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交叉口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策略仿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必胜  宋瑞  何世伟  郑锂  高奎红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9):1909-1914,1944
为实现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策略,采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中逻辑控制语言VAP编写其程序,并结合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预信号设置进行了研究,提出具有"要"、"抢"、跳相功能的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的方法,并将基于此三种控制方法的VAP控制程序应用于北京市幸福大街交叉口的仿真实例中。结果表明:预信号绿灯提前启亮时间为4s、预信号红灯提前启亮时间为5s时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效果最优。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较无公交优先固定控制和公交优先预信号固定控制方式能大大降低主干道直行公交车和社会车辆延误,保证了交叉口主干道直行车流的顺利通行。  相似文献   

2.
公交优先的信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模拟路边建立公交车辆检测器的情况下,不同交通流量和公交车发车间隔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发现:当交通流量小于300辆/h.车道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能显著地减少乘客的延误时间,而当交通流量达到500辆/h.车道时,即使有公交优先控制策略,而无公交专用道路,也不能有效减少乘客的延误时间,模拟实验的结果是:找到了使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有效的交通流量和公交车发车间隔的阈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普通道路与快速路出口衔接路段的公交优先实施方法开展研究,并提出一种针对该区域交通特征的新型公交优先控制技术.新技术的目标是减少研究区域公交车辆的交通冲突点,以及提升公交车的通行能力.新技术的主要支撑工具是交叉口渠化设计技术.本文对实施公交优先控制前后交叉口各交通方式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属性决策理论给出了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优先控制策略.本研究将提出的公交优先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信号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指出了新公交优先控制技术的优势所在,适用环境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测算公交车的站点延误时间,建立公交站点延误模型.根据公交车在站点的运行状态,将公交站点延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泊位划分对公交进站延误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公交站点延误的因素,通过建立仿真平台来计算公交进站延误时间.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分别基于乘客数量和车头时距来建立公交进站和离站延误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泊位划分和离站区域长度等因素对公交站点延误具有重要影响.本模型可提高计算公交站点延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公交优先的城市交叉口遗传算法信号配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作了研究.考虑公交优先,并从我国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出发,构造了多目标规划函数:一是使公交总延误最小,二是使一般小汽车交通各相饱和度之间的均方差最小.对于多目标规划,采用功效系数法建立目标评价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信号配时方案.通过仿真实例说明了函数构造及求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应急车辆信号优先控制的两阶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应急车辆行驶特性,建立信号优先转换与优化的两阶段模型.分析了车辆检测器和应急车辆检测器的设置方法,建立了以应急车辆安全无延误通过交叉口为目标的第一阶段模型,和以社会车辆排队最小为目标的第二阶段模型.通过VISSIM仿真,验证了该模型能确保应急车辆在高峰和平峰两种情况下安全无延误地通过交叉口,同时降低其它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  相似文献   

7.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过程中,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策略能够保证列车顺利通过交叉口,但会对交叉口其它社会车辆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考虑信号优先策略对交叉口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综合优化列车旅行时间和交叉口负面影响的有轨电车时刻表优化模型,针对模型的非线性特点,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和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进行求解.以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5号线为实例,结果表明,模型求解的时刻表方案相对于总旅行时间最小的时刻表方案,其旅行时间增加了1.2%,但交叉口的负面影响费用相对减少了66.4%.由此说明,本文提出的现在有轨电车时刻表优化方法,在保证列车旅行时间尽量小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对交叉口社会车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三种城市交通仿真(HCM2000、CORSIM软件、VISSIM软件)中的延误计算模型,在不同的交通流状态下,应用此三种延误计算模型进行了单点固定控制交叉口控制周期延误的仿真计算,并采用典型的美国城市交叉口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交叉口接近饱和状态的情况下,HCM2000的延误计算模型得到的周期延误最小,在过饱和的情况下,HCM2000计算得到的周期延误最大.  相似文献   

9.
在V2X网联环境中,公交系统能够获取全局的动态信息,以相邻公交车站之间的道路为场景开展网联公交的通行策略研究。以绿信比之差为主要参数,构建公交快速通行的数学模型;遗传算法与免疫思想相结合,设计亲和度,选取优秀抗体,提出一种混合遗传算子;改进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提出一种基于免疫思想的公交通行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固定相位时长,采用遗传算法和基于免疫思想的通行策略均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公交车的运行时间、等待时间和停车次数等重要指标;对比遗传算法的通行策略,基于免疫思想的通行策略绿信比变化降低了约8.8%,收敛速度提升了约26.8%,改进的策略减少了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能实现网联公交的快速通行,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依据航班的进离港过程,提出了一种航班优先系数计算策略,使得延误损失在进离港航班之间的分配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进离港地面等待问题(ADGHP)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实现延误损失和续航航班延误时间的多目标优化.针对问题模型的复杂性以及现有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引入局部搜索机制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问题求解,并改进优秀个体迁移策略,实现多目标的协同优化.最后,以国内某机场进离港航班为算例,使用所提算法进行计算,并与其它典型算法的求解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保障是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AFDX)中最主要的挑战。不同业务流有不同的实时性需求,因而提出一种高低优先级调度策略,通过随机型网络演算方法,推导出在某一概率下业务流端端时延的上界值。最后,在Simevent中搭建一个AFDX仿真案例,所提方法计算得到的时延上界与仿真结果相匹配,比传统计算方法更准确有效,同时也表明高低优先级调度有助于提高紧急数据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2.
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总线协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DSP平台的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总线协议 ,协议包含 4条传输总线和 1条指令总线 ,具有优良的可扩展性、可重构性和通用性。按照此协议 ,以能完成 16个合成阵元通道的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为目标 ,设计了硬件 ,实现了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中观仿真模型仅将公交换算为标准社会车辆处理而忽略了公交与社会车辆差异性的问题,构建了公交与社会车辆混合交通流的中观仿真模型。在路段行驶过程,一方面考虑公交速度低于社会车辆速度的特征,建立公交速度折减函数;另一方面考虑站点溢出对邻近车道的影响,建立分车道的混合流速度模型,站点停靠与路口排队过程采用点排队模型描述。采用车辆身份检测的个体数据完成仿真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公交与社会车辆路段旅行时间的仿真误差不超过4.55%与8.20%,模型的仿真精度良好,并且可以有效刻画公交站点溢出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交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基于“公交优先”背景,利用2004~2016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公共交通设施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公共交通设施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相对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相对中等城市,两者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在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而在小城市呈“倒U型”曲线关系,且不显著。本研究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5.
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测度与非参数测度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投入压缩和产出扩张是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两个基本途径 .本文基于前沿生产函数理论研究了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 C- D生产函数参数测度模型与非参数测度模型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了产出效率分解 ,并通过实证测算分析验证了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K叉树的优先队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叉树的优先队列的算法,通过建立K叉树堆的数据结构,从n个元素中得到m个元素的优先队列,其算法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2mlog_2+n)$.本算法是基于二叉树堆的优先队列算法的推广,并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概述STD与CAMAC两种标准总线的基础上,从系统结构、总线规范及软件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在中小测控系统中,CAMAC标准将为STD所取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