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青  张华 《世界知识》2012,(16):23-24
一直以来,台湾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是"不与大陆联手",自行维护钓鱼岛主权,但随着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在两岸执政当局之间,对于联手保钓也存在一定的默契。两岸官方存在一定默契两岸执政当局之间虽无公开的合作保钓行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默契。一是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的政策默契。目前,两岸仍未就台湾的政治定位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存有一定的分歧。日本  相似文献   

2.
严、王之争不仅彻底影响了王世贞的政治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他后半生人格心态之发展。随着严、王之争的展开,王氏以文章垂名不朽的人生志趣逐渐确立;严、王之争也改变了王世贞的文化心态,庄禅思想对王世贞文化心态的渗透使其形成出禅入玄的人生态度。心态的转变使王世贞的眼光更开阔,对于复古与创新、尊雅与尚俗之间的关系理解得也更为透彻,这使他超越了前后七子的其他成员,成为复古派中转变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陈冬纯 《科技信息》2009,(10):103-104
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乔姆斯基理论之争为出发点,阐述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辩证统一的关系,论证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特征。同时,针对乔姆斯基语言学批评的方法问题,分析语言学批评对话性的特征和学术交流的功能,论证语言学批评的社会属性,阐述语用和情态在语言学批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期以来,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表态出现明显变化,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进一步明确,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不再强烈坚持“先经后政”,强调台湾“没有只经不政”,对“习马会”的态度也从消极回避转为积极。马英九的这些表态与转变,是否预示着其两岸关系战略的重要调整?“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的再定位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敏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有车一族的不断涌现,"车位之争"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区车位的归属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一项具体制度,该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和谐。我们必须运用建筑物区分所有理论,建立位阶较高的法律制度,对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武德年间的储位之争中,不仅李世民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文学馆,而且李建成、李元吉也建有文学馆;贞观后期李承乾和李泰的储位之争中,李泰由于太宗的宠爱而设立的文学馆,成为他扩大声誉、储备夺嫡力量的载体。唐初文学馆的建立,使太子诸王之间的竞争由政治扩展到文化层面。随着唐中期太子诸王权力的削弱,王府文学馆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国美是中国家族企业中的明星代表,其发展凝聚着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所有特色。这场以控制权争夺为焦点的国美之争是中国后二十年市场经济进程中各类矛盾内涵的历史浓缩,其走势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国美之争为案例切入点,深入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经理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其对中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这次"撞船事件"再度引发争议,也再次促使人们去了解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历史真相的来龙去脉。2010年岁末,日本共同社中文部《共同网》、日本亚洲通讯社和日本新闻网评选出"2010年日中关系十大新闻","日中撞船事件引发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9.
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是洋务派与顽固派就洋务运动进行的一次较为激烈的争论。争论开始于奕诉等人要求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并招收科甲正途出身者入馆学习这一提议。顽固派认为洋务派这一提议有违于传统治国之道,事实上则是担心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会危及自身的政治地位。慈禧太后的态度及其产生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洋务运动的阻碍。虽然从表面上看争论以洋务派的胜利告终,但是这次争论反映了在晚清政治背景下,洋务派在深入推进洋务运动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强大阻力。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对贺绿汀的批判,表面上看是属于"吕贺之争"的又一阶段,但在其背后却有着特定的历史政治背景。从现在来看,《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国当代的一篇经典性音乐评论,文中针对解放初期音乐创作和批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说出了很多音乐理论家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提出了很多实际的建议,这些建议深刻而具有高瞻远瞩性。  相似文献   

11.
朱国伟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63-66,48
周、淳之争是焚书坑儒的前奏,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周、淳之争发生的真正缘由,进而对秦政府发动焚书坑儒事件的原因作进一步探寻,以期弥补历来学者对这一问题论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论述,高度概括了十三年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宣言。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对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陆之争不仅反映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推动了理学自身的演进,可以作为解读清代前期理学走势的一条主线。朱陆之争在学术和政治两个层面影响和推动了清代前期理学的演进。在学术层面,将理学由“尊德性”转向“道问学”,使“道问学”成为清代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政治层面,对王学的政治伦理批判深刻影响了清朝意识形态的确立。清代前期是理学继续发展的时期,理学主要围绕关于朱陆异同问题的考证向着“道问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杜晓峰 《科技信息》2009,(33):I0088-I0088
分析研究上世纪50年代声乐界“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从昔日的“土洋之争”到今天的“民美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与美声这两种唱法从互相排斥、对立到相互借鉴、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岛屿主权之争,历来有之。帕尔玛斯岛(Palmas)海牙常设仲裁院仲裁案、敏基埃群岛和埃里克赫斯群岛国际法院判决案是历史上著名的岛屿主权之争案例。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岛屿主权之争国际仲裁和国际诉讼的规律,希望对解决我国钓鱼岛主权之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全球环境威胁彰显了生态相互依存与各自割裂的国家体系(相互承认主权且互不干涉)之间的矛盾,日益得到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重视,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国家是趋向合作还是单独行动?集体行动的困境在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表现得如何明显?两新理论在国际结构、国际制度、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相互依赖、行为者的多样化等方面对国际合作的认知来理解全球环境政治中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有限性与其强烈参与愿望的不满足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影响我国政治局面稳定发展的潜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微博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矛盾带来了新的契机,微博政治参与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议题广、效能强的优势,但却也带来了一些消极效应。研究我国公民微博政治参与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民主政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进党成立至今,不断打着"本土化"和"台独"两个旗号,以操弄两岸公共突发事件为契机,利用台湾统独矛盾,煽动省籍民粹情绪。民进党操作两岸公共突发事件的策略表现为:以弱制强,产生杠杆作用;操弄统独议题,欺骗岛内民众;挑起种群争端,换取政治资本;大打悲情牌,骗取政治选票。笔者认为民进党操弄两岸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可以增强部分选民的凝聚力,具有政策的时效性、过程的非原则性和效果的短暂性,但从长远上看,它对岛内的政局的稳定、两岸和平与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学术界关于这一理论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即社会形态的含义、“五形态”与“三形态”之争、“三形态”划分的差别、“两阶段”论、社会形态的“跨越”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并且作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内部与执政当局内部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仍存在不同意见,政治分歧仍是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的重要障碍。 新春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北京之行使人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增添了一份期盼。两会召开期间,新一届中央领导再次重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与“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前程”的重要主张。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