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二》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种两种、新纪录六种和新分布两种。新种为展生银耳(Tremella,effusa Peng sp.nov.)与尖峰拟黑耳(Exidiopsis jianfngensis Peng sp.nov.)。新种和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新分布种与前人记载无多出入者,就只列名称和新产区.除个别外,大都有附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三》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种两种,新纪录七种。新种为黑褐德克耳(Ductifera nigro-brunnea Peng sp.nov.)与黑蜡壳(Sebacinafuscata Peng sp.nov.)。新种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属》一文之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科(Tremellaceae)的11个种,全为我国新纪录,包括波多耳属(Bourdotia)、德克耳属(Ductifera)、拟黑耳属(Exidiopsis)三个新纪录属和版纳拟黑耳(Exidiopsis banlaensis Peng sp.nov.)、勐仑银耳(Tremellamenglunensis Peng sp.nov.)二新种。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地理分布记载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各部密度分布大体呈一系列高低变动的“M”形曲线,有两个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体和回肠,其中胃体分布密度最高;而在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分布密度较低,其中食管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呈锥体形和梭形,多位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之间或上皮细胞基部,还有的位于固有层中.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黑眉锦蛇小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rimelis银染法对黑眉锦蛇小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分布密度:十二指肠:5.42±3.45;空肠;3.12±2.31;回肠:1.21±1.41;(2)嗜银细胞形态:嗜银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一般分4型,在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多为A型和AB型,此外还有少量B型,在空肠此细胞多为A型和AB型,回肠此细胞多为A型,各部分嗜银细胞皆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色二孢属(Diplodia Fr)的3个种。其中1个种是我国新纪录种:扬生色二孢(Diplodia gangrogene);2个是国内已记载的种:桑假壳霉(Diplodia mori westd)、松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sm)kickx]。笔者对新记录种形态特征做了描述,对已知种的国内寄主新纪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做了记载。  相似文献   

7.
棕黑锦蛇(E.schrenchi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棕黑锦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和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或固有膜,梭形嗜银细胞两端都有突起,分别伸向肠腔和固有膜,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嗜银细胞兼有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鹌鹑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小肠密度较大,直肠次之,盲肠最少。小肠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肠腺上皮之间,在肠上皮之间分布较少。直肠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细胞之间。在盲肠的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结缔组织内。嗜银细胞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锥体形,椭圆形,梭形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纪录甘肃天蛾科昆虫29属,63种和亚种,其中省内新纪录6种和亚种。区系分析表明,甘肃天蛾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可分为7个分布类型,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居多,占49.2%;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可分为26个分布类型,并集中分布于复合区内,计46种,占73%,以华中,华南区分布类型居多。本文并对甘肃天蛾科昆虫区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对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位置及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段嗜银细胞呈梭形具有突起,而其它部位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嗜银细胞多分布于粘膜上皮细胞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除食管未见嗜银细胞外,消化道其它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近似呈字母“M”形.根据其嗜银细胞形态,认为家兔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两种分泌方式.本文还结合家兔的食性、消化特点对嗜银细胞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红耳龟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层和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固有层或腺泡腔.  相似文献   

13.
在赤链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波浪形,其中胃幽门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体次之,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梭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赤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赤链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白眉蝮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分布密度从食管到幽门逐渐升高,到幽门达最大值,从幽门到直肠又逐渐下降.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嗜银细胞具有内、外、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琼山地区凤蝶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1993-1998年期间对琼山地区的凤蝶种类、种群数量及季节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共记录了凤蝶科昆虫7属18种,其中柑橘凤蝶为海南岛新纪录,金裳凤蝶为国家保护的种类.研究表明该地区蝶类发生最盛期为9月下旬、12月上旬,与热带山地雨林有明显区别.植被类型及季节性变化是决定该地区蝴蝶种类组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家鸽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在光镜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峰高程测定、古基因组...  相似文献   

18.
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消化道嗜银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红点锦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分布密度:食管:7.5±2.64;贲门:15±4.68;胃体:22.4±6.07;幽门:50.65±8.79;十二指肠:33.8±7.85;空肠;23.55±6.55;回肠:27.15±5.01;直肠:7.7±3.47;(2)嗜银细胞形态:嗜银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一般分4型:A型、B型、AB型和NP型,各部分嗜银细胞均分布在消化道上皮细胞之间和胃腺、肠腺上皮细胞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较系统地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25个市、县、地区的46种蜻蜓。它们隶属2亚目、7种、31属。其中黑龙江弓蜻(Macromia manchurica Asahina)的雌虫是该种的配模新纪录,将另文发表;琉璃蜓(Aeschna nigroflave Marthi)、大斑弓精(Macromia daimofi Okumura)二种为中国新纪录;联纹小叶春蜓(Gomphidia confluens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千山和黑龙江省帽儿山为调查区,对中国东北异翅亚目昆虫进行了采集、鉴定和整理.共记录东北异翅亚目18种的分布记录,其中有东北新纪录种3种.这些信息是东北异翅亚目区系研究的重要积累,也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