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拓扑指数法,确定了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与物性的定量关系,可从碳原子数直接预测物化参数.同时为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晚新生代红层沉积及其发育,但对其成因尚不清楚.通过籍由分子标志化合物中的正构烷烃对天水盆地新近系红土的成因进行探讨表明:天水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3,正构烷烃的主峰碳主要集中于低碳的nC16、nC18,高碳峰主要集中于nC25与nC26.nC27/nC31、nC31/nC17、Paq等参数的综合分析表明天水盆地新近系红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水生来源组份,推测它们可能系滨浅湖沉积物经后期改造而成,天水盆地新近系红层可能为水成起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湖北鹤峰走马葛仙米分布区土壤中检测出了微量的正构烷烃.三个剖面土壤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反映出正构烷烃的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的特征;表层碳优势指数CPI值在8~18范围,CPI的变化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明显递减,在深度为40cm以后,CPI值在0.24~5.55范围内,三个剖面深度为60~80 cm处,C15-C21/C22-C33比值都出现极大值.这一比值在三个剖面上表现出多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现代木本植被叶片正构烷烃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常见8种乔木及3种灌木植物叶片,利用气象色谱分析,开展现代木本植物叶片正构烷烃主峰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常见8种乔木植物正构烷烃的主峰分布均以C27或C29为主峰,5种灌木植物中3种以C29为主峰,2种以C31为主峰.乔木植物叶片正构烷烃的分布与前人沉积物中木本植物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及其生物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鄱阳湖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探讨其沉积有机碳的生物源.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距离湖区村庄越远,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减小.沉积正构烷烃以短链烃占绝对优势,正构烷烃C21-/C22+值大于1,(C15+C17)/(C23+C25)值大于2,表明正构烷烃的生物源主要为湖泊菌藻类,且菌藻类生物量贡献的沉积物正构烷烃大于水生沉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湖泊沉积有机质包括湖泊自生源和流域陆生源,在使用总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等指标时须有效区分其生物源.鄱阳湖沉积正构烷烃携带了明确的生物源信息,是湖泊生态环境研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从6种不同采集期的艾叶中提取正构烷烃,并比较其成分和含量,寻找艾叶的最佳采收期,采用梯度溶剂萃取法提取了艾叶正构烷烃,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不同采集期艾叶的正构烷烃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C31,不同正构烷烃含量呈明显的奇偶优势分布,3号和4号长链正构烷烃含量较高.故6月上旬为艾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尹双良  韦勇  朱良 《甘肃科技》2006,22(12):42-45
从柴油对降凝剂感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对长庆石化公司基础柴油对降凝剂感受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通过改变柴油基础油的组成从而改变基础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改善了柴油对降凝剂的感受性;利用柴油降凝剂技术,混合柴油冷滤点降低1-3℃。  相似文献   

8.
重点研究南海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南海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分布和来源,其中正构烷烃分布在C16-C33奇偶优势不明显,结合其轻重比值,显示有机质的输入在大部分站位以海洋源为主,在一些站位陆源输入的贡献也比较明显,海源输入中又以藻类等有机碎屑的贡献最大,在南海沉积物中共检出60余种环芳烃,高环化合物(四环和五环)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一些陆源特征标志物如惹烯,烷基屈等化合物被  相似文献   

9.
建立气相色谱-正构烷烃多内标法准确检测苯系物的新方法,研究苯系物色谱分离多个内标物选择的依据,优化实验条件.样品经二硫化碳解吸30min,毛细管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正构烷烃辅助定性,以正庚烷为内标定量.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7 5~0.701 2mg/mL、0.017 3~0.693 5mg/mL和0.017 2~0.688 9m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7和0.999 9(以正庚烷为内标).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4μg/mL、2.49μg/mL、1.45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1.0%、0.1%~3.8%和0.2%~1.5%之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消除复杂基体的干扰,定性定量准确,简便快速、实用性强,可用于室内空气、胶水和油漆等多种样品中苯系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湄洲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正构烷烃组分及来源进行研究,于2008年4月在湄洲湾肖厝沿岸布设5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水水样,采用层析柱分离、气相色谱法对水体中正构烷烃组分进行了分析.发现溶解态的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为C8~C36,其中C11和C18浓度较高,正构烷烃总量为1.22~1.55μg/L,平均值为1.35μg/L.同时通过分析正构烷烃的碳优势指数、奇偶比等分子组成特征参数,发现湄洲湾肖厝沿岸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外源性石油污染的输入,少量来源于生物的输入.  相似文献   

11.
硝基苯高效降解菌群对硝基苯好氧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硝基苯为环境有毒有害物质,好氧条件下硝基苯的生物降解主要通过部分还原途径.吡啶甲酸作为副产物出现在硝基苯的部分还原途径中.生物毒性大,阻碍了硝基苯的降解.本实验分离出3株在好氧条件下以硝基苯为惟一碳、氮、能源的菌株,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微白黄链霉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胶红酵母)和Micrococcus luteus(藤黄微球菌),并借助其完整细胞考查了由上述3株菌混合而成的菌群对硝基苯的好氧降解.结果表明:硝基苯经部分还原生成2-氨基酚,2-氨基酚再进一步开环降解.在2-氨基酚开环过程中,有吡啶甲酸生成,毗啶甲酸被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超声波/H2O2/金属氧化物体系中,金属氧化物(CuO,ZnO,Al2O3)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H2O2/CuO体系效果较好。对超声/H2O2/CuO联合作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反应液的pH值、硝基苯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的变化对其降解效果没有明显影响;硝基苯的降解效果与其初始浓度有关,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有界的平面三次系统,证实了(1)其有限奇点的5-4(5个奇点指标为+1,另4个奇点指标为-1),3-2,2-1,+1四种分布均可实现;(2)仅有一个指标为+1的有限奇点的有界三次系统至少有11种类型;(3)赤道附近轨线拓扑结构相同的有界三次系统它们有限奇点的分布可以有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4.
寻找并配制苯甲腈和正十四烷溶液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组成,用折射率方法测定共存曲线.在离临界温度11.4 K范围内测定了温度-折射率数据,通过计算临界指数β和指前因子B,结果与3D-Ising模型的理论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对自动控制系统理论中的临界点及奇点的定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性活性炭纤维及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提高活性炭纤维(ACF)对硝基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吸附、提高活性炭纤维的利用率为目的,对活性炭纤维进行了改性处理.对改性ACF的吸附性能、实际废水处理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ACF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并且再生工艺简单,可以重复使用多次.改性ACF作为处理含硝基苯类废水的吸附剂,可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用二次曲面方法求解多机系统故障临界清除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多机系统故障临界切除时间的求解精度和保证确定的误差方向,该文在主导不稳定平衡点处利用空间二次曲面来近似局部稳定域边界,根据持续故障轨线与空间二次曲面的交点来确定系统的故障临界清除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固定的误差方向和较高的计算精度,误差基本能控制在10%以内,能够对系统的故障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另外,在网络中发生故障时计算性能可能没有切平面方法好,这方面的理论根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株硝基苯高效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在微宇宙模拟系统和卵石接触生物氧化法模拟系统中对硝基苯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微宇宙模拟系统中适宜降解的温度为25℃~30℃,pH值为7.0~8.0.在此条件下,8 d内能够将10mg/L的硝基苯完全降解.底泥和光照条件能明显促进硝基苯的降解,硝基苯降解产物亚硝酸根离子在模拟系统中会被其他的生物利用,积累量相对减少.低温下,虽然硝基苯的降解率较低,但降解菌对硝基苯仍保持一定的降解活性.在卵石接触生物氧化法模拟系统中,降解菌菌膜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易发生菌膜脱落现象.实验结果可为硝基苯微污染地表水和突发性事故造成的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如下一类带临界指数的非局部问题:{-(a+b∫_(R~N)(|▽u|)~2dxΔu=μ(|u|)~(2~*-2)u+λf(x)|u|~(q-2)u x∈R~N u∈D~(1,2)(R~N)烅烄烆)其中a≥0,b,μ0,N≥4,1≤q≤2,2*=(2N)/(N-2),系数函数f∈2*/L~(2*-q)(R~N)满足一定的条件.当1≤q2,N≥4时,利用变分方法和临界点理论获得了该问题的无穷多对解;当q=2,N=4时,利用山路引理获得了该问题的1个正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