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济影响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历史时期整个农业生产潜力对降水条件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单纯的气候小幅度波动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中国气候温暖期水分条件也比现代优越.中国湿热同期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升高农业经济条件变好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中国农业经济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稳定的,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用距平、变率、气候均值等参数对朝阳地区降水、气温的变化进行诊断分析,得出朝阳地区降水、气温近30年气候均值发生明显变化。降水、气温年相对变率也有较大变化.朝阳地区的气候正处于不稳定的变化之中。且不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研究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旱涝灾害、保障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河南省11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站点及分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降水重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8年期间,河南省的112个站点中,67.9%站点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2.1%呈上升趋势,全省各站点气候倾向率主要位于-28~24 mm/10 a;河南省5个分区年降水量中,仅豫东地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各分区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在整个研究时域内经历了2.5次左右丰-枯交替循环变化;河南省降水重心分布在许昌市许昌县和漯河市临颍县一带,近59 a降水重心有明显向东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发展及未来预估工作亟需开展,尤其是极端降水的变化与生活生产更是密切相关.该文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基于未来各种排放情景,对极端降水的定义、预报方法以及演变趋势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1990~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地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和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当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时长减少,南疆气温升高趋势比北疆明显,降水增量低于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以中长周期为主,降水从频繁的短周期转变为中长周期,波动幅度加剧;研究期内,气温和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自然资源、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当地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在当前气象变化条件下,气温和降水都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气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远高于降水。保障当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变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自我缓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1990-2016年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兵团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兵团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和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兵团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时长减少,南疆气温升高趋势比北疆明显,降水增量低于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以中长周期为主,降水从频繁的短周期转变为中长周期,波动幅度加剧;研究期内,气温和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自然资源、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兵团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在当前气象变化条件下,气温和降水都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气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远高于降水。保障兵团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变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自我缓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中国历史气候记录的研究表明:准周期性是过去1000年间中国东部各区域的干湿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区域间主要周期变化的位相差异,表现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如南涝北旱、北涝南旱等分布型)随时间的变化;1000年来干湿气候发生过多次十年和百年尺度的突变,降水的突变对农业生产会有明显影响。过去1000年间多次出现过大范围的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严重于旱事件,其严重程度多为最近50年所未见,因此,在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最近的50年沿属于气候条件较好 的时段,但对未来出现气候突变和重大气候灾异的可能性应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利用率,保障新世纪的粮食自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迫切需要提高水土的时空利用率粮食作物种植在旱地上,每生产1公斤粮食就要消耗1吨以上的水分(图1),大致是1亩1mm的降水量。北方农区的年降水量仅在500mm上下。因此为了谋求每亩生产1吨粮的目标,必须借用非耕地的降水。现代社会人口剧增,各种企业勃兴,愈益需求农业来供应食品与原料,而农业需用的水源与耕地却被大量征用。我国的人均耕地较低。在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之际,欲使粮食生产长期做到自给的困难迭增,为此必须持续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每年不同农区的产量,仍然要随气候而波动,特别是被降水的机遇所左右,…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济影响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历史时期整个农业生产潜力对降水条件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单纯的气候小幅度波动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中国气候温暖期水分条件也比现代优越.中国湿热同期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升高农业经济条件变好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中国农业经济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稳定的,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气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光、热、水是农作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光能资源、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市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与布避提供了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指出神农架林区避暑疗养气候资源的优势,研究夏季气候垂直变化特征,计算出了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模式,揭示避暑适高度因地域和坡向而异,探讨神农架避暑疗养旅游综合气候区划,并依据气温主导指标,相对湿度、风、降水等辅助指标,将神农架避暑疗养旅游综合区划为3个区,重点划分避暑疗养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2.
除周期性气候波动外,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阶梯状气候变冷、波动幅度的不断增加和气候波动周期的转变。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表明新生代曾发生至少三次快速变冷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36,15和2.4MaBP前后。根据来自北大西洋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波动幅度增加、频率降低。B/M界限附近,气候波动周期由41ka转变为100ka。黄土高原上黄土地层与磁化率研究揭示,现代东亚季风出现于2.4Ma前,并于1.1和0.6MaBP前后两度加强,现在的季风环流形势形成于0.6MaBP,米兰柯维奇理论不能解释上述新生代气候的阶梯状变冷、第四纪气候的阶段性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加强,因此除轨道因素外,还有别的因素控制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Hou  Shugui  Qin  Dahe  Yao  Tandong  Zhang  Dongqi  Chen  Tuo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2,47(20):1746-1749
Three ice cores recovered from the Himalayas (i.e.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and the Far East Rongbuk Glacier at Mt. Qomolangma (Everest), and the Dasuopu Glacier at Xixiabangma) show a sharp decline in the accumulation rates since the 1950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cipitation fluctuation over India and the low northern latitude zone (5°-35°N). Correspondingly, an increasing trend is observed for the ice core accumulations from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Qingh ai-Tibetan Plateau (i.e. the Xiao Dongkemadi Glacier in the central Tanggula Mountains, the Guliya Ice Cap i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the Dunde Ice Cap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since the 1950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cipi tation fluctuation over the middle-high northern latitude zone (35°-70°N). However, the variation magnitude of the high-elevation ice core accumulation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at the low-eleva- tion places, suggesti ng its extra sensitivity of high-elevation areas to climatic change. The inter-d ecadal abrupt change of the African-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1960s may attribute to the recent ice core accumulation change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  相似文献   

14.
从肥满度看布氏田鼠对气候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布氏田鼠肥满度和气温、地表温、地下40 cm土层温度、降水量成显著性负相关,成年鼠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范围宽于幼鼠.从肥满度角度来看,布氏田鼠能够较好地适应其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集和历年各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因子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归一化植被指数、气温和降水量的时序变化特征,同时通过研究讨论我国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MODIS-NDVI、气温、降水量三个因子的平均变化趋势相近,均表现出周期性.并且,MODISNDVI与气候因子具有正相关关系,气温影响降水量,而气温和降水量共同影响MODIS-NDVI,即影响植被长势和生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及光、温、水等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估算了不同的旱作麦区在当地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们的努力可能达到的产量上限——334.9——885.7公斤/亩,向我们展示了我省旱麦的巨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河北省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是假设作物品种、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耕作技术都适宜的情况下,在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在考虑水分对光温生产潜力限制时,引入作物供水量与需水量之比作为水分订正函数 g=(R+W—f—D)/ET,为鉴定作物水分供求关系的客观指标。其中:R 为降水量,W 为浅层地下水补给量,f 为径流量,D 为对浅层地下水补给量,ET 为作物需水量。计算了各地小麦、夏玉米、棉花等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蔡霞  丁耀海  彭玲  蔡琳 《山西科技》2011,(2):37-38,42
分析了朔州市2010年的气候特点,并与各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朔州市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各季气候特点: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春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大风、沙尘天气偏少;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多阵性降水天气且出现了阶段性干旱;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最后给出了气候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西缘红咀寺剖面气候代用曲线的小波多尺度分析(Multiresolution analysis),交好的表达了不同周期(时间尺度)的古气候演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在30-10KaBP 的次冰盛期内,(1)约有56个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15个千年尺度的气候循环,3个冰阶-间冰阶周期;(2)在小波分解后的千年级尺度气候曲线上,暖事件更为突出,有3个突出的峰(Denekamp,?(),(BΦL));(3)新仙女木事件仅反映在百年尺度的气候曲线上,在较长周期的饿曲线上不明显;(4)在百年尺度的气候曲线中,末次冰盛期气候波动频繁,其中18-28KaBP 是频率波动的最大阶段,但随着周期尺度的加大,气候的波动频率逐渐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蒙古高原东部克鲁伦河流域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克鲁伦河流域典型区域1958—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四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变幅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短时间尺度上,1998—2005年降水量呈下降特征。气温和降水量二者5年滑动平均值和2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均呈增加趋势,但5年滑动平均值增加幅度较大,2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则是一个平缓上升的过程,说明在短的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更加明显。包括温度与降水在内的主要气候特征值的趋势性变化,加剧了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因此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