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稳定性问题,对不同颗粒、不同基液制备的悬浮液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颗粒与基液的密度、颗粒的等效直径、基液动力粘度等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等效直径与基液动力粘度对悬浮液的稳定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纳米颗粒导热系数模型和颗粒吸附液体时厚度的Langmuir公式,同时考虑由颗粒Brown运动引起的颗粒输运过程等因素,分析了低浓度非金属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增强的机理,建立了有效导热系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和吸附作用是悬浮液导热系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颗粒输运过程对悬浮液导热系数增加的贡献则很小.文中提出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尚未考虑颗粒团聚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效介质近似和分形理论描述纳米颗粒团聚体及其粒径分布,同时考虑颗粒表面吸附作用和颗粒本身尺寸效应的影响,建立起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的预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分形模型能够反映低浓度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与直径50nmCuO颗粒悬浮在去离子水中的实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黏度对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基液制备的SiO2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颗粒的当量直径、基液动力黏度等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基液动力黏度对悬浮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圆管内纳米颗粒悬浮液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特性.试验段的管径为0.68mm、1.01mm和1.28mm,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nm,悬浮液中氧化铜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04和0.06,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的分数为0.02。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压降比去离子水的大,且正比于其质量分数;层流向湍流转化的临界雷诺数小于常规尺度的数值,且正比于管径。  相似文献   

6.
CuO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小管内的流动和强制对流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去离子水和平均粒径50 nm的CuO纳米粒子经超声波振荡配制H2O-CuO纳米悬浮液,对其在内径1.02 mm不锈钢管内的流动和强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并与添加表面扩散剂后的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H2O相比,CuO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特性较强,而流动阻力明显下降;添加表面扩散剂将增大流动阻力,但对换热特性没有影响.纳米粒子在管壁上的沉降是湍流区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氯化钠水溶液热扩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应用激光引发热栅方法测量无机盐水溶液热扩散系数的实验原理和技术,给出了氯化钠水溶液在溶质质量摩尔浓度为0-4mol/kg和290-373K温度范围内的热扩散系数的测量结果,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最后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给出了计算氯化钠水溶液热扩散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合物的粘度及粘度的温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粘度及其温度系数,在沸点相同时,能生成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如醇,酚,伯胺等具有较高的粘度及粘度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9.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团簇宏观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颗粒团聚成统计平均尺寸的团簇宏观特征量计算纳米流体(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远比作者在2003年建议和报道的分形模型法简便.计算示例与讨论表明:所倡导的数理模型可给出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可信的预示值,对筛选和优化纳米流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小颗粒悬浮液显现胶带粘面油潜手印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纳米TiO2小颗粒悬浮液显现胶带粘面油潜手印的方法.方法: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TiO2浓度、pH值等因素,获得胶带粘面各种手印样本(新鲜、陈旧、水浸)的最佳显现效果.结果:当小颗粒悬浮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的浓度为0.1mg/mL、纳米TiO2粉末含量为2mg/mL、pH值为7时,小颗粒悬浮液的显现效果最理想,可以显出遗留时间达2个月以及水浸4天之久的油潜手印.结论:纳米TiO2小颗粒悬浮液对胶带粘面的油潜手印具有良好的显现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导热系数算法计算了2种铜-水纳米流体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并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使用该算法计算了5种铜-R22纳米制冷剂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团聚理论和热阻网络法是进行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应用激光引发热栅方法测量液体热扩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流体工质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的各种测量技术,阐明了应用激光引发热栅方法测量液体热扩散系数的理论、实验装置和实验技术,给出了应用该方法测量液体以及液体混合物热徼扩散系数的一些典型结果,并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氢氧化铝的分散与水悬浮液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碳分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铝(ATH)吸水质量高达200g,质量分数12.9%的水悬浮液是黏度极高的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应用激光粒度仪和一种流变方法筛选了分散剂,研究了添加分散剂前后水悬浮液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小分子试剂对ATH水悬浮液流变没有显著作用,而聚电解质等对纳米ATH有良好的分散和稀化作用。添加优化分散剂后的上述悬浮液黏度降低3个数量级以上,成为牛顿流体,黏度与改进的Einstein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获得质量分数高达60%的高浓度水悬浮液。添加分散剂极大改善了纳米ATH悬浮液的后加工/处理状态,并节省了设备和能源投入。流变方法筛选、定量分散剂快速简易。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以颗粒团聚成统计平均尺寸的团簇宏观特征量计算纳米流体(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远比作者在2003年建议和报道的分形模型法简便.计算示例与讨论表明:所倡导的数理模型可给出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可信的预示值,对筛选和优化纳米流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纳米SiC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选用SiC纳米粉料,分别以聚乙二醇(PEG)和两种分子量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铵(PMAA-NH4)作分散剂来制备稳定分散的2vo1%纳米SiC水悬浮液。通过沉降实验和粘度测量,研究SiC纳米颗粒水悬浮液的分散特征及最佳分散条件。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应用PTR 技术确定金属村料热扩散系数的原理和方法,实测了紫铜、钢和石墨三种材料的热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HT-7托卡马克装置欧姆放电情况下电子热扩散系数χe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与等离子体参数如等离子体中心弦平均密度、等离子体电流的关系。χe沿等离子体小半径的分布是逐渐增大,中心最低χe在等离体1/2小半径处的数值随等离子体的中心弦平均密度增大而降低,随等离子体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硼化后的值比硅化后的值稍小一些。χe比INTOR定标小很多,但与欧姆放电情况下的Merezhkin定标以及Coppi-Mazzucato定标数值差不多。  相似文献   

18.
纳米粒子悬浮液中分散剂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在水中易自动团聚下沉的特点,提出了选择分散剂的一些建议,并对体积分数为2%、4%、5%、8%的纳米Cu、Ag、TiO2粒子悬浮液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将聚乙烯醇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将各种体积分数的纳米Cu、Ag粒子稳定分散在水中;但是无论是聚乙烯醇,还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都不能使体积分数为8%的TiO2粒子稳定悬浮在水中;在实验范围内,纳米铜粒子的体积分数对悬浮液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声信号相位拟合技术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方法,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纳米氧化铝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的热扩散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蒙特卡罗法,研究考虑纳米颗粒散射作用下其悬浮液的太阳能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粒径较大时,颗粒散射作用对其悬浮液吸收性能的影响不能忽略;随着颗粒粒径增大,悬浮液的太阳能吸收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半径为55 nm的Cu@SiO2颗粒获得最优的太阳能吸收性能;随着悬浮液颗粒体积分数和厚度增大,悬浮液的太阳能吸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