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曼殊(1884—1918)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文艺家。他原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曼殊是他削发为僧后自取的法号。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的译著曾以专集、合集、全集等形式,一版再版。学术界曾一度出现过“研究曼殊和尚比研究《左传》、《公羊传》更饶有兴味”的“曼殊热”的现象。八十年代以来,苏曼殊诗歌笺注和小说专集,又有数家出版社竞相印行。研究他的思想与作品的论著,也屡见发表。此外,在日本、英国、美国、苏联等国,不但译介他的作品,而且还为他叙谱立传。总之,苏曼殊是一位蜚声中外,很引人重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叶灵凤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潜藏着梦幻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等多方面的矛盾因素,最后总表现出与最初意愿相反的东西,这些未被言明的现象反映了作同当时部分青年内心共有的矛盾与彷徨,是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思想驳杂的症候式表现。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特殊的心理状态.在他的小说中,新与旧的碰撞、中与西的冲突难以调和且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只有从那个特殊的时代和他自身的思想轨迹入手,才能真正地理解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我想总不好把曼殊的名字抹去吧,要是一部完善的著作的话,”①我想,是的,作为一位盛年不禄的早慧奇才,苏曼殊在文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遗憾的是,自从他殒逝迄今,国内没有给他以足够的重视,没有对他作深入的研究,尽管在二十年代曾出现“曼殊热”(鲁迅语),更何况,关于他的寥若晨星的研究文章,多从实证视角作微观的考察,而在诸如哲学,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生”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宣传平民主义思想的著名散文《落花生》为人们所熟知,在发表小说创作时,他就以“落花生”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具有二十年代“问题小说”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6.
电影自诞生起就与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小说传播的有效途径。1980年代以来,大陆女性作家的小说频频被改编成电影。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作为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形象,显得更加光彩照人,其主要历经了时代召唤下的奋斗女性到社会浪潮中的底层女性再到市场推动下的"媚俗"女性,她们的演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显现出影视界对电影艺术探索的时代轨迹,也潜隐着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氛围和精神态度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7.
五四至大革命时期是一个促人觉醒、催人奋进的年代,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福建青年在追逐新思潮中争相传阅进步报刊,并结合斗争实践创办刊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进步报刊为福建青年爱国运动推波助澜,爱国运动又催生出一批富针对性、具地方特色的刊物。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团组织引导下,满怀爱国热忱的福建青年在激情与理性飞扬的读报办报活动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学新知、悟思想,学理论、用理论,完成了从思想求知者、受启发者到理论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转变,成长为担当救国救民重任的革命先锋力量,其从思想觉醒到自觉担当的逻辑理路对新时代青年成长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世事无常、因果相报。这种思想让经历了家庭中落、青年坎坷、国无宁日的张恨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不可把握和虚无荒诞。尽管他的小说表面上写得热热闹闹,但却隐藏着他那无法排解的人生悲凉意识。  相似文献   

9.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姜东赋同志《论苏曼殊》一文,其中两次提到苏曼殊论述《金瓶梅》的文章。引文均出自清末杂志《新小说》中。该杂志为梁启超创办,是专门性的小说杂志,一九○二年发刊于日本横滨。一九○三年特辟《小说丛话》专栏,刊载有关小说研究的理论文章,其中署名曼殊的文章共刊登了三次:第  相似文献   

10.
一本《日瓦戈医生》使他在西方获得了最高奖赏,也使他为苏联早春的寒流所扼杀。如今他终于能受到公正的对待了。有不少人知道,苏联有位作家写了一部名叫《日瓦戈医生》的小说,这本小说50年代中期在西方被译  相似文献   

11.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世事无常、因果相报。这种思想让经历了家庭中落、青年坎坷、国无宁日的张恨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不可把握和虚无荒诞。尽管他的小说表面上写得热热闹闹,但却隐藏着他那无法排解的人生悲凉意识。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一部著名小说, 它以17世纪中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牧师丁梅斯代尔与有夫之妇海斯特的爱情悲剧. 不管是作者本人,还是小说本身,清教思想对其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结合清教思想对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影响来分析他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继长篇小说《野花泪》之后,孙立柱又出版了他的长篇新作《风流岁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这部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山区青年沈明明的成长历程为贯穿全书的主线,通过他在那不平凡的岁月里的不平凡的爱情经历,描绘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纯洁被玷污,美好被粉碎,兼之而派生出的,便是强权的狰狞,愚昧的狂笑,人性的扭曲,灵魂的堕落……同时,作品也成功地塑造了沈明明、钱华、任春红、华威、马业玲、汤为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一方面是不断制造灾难和荒谬,一方面也生长着美…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五年十月,鲁迅先生在他的前期小说创作中写了最后一篇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伤逝》,这也是他唯一的一篇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小说。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涓生和子君,都是被“五四”革命风暴唤醒的青年。他们曾经强烈地反抗封建主义和礼教传统的压迫,大胆追求新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他们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不象“狂人”那样偏重于灵魂的呼喊,也不象吕纬甫、魏连殳那样先前激烈要求改革,后来却在无聊和表面的灯红酒绿中虚度残生。他们是在易卜生、雪莱、  相似文献   

15.
李涵秋是出身于旧社会、旧家庭的社会言情小说作家,他本人幼年的经历使他体会到了富贵人家从小康坠入困顿的痛苦。因此,在他的小说中,就表现出了对中下层家庭的同情和理解,感同身受的往事,也让他在成年后的写作生涯中,更多地关注普通平民的痛苦和面对黑暗社会的无奈。因此,他笔下的青年主人公,都是带有朴素阶级平等意识的,其小说中的平民意识,成了他进行启蒙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青年作家,都不大安分,搞小说的偏要玩一下评论,搞评论的偏要玩一下小说李庆西似乎也如此,但仔细一掂量,却不尽然。他七十年代末涉足文学伊始,一股劲儿搞小说,以《“我”和我的主人公》(与李杭育合作)闯入文坛,而三年后的《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的文学论文,却使他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到目前为止,庆西在评论和小说两个领域里双轨齐进,并蒂莲开,说他是评论家,或者是小说家,均无不可。这里且说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有个青年从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大城市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可没过多久他被莫名其妙地二次分配到一家下属县级单位。在下属单位他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刚开始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信心,时  相似文献   

18.
王钊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5):111-111
 纳博科夫是享誉世界文坛的现代作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纳博科夫的著作就陆续被译为中文,直到今天,他的小说和文学批评中译本仍然层出不穷。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特别讲究细节描写,无论是小说中室内的布景陈设,还是回忆录中内心思想的细腻表述,都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位文学大师卓越的语言技能和深厚的观察功力。最令读者惊奇的是纳博科夫在文学作品中对蝴蝶的描述,他似乎对蝴蝶特别熟悉,经常可以详致地描写出蝴蝶那转瞬即逝、难以捕获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一 作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的一个倡导者,蒋光慈在理论和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历史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群众已登上了政治舞台,集体的生活已经将个人生活送到了不需要的位置了。”①因而他大声疾呼,要求新文学作家去反映和描写工农民众的革命斗争生活。而另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蒋光慈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青年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刻画最为成功的是青年知识分子,作家情感倾注最多的也是青年知识分  相似文献   

20.
滕固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唯美派、海派皆有关联,他多元的文学经历和小说创作使他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一个介乎中间状态的独特存在。其小说善从个人的心理经验抒写自苦的单恋和孤独的漂泊,独具特异的革命视角和现代存在主义的色彩,不应被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