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来,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了4万亿度的高温,这个匪夷所思的数字让人很难想象。4万亿摄氏度的高温是如何“测”出来的,这样的温度意味着什么?温度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又引人入胜的话题,当我们说温度时我们在说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0,(7):50-51
现代生活得节奏很快,以至于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有些孩子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那么我们怎样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3.
术语命名中的隐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并不尽如人意。“小眼镜”占同龄人比例的持续攀升这个教育现实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制度设计上是失败的:我们据此而实施的基础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不用说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了。对于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问题,社会各界已经给予了高度关注。与这个问题同等重要的是,在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处于国力竞争中心位置的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与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等学术创新相对接、相衔接?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究竟能够有多大的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对于这样一些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恐怕我们还从未真正思考过。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3,(23):48-48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脾气很好,一般很少发脾气。可是你知道吗:明明大多时候是很温柔和顺的一个人,有时候却忽然会忍不住就飙火了,凶起来的时候可能连杀人的冲动都有:明明是挺活泼的姑娘一个,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适合发挥的时候,却安静得就像哑巴一样……这样的性格突然转换的背后。是否有着心理上的问题呢?我们来看看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3):46-49
事情已经发生,或许(他)已经走了,或许(他)还和我们在一起,或许(他)还是封锁住自己,或许(他)好像没事人儿般;可是我们——全家人的心却仍吊挂在半空中,我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会变成这样,还有这个家怎么会变成这样?部份家人说:我还是没办法相信,我还是不能接受,我没办法忘了他,我想他,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11):47-47
正刷牙是我们每天的例行动作之一,可平常却很少有人低头看看手中的牙膏是什么样的。在心理学家看来,挤牙膏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成为一个人的性格衡量器。有些人总是从管尾开始挤牙膏,而且小心翼翼、动作轻柔,每  相似文献   

8.
成功,是一个既简单却又复杂,平实而又玄妙的字眼。它的简单在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乐此不疲;它的复杂在于心无旁骛地把这件事坚持下去,并成绩斐然。我们总是惊羡成功之花的明艳与荣耀,却往往忽略了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血雨和汗水。在这浮躁的年代里,有些人却能淡泊明志,静心精业,上下求索,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圣洁的光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陈钟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本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医师。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全国城市发展战略思想学术讨论会,在这个讨论会开幕的时候,我只想利用这个机会讲一个城市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关系问题。因为,也许有同志会问:城市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应该回答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有一个特色,不但国外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学者不一定了解这个特色,就是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个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我们不但注意研究天然的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过程,而且注意研究人工的自然,研究人如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个特色可以说很早以前就有  相似文献   

10.
刘戈 《科学大观园》2010,(23):68-69
当我们梳理历史的肘候,哪些事件会成为历史的里程碑或者分水岭呢?有些时候是一场战争,有些时候是一个会议,有些时候是一份宣言,有些时候是一个科学发现,有些时候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2,(24):57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美国科幻影片《黑客帝国》,看完之后有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恐惧感,那就是我们是否事实上真的生活在一个由超级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宇宙中。而今有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称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辨自己究竟是否身处虚拟现实的宇宙之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西拉斯·比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对于宇宙的模拟,不管多么逼近现实,总是存在着局限性。而要想分辨出这种局限性,方法就是对我们自己进行模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1,(1):12-12
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健康媒体,一边却是公众对健康常识的缺乏,究竟谁贪污了健康信息?今天这个专家这样说,明天那个专家那样说,究竟谁能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今天出现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0):42-42
研究人员发现,我们与生俱来就能通过观察一个男人的长相,判断出这个人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但我们却不能对女性进行相同的推断。捷克的这个科研组承认,还也不清楚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但它显然不是基于面部特征排列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3,(19):50-51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脾气很好,一般很少发脾气,可是你知道吗,明明大多时候是很温柔和顺的一个人,但是有时候却忽然会忍不住就飙火了,凶起来的时候可能连杀人的冲动都有;明明是挺活泼的姑娘一个,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在适合发挥的时候。突然安静得就像哑巴一样……这样的性格突然转换的背后,是否有着心理上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们研究会的理事长,我没有理多少事,主要理了一件事,就是保卫科学精神。所以我要讲讲这个问题,虽然与王国政同志的工作报告会有重复,但是,我亲历的事会讲得准确些,对他的报告是个补充,报告中讲的有些我就不讲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为什么有些人是超级球迷,而有些人看球就会觉得很无聊?在看球的同时,我们的大脑都发生了什么呢?所有令人快乐的事物都能让我们大脑中的伏隔核释放出多巴胺。当多巴胺被释放时,我们的大脑会试图记住这个导致多巴胺释放的事件,以便于我们再次获得快乐。或者说,我们能够预测什么事物能够让我们快乐。而当我们下次将要经历愉快事件的时候,那些被大脑记  相似文献   

17.
不光是在我们脸上才会出现皱纹,大自然中到处都是褶皱。大到喜马拉雅山,小到DNA,万物都被折叠着。研究人员正试图解密这个普遍的造物法则:谁能真正读懂褶皱,那他就掌握了许多突破性革新的钥匙。无处不在的褶皱有些皱纹在皮肤上划出深深的印记,有些就像是铅笔划出的细线,有些直得就像是用尺划出的,而有些则弯弯曲曲。当我们面对镜子做鬼脸的时候,我们能完全控制我脸上的各种“地形”。而一旦恢复原状,我们会意识到,原来主宰着我们的脸的其实不是我们自己,而是生活。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它的印记,这就是:皱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更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之休戚相关的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个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研究领域里,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敢为人先,不畏艰险,在自己的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耕耘着。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邓中亮教授就这样一位心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有一个很有名的“沙草产业理论”:占中国25%土地面积的沙漠里至少蕴藏着几千上万亿的产值。应该因地制宜,搞“多用阳光、少用水”的高效农业,这样能让沙漠变绿洲。这个理论将一个人给迷住了。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的时候,不时会碰到一些怪字,查《新华字典》找不到。比如日本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过哲郎,这个“过”字就不多见。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日语原文和翻译过来的汉文不是一个字,比如日本前首相小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