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隧道窑窑体向外散热。研究结果表明,车间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窑体散热损失的影响极小。找出了窑内制品烧成温度制度的变化对窑体散热损失影响的几个关系式,并可利用这些关系式实时计算窑体的散热损失。  相似文献   

2.
介绍2.5m3高温梭式窑的窑体结构、砌筑材料及窑的技术特性。经生产使用,以轻柴油为燃料,合理燃烧,该窑温度可达1500℃,为碳化硅制品生产建立了高温烧成设备。  相似文献   

3.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Fluent软件研究陶瓷烧成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以探讨陶瓷烧成中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烧成过程中NOx的生成主要受到升温速度、烧成温度和烟气流速的影响.因而,在工艺条件及产量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适当降低陶瓷烧成的升温速度或是通过改善窑体结构、增大窑内烟气流速、提高烟气均匀性、减少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来减少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烧煤隧道窑窑内压力自动控制系统.窑内压力是稳定隧道窑操作和稳定烧成温度的先决条件,一般是控制烧成带前、后两点窑压稳定.该系统通过控制窑内的零压点和最大正压点的压力来达到控制窑内压力的目的,使窑内压力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2 500 t/d带四通道煤粉燃烧器的水泥分解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方法,对分解窑内混煤富氧燃烧特性和燃烧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器一次风O_2摩尔分数增加,煤粉着火温度逐渐降低,燃烧温度、窑内传热速率逐渐增加;应用富氧燃烧技术能显著改善分解窑混煤燃烧特性,大幅提高无烟煤掺混比;与一般空气助燃相比,当一次风O_2摩尔分数提高到27%时,火焰平均温度提高97 K,焦炭燃尽率提高5.09%,在此O_2摩尔分数下,无烟煤掺比增至60%时,混煤仍能高效稳定燃烧,火焰温度和形状仍能满足熟料煅烧要求。  相似文献   

6.
富氧燃烧在水泥回转窑生产上的应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强  郭福忠  王文青 《科技信息》2010,(16):I0355-I0355
富氧燃烧不仅能使燃料的燃烧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提高燃料的完全燃烧程度,而且还能提高火焰温度和黑度,从而改善窑内的传热条件,使窑的产量提高,热耗下降,这一措施经计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失传已有800年之久,为了重新恢复这一技艺,该文以从古窑址搜集来的各种艺术效果的兔毫纹古瓷残片作为标本,用显微镜观察了各种兔毫艺术釉的结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呈色状况,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实验不断改进烧成工艺和配方,确定了窑内的烧成气氛,总结出了烧成规律,揭示了多种色彩兔毫纹是由于釉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氧化还原中变价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烧成带温度计算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两种不同水泥窑型的烧成带温度,分析了两种不同窑型的温度分布,进而提出熟料分段烧成的理想化模型。研究发现:短窑在过渡带具有普通窑型约8倍的温度梯度,但是在烧成带两者几乎没有温度变化,而分段烧成依然有15℃的升温,因此分段烧成具有良好的熟料反应温度环境,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烤火滚道窑简介窑结构示意图可参看图1. 热源是由比例喷咀按一定风。油比喷入重油燃烧而得,改变喷咀的开度,即可改变燃烧室的温度,这个温度我们称之炉温,由热电偶y_2测出。燃烧室与窑道之间隔一保温层,窑内温度由y_1,y_4测出,y_1供控制和记录用,  相似文献   

10.
陶瓷窑炉动态温度场的测试及操作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及自行设计的断面温差测试系统,进行了陶瓷窑炉火焰温度场的测试、窑墙表面温度场的测试及窑内一断面温差分布的测试,研究了影响火焰温度场的各因素,为窑炉温度的控制及操作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建立的等径回转窑内物料料层轴向厚度变化公式基础上,推导出了适合于窑尾扩径和内衬增设翻料装置的变径窑内物料层厚度的计算式;同时利用上述两种窑内料层厚度计算式进一步求出了两种窑内物料停留时间的计算式,计算式中综合考虑了窑内径、窑长、窑头挡料圈高度、窑倾角、窑转速、物料体积流率、物料安息角、物料颗粒粒径等多种因素;为了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建立了实验装置,进行了冷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比较吻合,误差较小,并且计算中不需要引入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2.
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系统(RSF)技术是沈阳恒星水泥机械有限公司与资深水泥专家赵静山共同努力开发的专有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03214199.8。新型干法窑外分解(RSF)技术的要点是在煅烧系统的整体设计中适当提高回转窑的发热能力,正确选择物料在燃烧带内的停留时间,特别是合理确定燃烧带与窑长之比,以此设计窑外预分解系统工艺设备。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对干法中空窑、旋风预热器窑、立筒预热器窑、小型窑外分解窑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窑的产量成倍增长,熟料热耗大幅度下降,熟料质量显著提高,窑的单位容积产量可达到较高水平。1、Φ2.5m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窑体形式,围护结构、定向循环供汽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水泥制品养护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及节能措施,并对窑内介质流速、进行测定和分析。对间歇作业隧道窑蒸养钢筋混凝土制品的热工计算、喷嘴设计给出说明。最后,对节能的蒸养窑研究成果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系统(RSF)技术是沈阳恒星水泥机械有限公司与资深水泥专家赵静山共同努力开发的专有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 03 2 14199.8。新型干法窑外分解(RSF)技术的要点是在般烧系统的整体设计中适当提高回转窑的发热能力,正确选择物料在燃烧带内的停留时间.特别是合理确定燃烧带与窑长之比,以此设计窑外预分解系统工艺设备。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对干法中空窑、旋风预热器窑、  相似文献   

15.
水泥机械立窑温度图形监测系统是将微机实时监测窑内温度引进水泥机械立窑,用检测到的窑壁有限点温度值,结合窑内的传热数学模型在CRT上显示出窑内工况,使操作人员可在控制室内监测窑运行,实现闭门烧窑,既保证煅烧质量又可改善劳动强度和生产环境,实现文明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高压电瓷厂间歇式电瓷窑炉的热平衡测试,分析了窑炉烧成曲线、各时段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放热、烟气及炉壁的热损失;计算了窑炉的各项热收入和热支出的数量和百分比,获得了间歇式电瓷窑炉在整个供热周期内热平衡收支情况;指出了间歇式窑炉的节能潜力和节能方向,并针对窑炉存在能源损失较大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应用富氧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利用来降低烟气热损失,合理选择保温材料、使用新型涂层材料降低窑体热损失.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水泥窑筒体腐蚀与窑工艺条件的相关联系。认为,降低窑内有害组分富集,提高窑衬屏蔽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筒体腐蚀。  相似文献   

18.
该隧道窑是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窑炉基础上开发的.主要用于中高档卫生瓷的烧成。该窑的特点是:窑断面宽,产量高;保温照好,窑外壁温度低;以城市煤气为燃料,燃料燃烧完全;烧嘴沿窑长方向错位配置.并设有温度调节回路,窑温度易于按烧成曲线调节;传动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烟气、窑壁和球团之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煤粉的燃烧以及回转窑中球团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轴向传热模型描述窑内烟气温度分布,应用横截面二维传热模型+轴向传热模型描述球团温度分布,建立回转窑三维温度场模型,开发三维温度场仿真系统,动态显示窑内烟气和球团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烟气温度命中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回转窑内部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FLUENT的回转窑预热段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对回转窑主要操作参数进行优化,给出了正常运行工况下回转窑预热段的最佳参数组合方案。结果表明:回转窑进气口高温气体流速3 m/s,回转窑转速0.2 r/min,回转窑抬起角度2°时,仿真模拟结果为窑内最低温度1 092.206 K,与窑内最高温度的温差为30.794 K,与初始方案相比,窑内最低温度提升了3.35%,温差降低了53.54%,改善了回转窑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