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罗德尼·金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案件之一。原本证据确凿的案件却因大众媒体的介入,通过删减过的录像和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误导民众,从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都市大暴乱,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既充分显示出媒体和大众舆论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又从侧面反映出美国社会中复杂的种族关系,多面的民主制度和日益突出的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一般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城镇居民"等同于"非农业人口",并据此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赔偿,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人权平等和司法审判公正的种种讨论.笔者从词语的定义出发,简要分析当前理论争议和司法实践的观点,并对"城镇居民"的认定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现今世界五花八门,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伪造借条等债务凭证,并由此来达到让对方多承担债务而少分得财产的目的。这就引出了我们对什么才是夫妻共同债务及其与虚假债务的区别的思考。本文将着重对该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基于这一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除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外,其他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如此,很多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都采取调解的手段促成原告撤诉或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有效降低了行政案件的信访投诉率,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但是由于调解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违行政审判立法精神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诉讼调解理论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公民法律素质迅速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强化,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衣"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同时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当事人主义"虽适应和谐司法的要求,却忽视了法官在发现案件事实方面的积极作用,过分强调法官权力的限制性,致使很难查明案件事实。"虚假诉讼"就是这种弊端的产物,其严重挫伤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带来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之进行法律规制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冤假错案,使得一些"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受到极大的侵犯。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本文旨在通过赵作海的案件,分析我国刑事冤假错案对当事人人权侵害的原因及寻求有效的对策,以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对人权保护的呼吁和维护我国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7.
黄婧 《华东科技》2008,(5):69-71
日前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2007年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推荐评选活动,这十大案件具有典型性、影响力较大.其中既有行政处罚的案件,也有司法审判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还有异地移送、联合执法和跨国侦破的案件.  相似文献   

8.
受《周易》中"利用以变"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司法官员在其司法实践中,会存在着"变通"的做法。为了令案件得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官员会在技术、结果等方面进行变通。但是,对"变"的认可,也让官员在司法实践中为了私人利益而实行"诡变"成为了可能,成为明清时期司法腐败的一个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对民事行为或民事权利据以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议,这样,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确定往往成为民事诉讼审理和判决的先决条件。对此,法院应如何应对是一个长期困扰审判实践的问题。相关立法缺乏明确、具体、系统的规定,理论界及司法实践对该类案件如何处理亦认识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混乱,影响法院裁判的权威,某些争议经过冗长而复杂的多级、多次诉讼仍然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其对司法的信任。因此,如何处理这类案件就成为了诉讼实践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立法、实践和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问题谈谈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口供是刑事证据中是最重要的一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这是我国立法上关于口供唯一的一处规定。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关于口供的定义素有争议。本文对其概念及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耿云霞 《科技信息》2011,(8):I0068-I0068
夫妻债务案件的执行一直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纷争,由于现有法律规定缺失以及法院对夫妻债务案件的债务性质、债务主体存在模糊处理情况,使得该类案件在执行中出现了案件性质相同,但因采用了不同的执行程序,结果却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形。本文试从夫妻债务案件执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夫妻债务案件的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3.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作为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平衡权利人"私权利"与"公权利"、解决司法实践中侵权纠纷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着这一立法原意,从网络宣传中商标合理使用的一则案例入手,阐述商标合理使用的概念、特征、类型等,特别是对几个具体案件判断标准的法律界定,以期为相关的司法实践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是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它对西方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轻微案件刑事和解的价值、必要性、可行性、轻微案件的界定及诉讼特点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具体的程序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大众休闲体育这一普遍现象,作了关于概念、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讨论,并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前景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6,(3):58-61
一段时期以来,虚假诉讼在我国呈高发态势,造成司法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损害了司法权威,造成司法不公的负面效应。文章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判定的第一起"虚假诉讼案件"着手,就如何识别和认定虚假诉讼进行探讨,就目前我国防止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抢劫和抢夺行为是司法现实中经常碰到的案件,我国刑事立法基于二者危害性方面的种种不同,将二者界定为不同的罪名并且苛以不同的处罚。但二者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给司法实践中对两罪名的望闻问切带来了诸多烦恼,此文中笔者拟一悬疑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两罪名的关系,并对此亲历案件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院系统推行的能动司法主要由能动司法的主体、能动司法的内容、能动司法的客体等三要素构成.能动司法的主体是各级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不是能动司法的主体.办案法官则是能动司法的实践者.能动司法的内容是能动司法主体能动司法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能动立法、主动司法、积极司法、有效司法等.能动司法客体指能动司法所指向的行为对象,即对哪些案件适用能动司法,这些案件主要包括疑难案件、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和普通案件.作为能动司法的主体,各级法院应努力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通过各种能动司法行为实现司法为民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故谁执掌司法权至关重要。目前,滥用《法官法》第十二条第二款任命法官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且法官以行政级别为中心,法官的行政职务越高,离法官的本职工作就越远;虽然法官人数庞大,但从事审判者不到半数。因缺乏淘汰和监督机制为后盾,鱼龙混杂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选任法官应当统一标准,并兼顾中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为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提供了立法保护,它的确立对于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司法实践中离婚损害赔偿诉讼却面临着"举证难"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无过错方的保护,违背了立法初衷。本文从离婚损害赔偿诉讼的内涵着手,深入分析了实践中"举证难"的原因,进而细致研究了解决该类案件"举证难"的对策。以期为立法及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