译本,分析男女两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传达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理论看文学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接受理论观照文学翻译过程,发现无论在理解还是转换阶段,译者的主观创造都不可避免,从而指出以原文为依归的单一翻译标准是不现实的,文学翻译标准必然是多元性的.  相似文献   

17.
陶静 《科技信息》2007,(31):25-26
文学作品翻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形象传递。译者首先阅读原文并积极勾画心理形象,然后将自己解读的形象编码为目的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前结构,目的和表达能力都会影响原文形象的传递。以下便主要以作为文学精华的诗歌翻译为主,具体考察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形象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媛媛 《科技信息》2011,(36):178-178
从信息转换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在于和意义相比,信息更具客观性。中英文在信息结构、信息分类、信息地位和审美效果方面有所不同,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保留原文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根据原文和译文各自的信息特征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重要而特殊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障碍和影响,并提出几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几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